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9世纪以来,西方的正义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向社会正义理论转变,从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向关爱社会境况最差者转变。本文考察了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并从法律视角分析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社会正义理论所导致的法律变革,揭示了社会保障法的正义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兴 《法制与社会》2010,(27):250-250
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关于正义的讨论历来不绝于耳,Amartya Sen的新书《The Idea of Justic》可谓是继罗尔斯之后对正义理论的又一次检讨。本文中关于如何分配笛子的问题并没有确定正确的答案,而笔者认为古典自由主义的分配观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所以我们应该有所批判的坚持。  相似文献   

3.
沃尔泽认为,罗尔斯通过"原初状态设置"所演绎出的"正义二原则"只是一种实现通常之"简单平等"的分配正义原则,无法解决由诸多领域所构成之社会的分配正义问题。因而基于对西方世界分配现状的观察及其人性观,沃尔泽提出了"复合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事实上,只有罗尔斯的"正义二原则"才能有效实现社会的分配正义。因此,沃尔泽的分配正义理论实际上只是深刻理解罗尔斯"正义二原则"的"过渡理论"或"中介",而不是对后者的根本性超越。  相似文献   

4.
西方思想史上从未停止过对正义的探索和研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到后来的洛克、卢梭、康德,再到今天,这些思想先驱以毕生的经历研究着这一理论,使得正义理论不断得到发展。在古希腊正义思想基础上启蒙,近代资产阶级正义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正义论》,罗尔斯对正义理论进行了体系的论证,今天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与诺齐克是坚持新自由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但是他们对于正义问题的理论相差很大。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两个正义原则中,他从自由平等的观念出发,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而诺齐克在批判和继承了洛克理论的基础之上,以个人权利为核心创设了持有正义理论。文章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观,对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这两个正义原则进行了分析;第二个部分是诺奇克的持有正义观,内容主要包括获取的正义原则、转让的正义原则和矫正的正义原则;第三个部分是对分配正义和持有正义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具体分析;第四个部分是罗尔斯的正义观对于中国正义观念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的《正义论》,从公平正义入手,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证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政治问题,他的社会正义理论不仅是对西方国家社会现实做出的反思,而且对我国社会正义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杰 《法制与社会》2013,(7):187-188
作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理论家和思想家之一,罗尔斯的正义理论集中体现在《正义论》一书中所确立的两个原则之中。自由原则和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及差异原则。差异原则是罗尔斯思想中最闪光的地方,同时也是遭致争议和批判最多的地方。运用差异原则能有效解决当下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引起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巨大变革,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罗尔斯的制度正义理论启发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正义和平等,正义和自由,正义和效率的关系,必须调节各种利益冲突,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重新定义了正义的社会基础,他关于正义的原则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正义理念,为解决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指引。他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正义具有伦理性,他的正义观无论是在西方社会还是在当代中国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我们反思现阶段我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关于分配制度的思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念,他从"无知之幕"的"原初状态"出发,推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这两个原则是按照"词典式"先后次序安排的。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试图求解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形式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一难题,因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理论对于我国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罗尔斯"为何"以及"如何"关心社会正义,通过概述自由主义的核心精神,说明自由主义传统给予罗尔斯理论的启发。文中在指出自由主义促使罗尔斯开始思考"如何在差异中建立社会整合"后,叙述了罗尔斯是如何透过《正义论》的基本理论设计以及要旨来实现社会正义的,并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正义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从其理论提出开始便在论争中不断发展演变,与罗尔斯关于正义理论的《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和《万民法》三大代表作伴随,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基于《正义论》的普适正义阶段;基于《政治自由主义》的政治正义阶段;基于《万民法》的全球正义阶段。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内在逻辑关系,从其相互之间的承继关系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的正义观是一种普世化的正义观,主要是为了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在保证大多数人利益的前提下,力求保证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对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进行重新探讨和分析,从中汲取合理的因素,有助于重建社会公平。辩证地解读罗尔斯的正义观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正义的内涵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迪,而且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次一、程序与程序的正当性二、程序正义观念的起源三、纯粹的程序正义:罗尔斯的分析四、程序正义与当代的程序价值理论五、研究程序正义问题的必要性六、作为法律价值的程序正义七、程序正义论的主要课题一、程序与程序的正当性从最一般的意义上看,程序是指"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或者"按时间先后或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它有"顺序"、"手续"、"方式"、"步骤"以及"程式"等各种不同的含义。人们通常所说的  相似文献   

15.
孙莹 《法制与社会》2010,(11):295-295
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种职务和地位向社会公平地开放,使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取。罗尔斯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既是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又是一种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原初状态假设与自然状态论契约假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理论上,罗尔斯继承并发展了自然状态契约论的平等观念,并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在方法上,罗尔斯依然采用了契约式的论证方式,并融入程序正义价值。文章认为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与自然状态契约论有很大的不同,其更加注重社会基本结构的问题,契约所选择的正义原则也旨于此。  相似文献   

17.
李丹 《法制与社会》2010,(28):292-292
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观点中对正义的叙述来对比罗尔斯的正义观有助于我们对正义这一人类政治哲学中永远的主题的理解。马克思是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社会正义,要实现社会正义就要从根本上即从分配的基础——生产上来消灭异化劳动,实现人自身的自由和解放,才是社会的正义之本。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问题上,马克思采取了批判的态度,他认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社会正义,而罗尔斯的正义观则是为了更好的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  相似文献   

18.
林殉 《广东法学》2004,(6):19-25
本文试图从人权保障的角度重新诠释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正义观念本源于人权保障的思想;罗尔斯提出的不完善的程序正义作为一种制度现实,是我们认识和构建程序正义理论的前提;程序正义必须以人权原则为其理论基础,基于人权保障的思想,程序正义理论要求实体正义在一定程度上的妥协,要求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制约权力和保障人格尊严;最后提出了通过程序正义保障人权的具体司法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里,罗尔斯将程序正义分为:完善的程序正义、不完善的程序正义、纯粹的程序正义;并认为:纯粹的程序正义决定了结果的实体正义.在学术界,罗尔斯的程序正义理论产生了涟漪:赞同观点和反对主张同时存在.作为自身学术思想的发展,在1993年出版的<政治自由主义>里,罗尔斯修订了其在<正义论>里的观点,认为:程序正义的正义性,部分依赖结果的实体正义性.学术思想的修正,并不代表罗尔斯对程序正义理论的放弃,而是加强了程序正义理论的现实实践基石.  相似文献   

20.
以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两个正义原则及差别原则、补偿原则为理论分析工具,以高淳民政局为流浪汉维权个案为线索,提出应对弱势群体维权的法律构建,以期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