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坚持民主执政,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坚持依法执政,提供和谐社会建设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胡纯和 《理论前沿》2007,492(3):16-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只有科学执政才能坚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正确的方法论。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具体规律。  相似文献   

4.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这三种执政方式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要加强学习,深化认识,树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执政理念;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提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执政能力;要加强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建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执政机制。  相似文献   

6.
关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科学执政,必须从根本上破除陈旧的执政理念———“以党治国”论,牢固确立“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民主执政,必须着力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实施“增量民主”发展战略,从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自由民主多个方面向前推进,以适时适度地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坚持依法执政,必须实现执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在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通过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行使执政权,通过党委书记出任行政首长行使执政权,有效解决目前执政体制的弊端,实现由体制外、体制上执政到体制内执政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虽然依法执政的思想在我党早已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任务对依法执政的具体要求却各有不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则从权力和谐、党政和谐、司法和谐,党群和谐,规则和谐五大方面对依法执政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高低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程度,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程度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标尺。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党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基础性工程,需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充分认识统一战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与作用,这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之一,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解决各种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迎接新的挑战和考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律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监督的性质充分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法律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作用。为此,亟需建立健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法律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两个孤立的概念,它们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它的构建统一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因此,必须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各要素协调运作的社会,必须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协调发展制度、坚实的反腐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等构成的制度体系来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刘建芳 《理论前沿》2005,(21):41-4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本文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探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伟江 《理论前沿》2006,484(19):13-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肯定社会个体间的差别和社会分工,是充满自由竞争活力的多元社会;必然强调社会个体间的协作和社会公正,是洋溢着互助友爱精神的民主社会;必然倡导社会个体间的诚信与社会安定,是推崇有序规则意识的法治社会;必然重视与自然界和整个人类社会的沟通关系,是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和国际交往的开放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体制创新”的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就是要建立和综合利用一套健全的社会机制,实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乖谐有序地发展,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基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文明发展的价值取向,通过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始终把握一条主线,这就是:统筹协调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个层次的社会保障,使这三个层次在制度上相互衔接,在政策上相互支撑,在工作上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大社保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辩证处理好充满活力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在我国现阶段,只有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机制,才能让一切社会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充分涌流,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我们要通过健全民主法制,兼顾不同利益群体,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国家要从制度和政策上推进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