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莲 《今日海南》2007,(10):7-7
《庄子》中的一个故事: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知道后便派人把它引到宫殿里来,每天给它奏乐、喂牛肉,可海鸟却无心赏乐,也不敢饮食,到了第三天便死去了。庄子认为,这是“以己养鸟”,而非“以鸟养鸟”,即没有顺乌之性养鸟,而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拂乌之性养鸟。鸟死之悲哀,在于“以己养鸟”所致。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愿与论坛交朋友时值今日才拜读了《今日中国论坛》第一期,一气读完,颇感受益,真有爱不释手之感。读者调查表我已填写寄回,同时写封短信,说几句真心话,以此感谢。我是一名从事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人员,是中共开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祖籍河南,父辈随刘邓大军解放云南,我也就扎根于云南边疆。我想订阅两份《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给宣传部的其他同事也看一看。愿我们以《今日中国论坛》为媒交个朋友。希望论坛越办越好!希望刊物办得更好我觉得贵刊栏目设定得不错,大都十分喜欢。只是希望文章的观点新颖些,文字应更精练,编排更活泼些,以吸引更多…  相似文献   

3.
台湾曾于5年前播出过祖国大陆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今年8月又有三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重播此剧,以致“刘罗锅”名声大噪。而此时北京京剧院演出的京剧《宰相刘罗锅》将赴台湾演出更引起台湾京剧爱好者的兴趣。此行虽然还带去了《赵氏孤儿》等8台传统戏,但“刘罗锅”却是“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越“鸟田”的传说,见于东汉初年会稽人袁康和吴平辑录的《越绝书》。据学者考证。此书可能完稿于建武28年(公元52年)。其后同代人赵晔因之而书的《吴越春秋》,也作了转载。但其田若何?因事隔久远,记载粗略含糊,兼有荒诞神化,为古今学者难摸难测,试析而不得确解。 略晚于袁、吴的同代同乡人王充,对此田有所看法。在其《论衡·书虚》曰:“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田。盖以圣德所致,天地鸟兽报佑也。鸟田  相似文献   

5.
②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通长55.7厘米,宽4.6厘米。此剑铸造精美,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嵌绿松石。剑刃薄且锋利,毫无锈蚀,至今仍寒光袭人。  相似文献   

6.
因着作者的特殊身份,关于毛泽东诗词的真伪,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作者生前,曾有附会其名的作品为许多人津津乐道;作者身后,除了权威机构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新增的多首作品因其“不讲平仄”而引发学者辨析真伪的争鸣,更有质疑其代表作的惊人之闻。笔者愿以多年阅读心得略陈管见,以求方家的指教。  相似文献   

7.
享受宁静美     
很崇尚诸葛亮《诫子书》里的一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宁静,这是作者的人生体悟。禅家有打坐的功课,气守丹田,摒弃杂念,是为了静心养生。静心并不是说了无牵挂、无所事事、观望等待,而是指由襟怀坦荡  相似文献   

8.
张扬 《同舟共进》2010,(8):71-72
我觉得《同舟共进》越办越好,2010年的封面更贴近民生、贴近生活。刚收到第5期,一看目录就把我吸引住了。里面的作者都是极富真知灼见和对国家和民族很有责任感的人。算起来,我跟《同舟共进》的友谊已经持续十几年了,多篇重要的、很有影响的文章都是在贵刊发表的。一个刊物能办得像《同舟共进》这样典雅、高贵,  相似文献   

9.
汪金友 《公民导刊》2007,(10):55-55
《刘墉传》中有个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跟刘墉说:“朕今年45岁,属马的。你呢?”刘墉垂手说:“臣也45岁,属驴的。”乾隆感到惊奇,又问:“朕属马,爱卿怎么属驴?”刘墉说:“万岁属马,臣怎能同属?只好属驴了。”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5,(7)
<正>"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未近长水机场,远见那横空出世的新地标,不经意间就蹦出《庄子·逍遥游》中的这段名句来。90年的时间跨度,两年多的日夜奋战,2012这个金色的日子,金鹏展翅,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闪亮登场。吉祥长水将与扶摇直上、翔舞九天的鹏乌响彻云南并迅速传遍华夏乃至全世界。  相似文献   

