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事迹举世闻名,曾教育、鼓舞着全国人民,很值得我们讴歌。铁道游击队最小的队员──张书太,一直默默地生活在我们身边。他10岁就参加了游击队,多次出生入死、深入虎穴机智、勇敢地完成了连成年人都难以完成的任务。早在50年代,著名作家刘知侠(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就以他为原型与主人公,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小队员》,后又改编成连环画本,书中许多传奇般的故事,曾教育着千千万万的青少年。他10岁就成为铁道游击队秘密侦察员张书太子1930年出生在枣庄薛城渐庄一个贫农家庭。他家里很…  相似文献   

2.
铁道游击队是一支主要活动于津浦铁路鲁南段和临(城)枣(庄)支线上的小型抗日武装,创建时只有11人.最多时也不过200余人。徐广田从铁道游击队创立到抗日战争胜利一直在游击队工作,并且长期担任铁道游击队长枪中队的中队长,为铁道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徐广田却改变了革命立场。  相似文献   

3.
铁道游击队是一支主要活动于津浦铁路鲁南段和临(城)枣(庄)支线上的小型抗日武装,创建时只有11人,最多时也不过200余人。徐广田从铁道游击队创立到抗日战争胜利一直在游击队工作,并且长期担任铁道游击队长枪中队的中队长,为铁道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徐广田却改变了革命立场。  相似文献   

4.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8,(12):15-18
2005年8月.新版35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在荧屏播出。该剧有一段情节.描写了“铁道游击队”护送刘少奇过津浦铁路时扣人心弦的故事。由于篇幅的限制.剧中没有对“铁道游击队”护送刘少奇和刘少奇关心“铁道游击队”进行详细的描述.实际上.刘少奇与“铁道游击队”之间.有着一段值得称颂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在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中有一段情节,描写了铁道游击队护送刘少奇过津浦铁路的故事,但篇幅有限,没有对护送刘少奇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实际上,刘少奇与铁道游击队之间有着一段值得称颂的故事,可以称得上"传奇"。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在日军的残酷扫荡分割下,鲁南山区根据地被严重压缩,出现"南北十余里,东西一线连"的严峻局面。湖滨平原上,敌人的碉堡林立、封锁沟纵横,抗日武装从湖西到鲁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刘知侠曾以鲁南铁道大队里的真人真事,写出了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今天,笔者向大家介绍这个英雄群体中的普通一员,他就是威振敌胆、被誉为铁道游击队快枪手的猛虎将孟庆海。   孟庆海 1915年出生在山东枣庄临城 (今山东枣庄薛城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七八岁时他就和其他苦孩子一起,在津浦铁路临枣支线路段上,以捡煤渣扒货车为生,练就了一身能够在飞快的列车上跃上跃下的本领。 1938年春,临城被日军侵占后,鲁南铁路沿线一些不愿做亡国奴的热血青年,纷纷拉起了自己的队伍,与日寇展开斗争。当时孟庆海也联络了六七个…  相似文献   

7.
<正>建国后,随着著名作家刘知侠创作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以及随后的同名电影风靡全国,"刘洪"(原著和电影中一直"老洪"称之)等众多抗日英雄从此家喻户晓。"刘洪"的主要原型,就是铁道游击队的首任大队长洪振海。他生前率领铁道游击队"血洗洋行"、"飞车搞机枪"等许多传奇抗日故事,至今仍在鲁南地区广为传颂。自小练成"飞车"绝技洪振海1910年出生在山东省滕  相似文献   

8.
随着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出版和影片《铁道游击队》的上映,铁道游击队政委方正的形象已是家喻户晓。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方正──1942年11月至1943年6月担任铁道游击队政委的文立徵却于1945年2月22日在鲁南临城县(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冈镇)丁家堂村牺牲,年仅34岁。关于这位英雄烈士的战斗经历,《山东军区抗日战争时期战史》附件《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我军革命烈士英名录》,将他的籍贯记作“江苏铜山县”;在烈士的故乡湖南省衡山县,由于“找不到入党证明人”等原因,不承认他的“烈士”身份,甚至认为他是“在外干坏事而下落不明的人”…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肥西县新四军老战士鹿立友,曾两次担任过我军著名高级将领徐海东大将的贴身警卫。近日,鹿立友老人为我们讲述了一段他与徐海东大将之间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鹿立友,原籍肥西县花岗镇,自幼失去父母,从小被寄养在叔父家。12岁时,便在地主家当长工,受尽生活的磨难。1938年9月,刚刚20岁的鹿立友偷偷离开地主家,用一双布鞋换了4块铜板,只身徒步赶到革命老区大别山南官亭参加了游击队。他所在的游击队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一营。1939年7月,鹿立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鹿立友作战勇敢,多次立功…  相似文献   

