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使抗战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在各条战线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外交是一条重要的战线.在那个时代,党的对外交往主要还是民间外交,即中国共产党和各国非执政党、民间团体以及个人所进行的互访、互助、通信等一系列活动.它对中共的重新崛起、发展壮大,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为党积累了发展对外关系的宝贵经验.可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中共民间外交还没有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本文试图根据目前能够搜集到的资料,再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民间外交的全貌,揭示其历史作用,从中找寻对今天有益的经验.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中共民间外交大致经历了三个  相似文献   

2.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整个世界大的范围内考察,明确提出"抗战的外交"的思想.在实践上,则联合苏联,争取英美,团结各反法西斯国家和民族,在抗日斗争中相互合作和支持,争取和团结一切国际友好人士对敌后抗战的支持,推动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建立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的延伸,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争取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抗战胜利后中共同国民党蒋介石一场严峻的斗争,就其斗争形式来讲,主要表现在军事方面,但外交斗争是一个重要侧面.这主要是由东北的特殊形势决定的.因为抗战结束前夕签订的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把东北纳人到美苏对抗的战略格局中去,使争夺东北的斗争带有国际性.如同中共中央当时给东北局的指示中所说;“这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斗争.”这种斗争形势向中共提出了如何运用外交策略的问题.所谓运用外交策略,主要是指如何处理好同苏联和美国的关系.苏联根据中苏条约出兵东北,并将把东北交给蒋介石.因此,中共进军东北首当其冲的障碍就是中苏条约的限制.美国虽然没有直接介入东北,但它是蒋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抗日外交战略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要切合实际地形成灵活的外交战略,取得预期的成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不仅因为他们长期以来与西方国家有着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而且因为在抗日战争的最初几年里,作为其上级指导机关的共产国际还在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形成一套切合抗战实际的新的外交战略,中共在外交观念和政策策略方面曾经经历过一段复杂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将报纸、刊物与通讯社等新闻机构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英、美在华新闻机构无疑代表了英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作为斗争的对象,中共对英、美在华新闻机构持否定的立场。尽管如此,中共对英、美新闻机构的处置政策并非一蹴而就,对外国新闻机构的管控策略也呈现出高度灵活性。中共对英、美在华新闻机构的处置最初始于因军事需要对电台的控制。沈阳、平津、沪宁解放后,中共对外国新闻机构的态度虽然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收紧"的特征,但在各地的具体处理策略却因时制宜,根据时局变化而不断调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仍有选择地保留了部分英、美报刊的继续存在,直到1953年后,英、美新闻机构方才彻底结束在华业务。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对英、美在华新闻机构的处置过程表明中共对外新闻策略与外交、统战政策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在看似对立的意识形态对抗中展示出了高超、灵活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6.
龚澎: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传出去,争取过来"是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工作的基本方针。龚澎作为南方局新闻发布员,她结识了几乎所有驻重庆的外国记者。她的优雅大方和超群才智、她的敏锐观察力和幽默感,以及临危不惧、忠诚事业的精神和她灵活的外交应承,赢得了外国记者们的钦佩,被称为"中共外交第一发言人"。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8月11日至12日在当年淞沪抗战的主战场宝山召升。这次讨论会由中共上海币委党由研充室、市社科院、市社联、市委党校、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宝山区委6个单位联合主办。会议共收到伦文190篇。这些论文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以全民抗战、挽救危亡的生动史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颂扬中华民族和上海人民反抗侵略的光辉业绩,宣传中国抗日战争和上海人民的抗日斗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历史作用,反映了上海史学界(也包括…  相似文献   

