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马洒壮族村高家为调查个案,对马洒自清代以来的马洒壮族家庭教育的变迁进行调查,说明家庭教育随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以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视角阐述豫北农村在改革开放后婚姻文化的变迁,探讨分析豫北婚姻文化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为研究豫北汉族婚姻文化变迁提供丰富的人类学材料.  相似文献   

3.
卫敬星 《法制与社会》2011,(22):199-200
咸水歌,古称"疍家歌",是数百年来流传于广西北海等地的疍家人在生产和生活中以口头方式吟唱的一种民间歌谣。北海咸水歌反映了海洋环境下疍家人生存的变迁。它通过歌声表达了疍家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现实,是疍家人时代精神的再现和历史文化变迁的有声记录,也是广西北海海洋文化变迁的人文表征。  相似文献   

4.
王娜 《法人》2005,(2):114-116
一边是大张旗鼓的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一边是对于逝去的本土文化的哀思。秀水市场的命运,标志着知识产权时代正向传统中国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5.
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改革浪潮将中国农村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由此乡村治理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与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成为农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和主要途径。因国家政权只延伸到乡镇一级,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使国家基层政权对农村的控制力减弱,导致农村出现了政治真空。加之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农村宗族势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成为影响村民自治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究宗族势力的时代变迁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以确立对待新时期宗族势力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审判制度变革,不仅与政治、经济因素有关,更与文化因素有着重要的关联。我国传统诉讼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主要反映在:第一,权利意识的复苏;第二,平等意识的增强;第三,正当性意识的转变;第四,非诉意识的退却。这种变迁可能与旧的民事审判制度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可能对我国民事审判制度变革带来的影响:牵引与诱变。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体生态环境和基本格局已经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媒体逐渐走向融合。为了应对竞争,媒体采用了编辑中心制,新闻编辑成为媒体竞争的漩涡中心。目前,中国媒体合格的编辑人才储备还远远不能满足媒体领域的需求,其原因是过去单一媒介模式下的编辑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已不能满足媒体融合时代对编辑人才的要求。因此,优化新闻编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王晓晨 《河北法学》2024,(3):152-164
法治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相适应的鲜明时代特点。其时代价值集中表现为: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对法治文化建设系统性的内在要求,从思想、行为、社会风尚、制度四个层面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法治文化和怎样建设这样的法治文化问题。创造性地揭示了新时代的法治建设、道德建设与法治文化建设之间深刻的内在关系,以及领导干部在法治文化建设中关键少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欣 《政法论坛》2012,(4):178-184
刑事诉讼模式变迁是指刑事诉讼模式所发生的新变化。从刑事诉讼历史发展来看,伴随着社会变迁的刑事诉讼模式变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微型变迁,其中有的表现为潜移默化,难以察觉;  相似文献   

10.
一 宪法文本制定实施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所承载的宪法规范的内涵如同一个活的生物体,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为“活的宪法”(living constitution)形象,通过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状态,维护宪法文本和宪法规范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宪法变迁理论强调的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局势中,通过宪法文本和宪法规范的变化,保持宪法对公共权力的有效控制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以体现和维护宪法的尊严。宪法变迁可以概括为两类,常态宪法变迁,以宪法解释、宪法修改、宪法惯例的变革等方式为代表。非常态宪法变迁,以宪法危机或宪法时刻等最为典型。世界各国的宪法变迁基本上都是以这个范畴内所列举的现象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常态宪法变迁最为普遍,并且表现为渐进式、和平非暴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非洲法律与社会发展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举行。这是第一次以非洲法律为议题展开的国际性学术研讨。来自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的专家学者,非洲国家的在华留学生,中国外交部、教育部的官员以及我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政治文化变迁的视角下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在内容和方法论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文化变迁的主导;而三十年政治文化的变迁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数字传播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电子及视讯媒介的普及、人造卫星传输网络的建立,造就了文化的无边界化。许多国家担心民族文化被同化,倾向采取诸如限制市场准入等方式加强文化保护。但是,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的浓郁自由贸易氛围下,各成员可以在何种程度上保有自己的文化规制自主权,是考验各成员政府智慧的难题。本文在WTO框架下从争端实践和规则体系两个角度,剖析文化因素在WTO框架下的地位;探求面对数字科技的冲击,WTO规则还能为文化规制留存多大空间,从而为我国提供文化规制政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扭曲了我们的高雅文化,使得大众文化和大众审美越来越走向了低俗,我们应大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朱道坤 《法治研究》2012,(1):94-101
中国的传统道德,在一定场域的襄助之下,对个人产生约束,从而形成符合传统道德的社会秩序。在这个场域中,人们信守的规则是一种熟人之间形成的礼俗规则。赖以解决纠纷的权威源自宗族长者,自我约束的力量来自耻感心态。然而,随着社会变迁,传统的守望相助的社会结构遭到不可回复的破坏,传统礼俗作用的场域不再存续,权威倒塌,耻感失范,造成了传统道德的无处存身。“小悦悦事件”正是在这一“必然”背景下发生的“偶然”事件。要克服这种因社会变迁而造成的“礼崩乐坏”。就必须让法律的制定、实施过程满足传统伦理的基本要求,并发挥好有效的引导作用,重塑信任,涵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迷信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的旗号,借着“舶来”的种种巫术,迷惑和欺骗公众。据一项网上调查显示,80%以上的年轻人根本不相信“巫医跳大神能治好病”这类迷信说法,可是对于披上了时尚外衣的“现代迷信”,他们却丧失了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鲜明的特征,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功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既存在根本的差异,又存有种种暗合之处;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的变迁决定二者之间必然会有根本的差异,而文化的惯性力量和传统法律文化自身的一些积极特征,又使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然对传统法律文化有所继承,这使得二者存在暗合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