11.
“谀臣”、“佞人”考说吕效祖“谀”,《说文》释为“谄也”,是指用花言巧语巴结奉承有权有势的人,《盐铁论》说“富贵多谀言”大概也说的是这个意思。“佞”,《说文》释为“巧谄高才也”,比“谀”还附加了一个“高才”的本领。用现代语来说“谀臣”、“佞人”两者都...  相似文献   

12.
善学睿智     
谈起学习,古人有丰富的劝学思想。比如苟子的《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有汉朝的孙敬“悬梁”、战国的苏秦“刺股”之典故。古今中外,学习炼就了人的基本能力,造就了层出不穷的人才。学习已不是啥新鲜话题。  相似文献   

13.
刘兴隆的甲骨文书法艺术胡振宇今年61岁的刘兴隆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舍创作研究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顾问和教授,个人成就载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40多年来,他精心研究甲骨文和古文字学,临写甲骨文拓片和各体书法。著有《新编甲骨...  相似文献   

14.
新书信息     
《小康》2019,(13)
正《夏花帐:我如此喜欢这世界》作者:[印]泰戈尔定价:79.80元百花文艺出版社唯美诗集手账书,一本可以听的音乐书,最值得欣赏的植物图谱。《人生海海》作者:麦家定价:55.00元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一个人可以仅凭内心的高贵超出时代,愿我们都做这样的人!《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2019年的全新力作,莫言盛赞其为"一部迷人的小说"。  相似文献   

15.
郭静洲 《台声》2001,(1):36-36
我国古典诗词品类众多,繁花似锦,其中回文体诗词联就是百花丛中一朵别开生面的奇葩。回文始自晋苏伯玉妻的《盘中诗》、前秦苏蕙的《璇玑图》。所谓回文,即顺中有逆,正中有反,进不忘退,往而知返,非饱学之士不能问津。因此,至今回文作品不多,专集更属少见。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谢鸿轩、大陆芜湖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陈华英,均擅长回文诗、回文联创作,特别是两人都以收藏古今名联而名扬海内外。陈华英先生今年93岁,谢鸿轩先生今年85岁。两位老先生都是芜湖人,他们把爱国爱乡之情融注于诗词、楹联之中,为两岸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的群雄纷争影射了元末的社会大动荡,全书通篇都是对为君为臣者的劝诫,表达了作者对时政的干预和用世的雄心。作者借三国历史关照当下,探讨了乱世中什么样的人才能图王图霸。作者在书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暗含作者推崇的君主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言》的主题鲜明一致、蕴涵丰富 ,其中 ,作者艺术地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希望建立一个主明臣忠、官清吏肃、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美好社会。为了实现这种理想 ,作者还形象、具体地阐述了保证措施 ,使理想不至于沦为空想。立足当代 ,放眼世界 ,回望历史 ,重读《三言》 ,使人不禁对我国古代先哲的政治智慧深深叹服  相似文献   

18.
刘远达同志在今年第一期《思想战线》上,发表了《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一文,对我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评价问题,提出了新的论点。作者认为:孙悟空是向封建统治者“悔过自新”、“改邪归正”的艺术形象;吴承恩为农民起义树立了一个“改邪归正”的榜样;《西游记》是“心学”、“破心中贼”的政治小说。一句话,“无论就思想内容来说,还是就艺术成就来说,《西游记》都很难说是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之一”。下面就刘文涉及到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刘远达同志商榷,同时也求教于有关学者和专家们。  相似文献   

19.
扶沟杜氏     
据《杜氏族谱》记载,扶沟杜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后裔。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被称为“诗史”,杜甫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扶沟杜氏元朝末年由大名府滑州(今河南滑县)迁到扶沟,因种种原因,世远谱缺,无以论世系,故以初徙扶沟者为始祖,至今已繁衍200余代、5000人之众,分布于全县40余个村庄。明清以来,杜氏已发展成为扶沟的名门望族。扶沟杜氏秉承其祖诗圣遗风,诗书传家,忠厚继世,代有名贤。据《扶沟县志》和《杜氏族谱》记载,从四世杜清起,明清两代,科第代显,功名不断。以科…  相似文献   

20.
情感风铃     
情感风铃·灯下细语·主持人的话:低低絮语,款款深情,《灯下细语》走进干警心灵。沉沉的扁担,愿助你一臂,漫漫的长路,想送你一程。这回请来新疆哈密市公安局政工科的刘欢迎同志,请他讲一讲基层干警的心理失衡的原因及对策。主持人: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干警,多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