8.
“宣传出去,争取过来”是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工作的基本方针。龚澎作为南方局新闻发布员,她结识了几乎所有驻重庆的外国记者。她的优雅大方和超群才智、她的敏锐观察力和幽默感,以及临危不惧、忠诚事业的精神和她灵活的外交应承,赢得了外国记者们的钦佩,被称为“中共外交第一发言人”。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在客观上表现为中日之间的军事对决,其实质则是双方在军事、政治和社会层面总体实力的对比。中共提出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和持久战、游击战的军事战略战术,是对我方军事实力极为弱小的扬长避短,充分挖掘了赢得抗战胜利的军事潜能;中共坚持抗战的民族性、人民性、民主性,寓建国于抗战之中,进行了全民族团结御侮的总动员,凝聚了赢得抗战胜利的磅礴力量;中共引领、培育的抗战精神,构筑了战胜强敌的精神长城。从军事、政治、精神三个维度完整地揭示中共在抗战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可以加深对于中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中共为了争取抗战宣传战的胜利,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了广泛宣传,中共报刊便是宣传途径之一。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中共报刊作所作的抗战动员宣传工作以及取得的宣传效果作了梳理与简析。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中国成立前,在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及夺取国家政权的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对外活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先后建立和参与建立了“南方局及其外事组”“延安交际处”“中央军委外事组”“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南京局外事工作委员会”“中央外事组”等外事机构,为中共讲好“延安故事”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中国的外交队伍培养了大量人才。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庆之抗日战争结束后,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和主观条年。在中共80年的征程中,抗日战争是一个非常重件的限制,中共在较大范围内开展抗战全过程史的要的时期。经过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由一个不能在研究在较长时间内未能全面展开。50年代至70年全国公开合法地活动,党员人数只有4万的政党,发代末期,由于中美对立和中苏冲突,美帝侵华史和沙展成为拥有口0万党员和多块根据地、组织严密、思俄侵华史均极为史学界所重视,而整个抗日战争史想统一、政治成熟、在国内外都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的研究包括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5.
洪富忠 《党的文献》2019,(6):110-116
由于国民党的全面封锁和对舆论的控制,全面抗战爆发前的中共国际形象存在缺失和被误读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建构中共国际形象上作了许多努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二是为信息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渠道,在这些渠道中,大后方的外国记者,尤其是英美记者,是中共国际形象建构的重要中介。通过一系列举措,中共向国际社会展现了自己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真实面貌,其政策主张和英勇抗战事迹得到了国际社会相当程度的认可,抗战之初中共国际形象缺失和被误读的状况得到了改善,随着抗日战争的进行,中共的国际知名度也逐步提升。虽然中共加强对外宣传及海外人士对中共有关事迹和信息的传播,对中共国际形象的建构和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匡宁 《党史文苑》2010,(1):19-20
抗战时期,中共为了争取抗战宣传战的胜利,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了广泛宣传,中共报刊便是宣传途径之一。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中共报刊作所作的抗战动员宣传工作以及取得的宣传效果作了梳理与简析。  相似文献   

17.
全面抗战爆发后,全民族的抗战成为当务之急,而动员占人口一半的广大妇女参战是抗战胜利的关键。为此,中共做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动员工作。本文试图从动员前边区妇女的生活概况,动员的方式以及对动员工作的评价来考察中共的妇女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决策层呈现出与其他政治力量不同的理解讲述抗战方式。把抗战上升到革命问题,用“共产主义哲学方法”观察中日民族阶级矛盾变化,新民主主义理论走向成熟,对整个中国革命也形成了系统、独特的叙事话语体系。一、重返中共决策层抗战论说现场与发现革命叙事近来不少学者提倡重估中共抗战史的宏观研究价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迅速兴起。若忽视中共决策层基本文献,那可能愈加远离历史事实。在“统一战线”背后或还有更具基础性全局性问题待发现。  相似文献   

19.
“一边倒”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为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之一。从形式上看,“一边倒”是毛泽东构想的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国际统一战线模式;从本质上看,“一边倒”是毛泽东构想的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权宜之策。它是在对美外交努力夭折的情况下,毛泽东做出的倒向苏联的无奈选择。由于美苏援助新中国可能性的存在和要价的不可避免性,既不能断然否定“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历史作用,也不可过分夸大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扬 《北京党史》2009,(4):28-32
一、中共政党外交的背景与依据 有关中共政党外交的背景与依据.许多文献主要从宏观与微观的视角进行分析。政党政治的普及与发展是政党外交产生的前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都为政党外交提供了崭新的时代背景:全球性问题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中共政党外交的发展。中共自身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而积极开展政党外交是中共政党#1-交的内在依据和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