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涛 《学理论》2011,(9):82-83
《白虎通义》的教育观在东汉前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白虎通义》教育观建立在其人性论之上,认为教育可以冶性变情。而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其内容为明三纲正六纪。它还十分重视学校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尊师重道。《白虎通义》的教育思想也对东汉中后期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9,(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出发,运用唯物史观揭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狭隘性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其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对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十大观点进行有力驳斥,为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崭新视角和有益启示。基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文本分析《共产党宣言》经典文本发表170多年以来思想张力的基本特性,其高度的科学性、自觉的实践性、鲜明的阶级性是《共产党宣言》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深刻理论特性。  相似文献   

3.
承载着毛泽东对新中国理论构想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其文本内容自创生之后也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论人民民主专政》最早于1949年7月1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但由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和新政权的构想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很快对其内容进行了修改并编辑出版了单行本。在1960年编辑《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时,《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文本又经历了一次修改,体现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新思考。总结这一文本的演变过程,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国家建设构想的发展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1)
苏格拉底是述而不作的哲学家,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其弟子柏拉图的《申辩篇》被学术界认为是能够基本反映苏格拉底思想的哲学篇章。《申辩篇》中苏格拉底首先提出"我对自己一无所知",进而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原则,其哲学思想关注点开始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的现实世界。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心灵的最大程度上的改善才是人生活的价值,即"美德即知识"这一原则的目的所在。苏格拉底把世界归结为一种善的目的,并始终在劝人们行善,直至生命结束。  相似文献   

5.
杨焕霞 《学理论》2013,(11):27-28
马基雅维利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它是政治学的先驱,《君主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第一次把权力作为政治学的基础,赋予了政治学新的面孔,使政治学和伦理学彻底分离。他揭开了近代西方政治学研究的新篇章,将政治学带入到一种新的理论状态中,揭示了政治和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彦飞 《学理论》2008,(10):71-73
《论语》一书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教师的品德提出了要求,同时对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等也作了深入的探讨,这对我们现今社会教育的发展、公民整体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均有诸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8)
1937年毛泽东发表哲学著作《矛盾论》,对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规律进行了深刻、系统论述。20年后的《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再次充分运用《矛盾论》中的辩证统一思想,从矛盾的普遍性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主要问题,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分析十大关系中的问题结构,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中寻找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矛盾转化的条件。《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一个初步和系统的思路。从此中国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桎梏,走上了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6)
夷夏观是古代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思路,其成为统治阶级的基本思想并融入治国理念和具体政策之中,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魏晋时期以江统等人的夷夏观为代表,带有一定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将以《徙戎论》的观点为代表,探讨夷夏观在魏晋时期的演变,徙戎观点出现的原因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及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9.
西方诠释学的理论表明,含义与意义是文本诠释中两种不同层次的内容,它们分别标示着诠释的知识性向度和意义性向度.皇侃的<论语义疏>汇存了汉魏六朝近五十家<论语>注释,作为对<论语>的不同诠释,其中汉儒的注释侧重在<论语>的"含义"一面,玄儒的注释则侧重其"意义"一面.由于知识与意义两种诠释向度的不同特点,汉儒对<论语>的注释主要是知识性的积累,玄儒的诠释则在意义性向度上推进了<论语>的深层义理.  相似文献   

10.
杨再喜 《学理论》2013,(24):282-283
对于《中国古代文论》教学现代转型的探讨,目前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付之于实践的非常有限。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第一篇专论,主要内容有关于文学的价值和地位、文气说、文体观、文学批评的态度和方法、文学流派等。就此内容对当代语境中教学的现代转型进行分析,望能达到小中见大、窥斑见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
马克思为阐明自己的新世界观,写下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其蕴含的实践观,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原理以及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改变世界的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媛 《学理论》2010,(21):114-116
言论自由历来不是无节制的漫谈,它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言论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和现有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言论自由经常被限定在一个边界之内,它不是无节制的行为。《言论自由的反讽》是有关言论自由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经典之作。该书关于新闻媒体不能有无节制的言论自由的结论,是一个重要观点,它对新闻媒体在真正实现言论自由中所作的分析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1,(16):50-51
130年前的那个夏天,《尼伯龙根的指环》(以下简称《指环》)在拜罗伊特全本上演,欧洲的达官显贵都来躬逢其盛。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围绕着《指环》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赞扬者说:“他的语言和音乐一样,诗情浓郁,充满象征含义。”霍普特曼更把这部四联剧说成是一股隐秘的喷泉,  相似文献   

14.
试图从《理惑论》、《道喻论》两篇文献中关于"孝"的问题入手,探讨佛教所倡导的孝和儒家的孝有何异同。佛孝与儒孝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削发离家身体发肤问题、弃财绝色家族传承问题、在此基础上祭祀问题也可以归为孝的差异之处。但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传统儒道文化不断融合,在孝观念上不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完善自身理论,使冲突缓和矛盾淡化,最终佛孝文化也逐渐被世人接受。由此可以看出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必然要进行入乡随俗的自身变革。  相似文献   

15.
王萍 《学理论》2012,(11):189-190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阐述了对教育问题的诸多构想,表达了深刻的教育理念,包括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对教育内容的严格选定以及对人的天赋的注重,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善具有借鉴意义。从柏拉图的教育理论基础入手,分析其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希望对中国教育事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刘磊 《学理论》2013,(6):150-152
《孟子》一书中多处引用《诗经》相关篇目。对于《诗经》的引用和解读,孟子遵循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大基本原则。就《梁惠王》上、下篇中的几处对《诗经》的引述情况做深入的剖析,来探讨孟子如何引用《诗经》以为己用来展开论辩和《诗经》在孟子哲学思想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9)
孔子者,为师之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言行被记录在《论语》中。再读《论语》,探究其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而言依然极具时代价值。他的教育思想不仅是理论智慧的结晶,更是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揭示了教育的基本规律。作为现代的教育者对孔子教育理论的精华更应该读之、思之、行之、得之。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1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标志着新世界观的萌芽。其蕴含的科学实践观与认识论、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理论、关于人的本质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当代参考价值。在信息网络化的新时期,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亟须优化建构理论课思想疏导、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共生的三维路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参与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20.
《爱弥儿》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品。在书中,卢梭以其设想的人物爱弥儿为教育对象阐释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试图从自然教育的内蕴出发,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对《爱弥儿》中蕴含的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同时结合我国现今的教育状况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