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么,一些窃职之高、贪赃之巨,疯狂地破坏"现在"的人呢?当是双料的背叛。  相似文献   

2.
向卉珍 《学习月刊》2012,(16):50-51
组织观看《忠诚与背叛》是对党员干部一次心灵的洗礼,同时也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如何保持纯洁性,保持对党和事业忠诚提出了新的考量。对照影片"忠诚与背叛"的主题,个人觉得应该注重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一沉 《党课》2012,(14):86-89
一 一直以来,我都固执地认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不是生离死别,而是背叛。背叛所伤害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信任与信心。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14):46-47
忠诚,就是始终如一地恪守信仰、职责和情操,绝不背叛自己的誓言。忠诚之所以宝贵,在于它对于组织之成其为组织、政党之成其为政党,具有关系存亡续绝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潘链钰 《学习月刊》2014,(12):34-35
以章太炎为代表的晚清古文经学家用"通名说"释"经"之义,谓一切古书皆为经。与之不同的晚清今文经学家则以"专名说"释经,谓"经"专指孔子所编之书。今文经学家以微言求通经致用之道,欲应时代之大潮而奋起改革。古文经学家则默然承继汉代经学传统,训诂考据,引经学至学术实用之途。古今文经学家释"经"之差异,皆因对孔子及经典之看法有别。一、释"经"之异——"专名说"与"通名说"晚清已然有经今古文学之争。  相似文献   

6.
一场治庸问责的强劲风暴,正从武汉扩展到全省。"庸",按照汉语词典,其本意是"平常,不高明的"。结合干部队伍而言,其表现形式正如李鸿忠书记所言的"精神之庸、能力之庸和责任之庸"。可见治庸不仅仅是治理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现象,而是能否成为适应跨越式发展需要的"非常的、高明的"干部,能否以"非常之举"、尽"非常之能"、履"非常之责"、建"非常之功",  相似文献   

7.
冯春梅 《学习导报》2011,(14):44-45
忠诚,就是始终如一地恪守信仰、职责和情操,绝不背叛自己的誓言。 忠诚之所以宝贵,在于它对于组织之成其为组织、政党之成其为政党,具有关系存亡续绝的决定性意义。任何一个失去了忠诚的组织、政党,都将陷入崩溃。  相似文献   

8.
据《论语》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一个乡的人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问:"一个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1,(10):64-64
近些年来,在一些发展不快的地方,"大发展"、"大跨越"、"大开发"、"大调研"、"大变化"……不绝于耳,好像不"大"就不足以展示创新之举、发展之功。一时间,各种"大"字句型成为新一轮话语新宠。据报道,目前我国有655个城市正"走向世界",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定位之高远、规划之宏大、建设之豪华,令人瞠目。气吞山河的口号、大讲大宣的气魄……这一切,怎一个"大"字了得?"大"字背后,折射出弥漫在一些干部当中的浮躁之气。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格物"的不同理解,导致了湛若水与王阳明之间的激烈争辩。湛氏认为阳明"格物"是"正念头","致良知"以"心意之所著"为物,犯有"是内而非外"的"支离"之病;阳明批评湛氏的"随处体认天理"把"格物"的外求原则贯彻在"体认天理"之中,于事事物物上才能实现对"天理"的体认,故有朱子"求理于外"之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青团》2017,(1):F0002-F0002
自启动"青年之声"工作以来,团无锡市委严格按照上级团组织的工作要求,明确了"三步走"工作路径,进一步完善"青年之声"工作体系。拓宽宣传渠道,制作动漫短片并在移动屏幕播放端播出、制作海报在楼宇地铁张贴,让青年之声"有声音";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1,(22):64-65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忠诚与背叛是每一个革命者和共产党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突破《红岩》小说体裁局限,全面真实还原历史。作者采访了大屠杀中幸存的革命者及其后代,查阅大量历史档案,图文并茂地还原了真实的  相似文献   

13.
从媒体的诸多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落马贪官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忏悔录不可谓不深刻,不可谓不发人深省。尽管他们在位时曾经是那么疯狂,一旦锒铛入狱,便会产生出刻骨铭心的灭顶之痛"、罪犯"身份之痛、身陷囹圄之痛、愧对亲人之痛和前景迷惘之痛。贪官落马后的忏悔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深悔"不如"严拒"。  相似文献   

14.
冯晓蔚 《党史纵横》2011,(12):23-27
季振同,1901年5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沧县狼儿口村。先在冯玉祥领导的军队里服役,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后,所率的二十六路军第七十四旅被派往前线"剿共",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工作下,季振同和二十六路军其他进步军官一起,带领二十六路军在宁都光荣起义加入红军。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后,他任红五军团副...  相似文献   

15.
肖如平 《世纪风采》2010,(12):35-38
国民革命时期,苏俄顾问鲍罗廷曾特别推荐一批国民党要人的子女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其中,包括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廖仲恺之子廖承志、邵力子公子邵志刚、李宗仁内弟魏允成、张发奎之弟张发明、邓演达之弟邓明秋、于右任女婿屈武、冯玉祥长子冯洪国等。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大部分国民党要人的子女都顺利回国。然而,蒋经国却一直滞留在苏联,直至1937年,才返回国内。  相似文献   

16.
杜玉芳 《湘潮》2011,(5):4-7
毛泽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时,西藏是他最费心思的一个。为了西藏问题的和平解决,毛泽东在开国之初就对西藏地方领导人十四世达赖喇嘛进行了耐心的争取,并赢得了其8年的合作。但由于阶级立场的不同,达赖最终选择了背叛和出逃……  相似文献   

17.
尽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无人不知,尽管"成由节俭败由奢"无人不晓,但放眼当今社会,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实在不少,甚至在某些领域让人触目惊心。提倡厉行节约,摆脱节俭的"知易行难"困境,必须以执行党的十八大后制定的"廉政新规"为契机,从思想、行为、制度、惩处等多个层面狠刹浪费奢靡之风。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近年来,伴随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步伐加快,浮躁之风渐起,享乐主义不断泛滥。在一些人眼中,奢靡和铺张意味着"成功"和"地位",奢侈浪费之风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富人移民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网民们对类似事件几乎一边倒地持"质疑"态度,指责"贪腐论"者有之、指责"为富不仁"者有之、甚至指责"变相叛国"者有之。一个需要正视的背景是,"世界是平的",在全球化的今天,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和正常。  相似文献   

19.
源头之石改变河流走向。用这句话来形容"小官贪腐"现象非常贴切。党和政府的惠民之河中涵养的利益,能否真正流进人民群众的"腰包",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村官街干这些"源头之石",是发挥"分流"作用,让利益更多流进自家的"田间";还是发挥"固堤"作用,让利益更顺畅地流进群众的地头。这个问题既考验着村官街干这些"小官"们的人品、党性、官德,也提醒党和政府整治"小官贪腐"刻不容缓。然而,有些人眼里,像村官街干这样的"小官",即使"虾仔作大浪",也"成不了气候"。  相似文献   

20.
王仕琪 《党史纵横》2011,(12):45-48,44
蒋介石曾统治旧中国长达22年,他的一生中,多次遇险却都侥幸逃脱,这与他的好友、救命恩人、面貌酷似他的同乡何云的鼎力协助密不可分——因为何云是他一生唯一的替身。(一)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不断告捷,革命势力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当北伐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暗中勾结帝国主义和反动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