10.
“铁道游击队”的原型是鲁南铁道大队。它的抗日英雄事迹通过小说、电影、电视连续剧和连环画等形式的文艺作品的传播,已达到举国上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 “铁道游击队”初建时隶属于八路军115师苏鲁支队,后归鲁南军区建制。它从正式创建到番号撤销,在津浦铁路鲁南段和临(城)枣(庄)支线上,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顽强地同日本侵略者战斗达7年之久,经历数百次惊险战斗,歼灭和瓦解了大批的日伪军,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和获取大量的敌军情报,有力  相似文献   

11.
小说《铁道游击队》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铁道游击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诞生在枣庄的一支抗日武装。它和兄弟部队一起开辟和保护了华东经鲁南过微山湖到延安的秘密交通线,安全护送了刘少奇、陈毅、罗荣恒等过往干部千余职,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肖华将军誉为游击队的“一面鲜明旗帜”,“怀里利剑,袖中匕首”。  相似文献   

12.
20岁入党:30岁担任了鞍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37岁便被提升为市委副书记;40岁的时候却又被开除了党籍。升得快,落得也快,大喜大悲的滋味他都尝到了。这个人是谁?他就是原中共鞍山市委副书记张文效。下面便是关于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熊坤静 《党史博采》2013,(11):50-52
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系我国当代著名的将军作家吴有恒的代表作,它描写了女队长刘琴在抗战胜利后,率领游击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辗转到横山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打击敌人的故事。该小说先后被改编为话剧、粤剧、电影等多种文艺形式,在全国广泛传播,影响十分巨大。那么,《山乡风云录》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4.
他出生在湘西土家族一个农民家庭,十几岁就参加了革命,在严酷的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他当过游击队副大队长、红军的师政委,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中他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都担任过高级将领。解放战争中当过军政委。建国后当过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来连续担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他就是身经百战的土家族将军廖汉生。  相似文献   

15.
"革命不成功,我决不回家!" 马佩勋(别名马英),1906年生,山西省孝义市碾头村人.因家贫,只读过4年私塾,14岁时就外出谋生.当过学徒、店员,后来进太原兵工厂当了工人.由于饱受资本家的剥削和欺凌,马佩勋很早就参加了反对资本家的斗争,并接受革命思想的启蒙,逐渐懂得了"穷人要翻身,只有实行共产主义;工人要有饭吃,必须团结起来,打倒军阀、资本家.土地归了农民,工厂归了工人,劳苦人才有出路"的道理.1931年夏,当闻悉晋西吕梁山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时,他当即就约了数名工人兄弟从太原赶回孝义西宋庄(现归交口县),投奔了晋西游击队.  相似文献   

16.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根据刘知侠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说起这部小说的创作,还得追溯到1943年夏天。当时,刘知侠参加在滨海抗日根据地召开的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会议期间,鲁南地区铁道游击大队的抗日事迹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会后,他两次穿越封锁线.前往鲁南游击大队进行实地采访。尽管当时已积累了不少素材,也写了一些相关的作品,但刘知侠对这些作品并不满意。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多次来到当年鲁南铁道游击大队战斗的地方收集资料,精心揣摩,终于在1952年以鲁南铁道游击大队为原型,  相似文献   

17.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道游击队队员们今何在?著名作家刘知侠笔下的那个神奇人物——大队长刘洪的生活原型,其真实经历是怎样的?带着疑问,我们来到古城苏州,找到了铁道游击队第二任大队长、离休干部刘金山同志。刘老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后,沉思片刻,便娓娓地讲述起他那坎坷、传奇般的革命经历。  相似文献   

18.
"革命不成功,我决不回家!" 马佩勋(别名马英),1906年生,山西省孝义市碾头村人.因家贫,只读过4年私塾,14岁时就外出谋生.当过学徒、店员,后来进太原兵工厂当了工人.由于饱受资本家的剥削和欺凌,马佩勋很早就参加了反对资本家的斗争,并接受革命思想的启蒙,逐渐懂得了"穷人要翻身,只有实行共产主义;工人要有饭吃,必须团结起来,打倒军阀、资本家.土地归了农民,工厂归了工人,劳苦人才有出路"的道理.1931年夏,当闻悉晋西吕梁山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时,他当即就约了数名工人兄弟从太原赶回孝义西宋庄(现归交口县),投奔了晋西游击队.  相似文献   

19.
沧州市64岁的退休干部张书俭历时3年,跑遍全市5000余村庄,拍摄整理出沧州市农村116位“革命母亲”的抗日档案,向9月3日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法定抗战胜利纪念日献礼。沧州市全部14个县(市)都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涌现出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等一大批“革命母亲”。张书俭想到,现在还生活在农村的女党员、妇救会主任等“革命母亲”,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推动者,这些“革命母亲”都没有档案记录,有必要整理出她们亲身经历的抗日故事,抢救历史,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刘知侠写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吸引了众多读者,后来改编拍摄成电影在全国放映。男女老少,几乎无人不晓,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山东微山湖一带有一支铁道游击队。可是新四军第二师在淮南也有一支神出鬼没、屡建奇功的铁道游击队--铁路便衣大队,这就鲜为人知了。津浦铁路蚌(埠)宁(南京)段,自西北向东南贯穿江淮大地,将淮南抗日根据地分隔为路东、路西两大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