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泰自古以来就是友好睦邻,其经贸关系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中泰经贸关系虽然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但双边经贸关系仍取得较快的发展.回顾中泰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探讨中泰经贸关系的内在规律,从而预料未来,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中美经贸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年前“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不仅宣告了中美长达22年相互隔绝的结束,也拉开了中美经贸关系恢复和发展的帷幕。30年来,中美经贸关系走过了从恢复到快速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尽管中美关系磕磕绊绊,但双边经贸发展却迅猛异常。由于两国互补性强和相互依存加深,经贸关系不仅有力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也对中美关系大局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中美经贸关系成为维系两国关系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础。中国加入WTO,将为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贸关系将继续扩大、更加稳定和成熟。只要双方能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以平等协商、积极务实的态度解决经贸关系中的磨擦,中美经贸关系就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中朝经贸关系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其中的重要转变是从过去以战略安全为主导的经贸关系逐步转向以市场为主导的经贸关系,这一转变预示朝鲜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始阶段。而在中朝经贸关系持续发展过程中,中国和朝鲜各自存在的问题影响、甚至阻碍着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超越障碍、抓住朝鲜亟须外部支持之时机,中国有必要从重新确定双边经贸关系战略地位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中朝经贸关系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二、三年来,秘鲁各界人士对本国经济形势普遍感到关切,并就什么是秘鲁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秘鲁总理兼经济、财政和贸易部长乌略亚认为,当前秘鲁经济的三大问题是:就业不足、通货膨胀和农业发展停滞。秘鲁企业家则认为,当前秘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五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已给我们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拟将发展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放到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这个三边关系中来加以考察,分析三个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人对加强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几点想法。 新的视角及原因 所谓从新的视角看加强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就是指把我与东南亚国家双边经贸关系放到由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组成的三边格局中来加以考察,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三者之间已呈现一种三边互动的经贸格局。形成上述格局的背景是:  相似文献   

6.
中美经贸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建交20 年来,两国的经贸关系有了迅速的发展,但也不时出现分歧和摩擦。目前影响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最惠国待遇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以及贸易不平衡问题。中美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增长强势国家与竞争强势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日趋开放的潜力最大的市场与最大的开放市场之间的经贸关系,加强经贸合作符合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澳大利亚经贸关系源远流长,早在19世纪中叶,大批华人就开始赴澳大利亚从事采矿、种植等行业。从那以来,中澳经贸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中澳经贸关系主要是民间贸易。1972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外交关系后,中澳两国的经贸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双边贸易额和投资额逐年增加。1978年中澳两国又成立了中澳理事会,旨在进一步促进两国在经贸、文化、科技、教育、信息和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回顾中澳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探讨中澳经贸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同时展望90年代中澳经贸关系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印尼自1953年签订贸易协定之后,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得很顺利.然而,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1965年两国关系突然恶化,并于1967年断交,正常的经贸关系也随之中断,只保留通过第三国和地区的间接贸易.两国经过共同努力,1985年恢复了中断18年的直接贸易关系,从而推动了中印(尼)1990年8月恢复邦交.两国的复交又推动了经贸关系的稳步发展.回顾两年多以来中印(尼)经贸关系的发展,展望其前景,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对于继续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印度与日本经贸关系发展加快,本文对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经贸合作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同时也简要指出了进一步推进这种关系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国加入WTO,对中新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利大于弊.中国入世后,新加坡积极调整对华经贸战略,实施"中国策略".可以预见,中国入世后的中新经贸关系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并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合作.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入世后,它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中国入世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利大于弊.不过,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的互补与竞争将出现一系列变化.伴随着各自要素秉赋、产业结构以及比较优势的演进,未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将呈现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关系的现状我国与中东国家从50年代起就发展互利的经贸关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77年至1981年中国同中东地区的贸易额由6.4亿美元增加到18.4亿美元。1988年达到了31.51亿美元。1990年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南美国家的经贸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与南美国家经济发展互补性较强,中国与南美国家在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发展未来的双边经贸关系,双方仍面临着调整贸易结构、深化互利共赢投资模式、促进金融合作等新挑战和新任务。文章最后提出了若干有益的政策建议。考虑到中国与南美国家经贸关系的紧密性、重要性以及未来中国与南共市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与南美国家经贸关系的实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自中韩建交并确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但是,近期以两国间贸易和相互直接投资情况为主的经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韩国的直接投资却出现了减少的趋势。为了实现中韩两国的共同发展和整个东北亚的繁荣,需要探索加深中韩两国间的经贸关系,推动中韩在经济领域更高更深层次合作的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2l世纪头10年秘鲁贫困标准持续上升,贫困率不断下降,收入分配也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秘鲁连续多年的经济增长以及卓有成效的扶贫发展政策。这10年间,秘鲁宏观经济稳定,GDP增速在拉美国家中位居前列,家庭收入和支出均显著增长。秘鲁利用较充足的财政资源扩大了社会保障支出,设计并实施注重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型减贫计划,使其有能力参与经济活动,分享经济增长,减少贫困的代际传递。秘鲁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成就,但城乡以及种族间存在巨大差异,贫困问题日益集中在农村和土著人群中,因此在未来的减贫政策方面,秘鲁应侧重平衡地区发展,实现机会的平等,提升贫困人口生存能力,从而消除贫困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经济自2009年开始走出因金融危机冲击而陷入的战后最严重的周期性衰退。伴随日本经济的快速回升,中日经贸关系也呈现快速恢复和发展势头。日本经济回升势头的形成和趋稳,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日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特需”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为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近10年的建设进程中,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层级不断升级,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为广东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论述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的现状,剖析其中不足及原因,并讨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对广东发展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迅猛。随着日本经济逐渐复苏、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中日经贸关系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9.
缅甸是东南亚面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重要国家,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缅甸造成的重大冲击,直接影响到缅甸对我国我省的经贸关系,给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论中美经贸关系及其走向--兼驳中国"经济威胁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经贸关系是世界上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已形成相互依存深、互利双赢大的关系格局.美国散布"中国经济威胁论"和对华施压,既有悖于事实,又违背双方利益,是行不通的.双方只有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争端,才能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