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格局正经历重大调整、利益诉求也日益多元化,需要构建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协商对话的平台。积极探索新时期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特点及途径,引领开门立法潮流,切实保障公众参与立法的权利,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新时期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特点(一)参与立法的主动性逐步提高当前,随着公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公民参与立法越来越体现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人权保障思想的发展 ,刑事被害人问题在国际范围内已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立法实施阶段。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对刑事被害人这一特定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显得十分苍白 ,因而应根据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国际标准 ,结合我国刑事立法现状 ,构建我国刑事诉讼被害人人权保障机制。在刑事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中 ,建立起被害人利益、被告人利益、国家和社会利益相协调均衡共存的新诉讼理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3.
民主立法与法治建设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立法的本质就是保障和实现人民民主,使人民的利益诉求和意志主张在民主和法治的框  相似文献   

4.
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是婚姻家庭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不仅保障了夫妻双方日常生活的顺利进行,对于维护财产交易安全和保障第三人利益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的含义、性质,分析了我国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立法构思。  相似文献   

5.
保障措施作为国际贸易中一项重要的救济措施,对中国在WTO下合理协调成员义务与自身利益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比照WTO保障措施规则,对我国保障措施立法现状进行评析,并就我国启动保障措施的情况分析我国保障措施立法的适用状况及其与WTO保障措施的一致程度。  相似文献   

6.
赵宝华 《人民论坛》2012,(23):96-97
劳动权保障在我国工业化浪潮中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公权力在其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劳动关系矛盾的发展表明我国公权力在保障公民劳动权方面还要不断加强。首先,完善劳动权的立法保障必须转变理念,树立劳动者利益为先的指导思想。其次,要弥补立法漏洞,加强立法的可操作性,全面负起保障公民劳动权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广集民意、吸纳民智,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是保持法规政治品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立法决策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2008年以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坚持走"精细化"立法之路,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书写了新的篇章。开门立法新举措征求民意、反映民情、张扬民权,为相关利益群体提供表达意见的机  相似文献   

8.
正立法辩论是指在立法活动中,持不同立场的民意代表就法案中争议较大的内容进行直接、平等和充分的对话,以平衡各方利益达到立法公平的目的。我国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社会民众可以通过立法听证、立法建议和  相似文献   

9.
马楠  王荣华 《求索》2013,(3):197-199
责任保险第三人请求权制度的确立与运行,关乎受侵害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却面临着法理基础和立法实践两方面的障碍。我国的责任保险第三人请求权制度应以优先保护第三人利益为理论取向,在法理基础方面,通过对理论的解析超越合同相对性原理的束缚;在立法实践方面,则应针对所附条件过多、规定内容模糊、配套机制缺位等问题,围绕修正既存规定、建立预付保险金制度、加强配套机制保障等方面实现立法的进步。只有将责任保险制度保护第三人利益的应然功能贯彻始终,才能实现责任保险第三人请求权的立法初衷。  相似文献   

10.
法律、法规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加以保障、规范和引导。我们把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要求贯穿于地方立法工作的整个过程,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地方性法规,充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3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共制定和修订了26部地方性法规,为保障和促进我区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我们在制定《自治区城市燃气管理条例》的过程中,从关注民生、维护民权出发,把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牵头,乡村振兴法目前已经启动了立法相关程序,到2020年之前有望正式发布。已经启动立法程序的乡村振兴法,重点将是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乡村振兴的投入以及农民的相关利益。  相似文献   

12.
自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立法权以来,地方立法就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基本价值,并一直致力于提高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经过30多年的有益探索,地方立法逐步走向完善,为各地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为国家立法进行了重要补充和积极探索.但地方立法毕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受立法理念、立法力量、立法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地方立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部门利益倾向已成为制约地方立法质量的突出障碍.  相似文献   

13.
所谓开门立法,即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积极参与,实现立法民主化。我国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只有遵循民主的立法程序制定出的法律,才能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社会“公器”。因此,推行一种民主化的开门立法程序,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税收作为政府存在和运作的财政来源,直接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因此税法的制定迫切需要一种体现特殊民主参与决策的程序性制度保障。立法听证制度引入税收立法民主决策机制是民主法治建设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利益保护的立法,主要体现在《婚姻法》的相关条款中。但《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在保障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的实现上存在明显的缺陷。这就需要在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监护、给付抚养费、行使探望权以及重视未成年子女意愿等方面完善相应立法。  相似文献   

16.
邵建斌 《人大研究》2001,(12):26-27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国家立法活动 ,使法律、法规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 ,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立法过程应当是集中人民意志、反映人民利益的过程。“立法应当体现人民意志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这是立法法的要求。所以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活动 ,必须按照立法法的要求 ,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发扬民主 ,坚持走群众路线 ,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近年来 ,我省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犯罪类型的不断发展变化给经济犯罪立法模式转型提出了挑战。两大法系立法模式的差异,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以及社会物质条件的不同决定的,并由既定的法律制度体系及其立法路径依赖所制约。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主权国家立法模式和经济刑法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经济犯罪立法模式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实际上就是从传统国家工具模式向主体权益保障模式转型,从分散封闭立法模式向统一开放模式转型,从单一主体利益保护模式向多元主体利益综合保护模式转型,从无限扩张报复性惩罚模式向惩防与恢复性司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8.
保障农民现实的平等地位,是增强农民权利意识的基础。实现平等,首先有赖于立法上的平等,即通过科学的立法程序保障,在制定法律过程中对各方利益平等地重视;从而将宪法上的平等转化为具体制度中的平等,将法律文本上的平等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平等。  相似文献   

19.
<正>在利益多元化的年代,或许无法苛求立法绝对公正,但最起码应当保障所有利益群体公平参与立法博弈。4月24日,广告法修订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三审后,最终表决通过。此次修法最大焦点是,卫生系统和社会各界控烟力量坚决主张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烟草行业及其主管部门则持强烈反对立场。从一审到三审,相关立法博弈持续进行。多个控烟公益组织、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共卫生和法学领域专家,纷纷召开研讨会并联名上书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1月6日至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办、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承办的第十二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在海口市召开。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飞、信春鹰,海南省、安徽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经济特区所在市的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出席了会议。研讨会以“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地方立法若干问题研讨,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提高立法质量”为主题,围绕“地方立法如何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利益,关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科学规范行政机关的职权与责任,处理好行使权力与接受监督的关系,做到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防止利益部门化和部门利益法制化”、“设定法律责任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如何衔接好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