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共华东中央局建立的考证魏训洲,蓝恭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根据全国战略形势的需要,决定建立中共华东中央局。华东局是怎样建立的?近年来党史界有以下几种说法: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第684页中说,为了贯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2.
张奎 《奋斗》2023,(11):32-37
<正>1945年9月,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党的战略重点转向东北。在此战略方针的指引下,黑龙江地区利用东北解放区条件和基础,试办农场,生产粮食,支持全国解放战争,从此,震古烁今的开发北大荒的序幕正式拉开。此后的三十多年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北大荒持续掀起开发建设热潮,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剿匪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匪人数之众多。活动之猖撅和危害之严重,均堪称中国之最。在东北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东北解放军仅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基本消除了黑土地上的匪患。剿匪斗争的胜利,对于东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全东北地区的解放起了重大作用。抗战胜利后,我党开始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调集2万名干部和10万大军昼夜兼程挺进东北,与原东北抗日联军会合,共同消灭日伪残余,建立各级地方政权,创建东北根据地。国民党也非常重视东北,叫嚣要“控制华北抢占东北”。抗战期间,国民党的主力集中在遥远的西北和西南地区。抗…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对东北的战略方针及其形成过程。共分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根据抗战后东北的形势确定了独占东北的战略方针,并为独占东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二是形势急转直下,中共中央及时地调整战略部署,制定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三是根据形势的变化,确定了重新占领和控制部分大城市与主要铁路干线的战略方针。四是最终确定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并论述了创建根据地的必要性,根据中共中央创建根据地的指示,在东北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鉴于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和东北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指示东北局“今天东北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1945年12月28日,又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指出,要“将正规军相当部分,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刘少奇在国人记忆中,是专于党建、统战、工运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工作,而不擅长横刀立马、临敌布阵的。实际上,他和共和国其他领袖一样,也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谋略。解放战争初期,他在党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性战略方针的制定实施  相似文献   

7.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地处祖国东北边隆、以佳木斯为省会的合江省,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有着重要的军事、政治地位,是党中央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前沿。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同时,先后派遣11万部队、2万干部迅速挺进东北。这期间,大批党的杰出干部和主力部队云集于合江地区,一时期里,合江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城市佳木斯被誉为“东北的小延安”多以佳木斯市为中。G的合江地区成为东北解放战争的战略后方。合江省之所以能够在日伪黑暗统治长达周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部电影叫《曾克林出关》,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进驻沈阳的一段真实但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主人公原型,就是被刘少奇称为抢占东北"先锋官"的开国将军曾克林。正是这位曾克林将军的出关,使得中共中央将原定"向北防御,向南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最终改变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从而影响了整个中国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略述解放战争时期佳木斯人民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佳木斯,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有着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是我党建立巩固东北根本地的前沿,也是全国最早见到光明、建立党的红色政权的地区。抗战胜利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先后派遣10万部队、2万干部迅  相似文献   

10.
朱德在解放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日战争胜利后 ,中国进入大转折的紧要关头。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 ,朱德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参与决策“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战略方针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受中共中央委托 ,帮助晋察冀野战军打开战略进攻局面 ;他指导打城市攻坚战 ,开创了我军攻占坚固设防城市的范例 ;他精心组织军工生产 ,做好战场后勤 ,为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抗战初期八路军战略方针的形成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抗战初期八路军战略方针的形成和实施刘益涛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斗争形式,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战争史上的奇观,它对于实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开创全民族的抗日新局面,以至取得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残酷的误会:与林彪结怨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心力争控制东北地区。为此,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并调整兵力部署,先后派出11万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鉴于形势的发展,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并决定在毛泽东同志去重庆谈判期间,由刘少奇同志代理党中央主席职务。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毛泽东同志从重庆返回延安后,因疲劳过度,又休息了一段时间),少奇同志正确地分析了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內形势,集中集体的智慧,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地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规定我党我军的主要任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45年4月,党的 “七大”就已经预见到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提出了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东北光复不久,9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由彭真、陈云、伍修权、程子华、林枫组成,彭真为书记。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从各抗日根据地增调部队和干部十余万人从邻近的冀热辽边和山东水陆两路进入东北。10月下旬,潘汉年  相似文献   

15.
1945年9月9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指示电《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下称《指示电》),规定了当时全国的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为实现中共“七大”提出的争取和控制东北的任务开辟了胜利的通道。对于这一重要史实,一些党史资料和教材却作了不尽相同的记载。现略举几例: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人民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以下称《年表》)第79页:“(1945年)9月15  相似文献   

16.
1931年5月31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建宁城,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反“围剿”战役。毛泽东又一次赋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满怀豪情地讴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工农红军,嘲笑“为营步步嗟何及”的国民党军。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曾赋词《渔家傲》,  相似文献   

17.
陈云与辽宁     
<正>陈云同志曾亲自参加和领导了东北的解放战争和辽宁的城市接管,并于建国后多次视察辽宁工业基地的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谨以此文追忆陈云同志在辽宁留下的深深足迹。开辟北满根据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我党不失时机地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9月14日下午,陈云出席了由刘少奇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听取了曾克林关于东北情况的汇报,研  相似文献   

18.
新四军苏浙军区是抗日战争后期在华中抗日根据地扩建发展起来的若干军区之一。苏浙军区从建立到撤销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在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抗战后期的南下战略与日寇投降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转变中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本文特就此试以论之,望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国共两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方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共两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方针比较研究刘雪明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战略总方针,对中国人民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共产党是持久战的坚决执行者。国民党也标榜自觉执行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历史的其实到底如何?国共两党在持久战问...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实现我军由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运动战向抗日战争前期的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这一战略方针为八路军三个师先后挺进华北,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随着国民党军队在华北正面战场的迅速溃败,广大的华北平原成为沦陷区,如果只坚持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便不能够全面地指导整个华北敌后战场的工作了。这时,刘少奇根据发展了的形势和华北工作的经验,率先提出了平原游击战的方针。这样,平原游击战方针和山地游击战方针交相辉映,使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