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13,(15):I0001-I0008,F0003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
刘广忠 《唯实》2013,(8):9-12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当前,中央、江苏省委对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实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促进作风转变,这是当前交通运输系统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群众本体论的群众路线。从其内涵上看,群众路线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群众路线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即“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论即“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4.
郑洪 《思考与运用》2005,(6):26-26,61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必须自始至终做到“以民为镜”。怎样做到“以民为镜”?就是要一切工作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其实质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员干部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的群众路线中,核心观点是“一切为了群众”,它是立党为公的一种根本理念。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它就是党员干部指导、支配自己的一切社会行为的根本思想依据。因为,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观点,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自觉地努力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一切为了群众”六个字言简意赅,包含着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自己和正确看待群众,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身份意识和价值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党员干部若要真正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理念,其一是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身份意识:自己在社会中乃是亦“官”亦民;其二是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意识: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工具,必须勤奋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党的群众路线既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也包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前提,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是群众观点在实际中的运用。二者有机的统一则体现了一切领导者做好工作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即目的是“一切为了群众”,态度是“一切依靠群众”,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得中,深刻理解并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洪 《当代党员》2006,(1):28-28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自始至终做到以民为镜,一切工作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其实质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从九龙坡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来看,坚持以民为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简单来说也就是要把群众摆放在工作的核心位置,这是我党发展与壮大的根基。西柏坡“两个务必”的核心思想精神同样是密切联系群众,不能脱离群众,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坚持弘扬“两个务必”,能够为我们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良好的方法途径,所以,在当前我们应当继续加深对“两个务必”的学习与弘扬,将党的工作真正落实到群众基层当中去,发挥我党的优良传统,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19):20-21
群众路线经典的、科学的表述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两个“一切”和既“来”又“去”说明,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18):54-54
党的群众路线讲的是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根本问题,它是我党安身立命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不仅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和领导观,而且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尤其需要我们牢记的是,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决策的制定是从群众中“来”,  相似文献   

11.
张传鹤 《党员干部之友》2013,(3):F0002-F0002,1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一切奋斗、牺牲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相似文献   

12.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处理自己和群众的关系问题的根本立场、态度和方法。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有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内涵在凸显时代特色中不断拓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谭德成 《当代党员》2010,(10):23-23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三项制度”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基层群众的利益,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的要求,是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贯彻群众路线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推进四川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在四川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理论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运用于领导工作中创造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1,(15):4-5
贯穿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内容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7.
黎仁寅 《新湘评论》2014,(23):24-24
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取向。新时期,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好,将群众最需要的服务做好,将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实现好。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民主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常用以表示具有平等、自由性质和特征的状态、现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理所当然应该发扬民主。那么,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应如何发扬民主呢 ?   一、坚持群众路线的民主原则   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是思想政治工作发扬民主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做到:①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来源于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9.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专升本以来,黄淮学院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目标,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推动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相结合,坚持依靠人、培养人,以广大教职员工作为根本依靠,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回应关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根植地方沃土,克服“历史短、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困难大”的不利条件,务实开拓,积极进取,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为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出了深刻的阐释,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和表率。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