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隔山 《党课》2011,(23):105-107
大型连环画作品《地球的红飘带》根据魏巍的长篇小说改编、由著名画家沈尧伊绘制,历时6年时间创作,包含926幅作品,在1993年甫一问世,就被美术理论家蔡若虹称为“创造了黑白画艺术的高峰,是我们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红飘带”。  相似文献   

2.
魏巍同志的力作《地球的红飘带》是描写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巨著。作者以史学家的严肃态度和诗人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丰功伟绩。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地球的红飘带》从1934年11月末的湘江战役写起,继之是红军挥师入黔、突破乌江、攻占娄山关、两进  相似文献   

3.
正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他们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漫漫长征路,  相似文献   

4.
1934年10月17日傍晚时分,江西于都县北门边的一间石板地小院落里走出了一群人。为首的是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他虽步履坚定、快捷,但消瘦的脸上明显地印满倦意。 这位中年人就是毛泽东,尚在病中的他接到去于都河边集中的通知。当毛泽东一行人来到指定地点的时候,于都河边早已人山人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第一、二野战纵队正集结在于都河边整装待命。数以万计的群众也仁立其间,默默地与红军道别,眼中噙满了泪水。 当夕阳的余辉投射到碧波涟漪的于都河上时,红军将士迈着整齐但沉重的步伐出发了。他们踏过于都桥,再越过一…  相似文献   

5.
张秀梅 《党史纵横》2006,(12):46-47
他,11岁亲历长征;50年后,他时刻心系那条地球上的红飘带,用心来重新走过长征路,充盈其间的足迹都凝聚在纸页上,成为一行行深沉而又灵动的诗句;他以一个红军战士的名义,在为后人打捞那沉淀于岁月深处的真实的历史,传承着长征精神。他就是沈阳军区原文化部部长张云晓,一位离休后笔耕不辍,用诗再次亲历长征的老红军战士。有好的土壤,便生出诗的幼芽桌上,是一本新诗集——《诗的红飘带》,油墨飘香。“启开通往记忆的闸门,便看见一条红飘带似的征途。”就是这条红飘带,牵引着一个已经84岁的老人,至今还走在长征的路上……这是他的履历:1933年11岁…  相似文献   

6.
<正>7月31日上午,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福建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福建教育出版社承办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活动之《燃烧的红飘带——福建人与长征》出版座谈会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大梦书屋(西湖店)举行。省委原副书记、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党史顾问何少川同志对编撰出版《燃烧的红飘带》一书  相似文献   

7.
唐丽 《共产党人》2005,(16):12-13
长征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军事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篇章。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1,(4):F0003-F0003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中国中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奇迹——万里长征。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11,(4)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奇迹——万里长征。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北上  相似文献   

10.
唐福敬 《当代贵州》2006,(20):12-14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贵州,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胜地和福地。贵州有太多中国革命史上最鲜亮的记忆。遵义会议,工农红军得以从错误的政治、军事路线上扭转,开始自主而正确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四渡赤水、乌蒙山千里回旋,红军以一连串的雄奇手笔,奇迹般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贵州的山山水水都留有红军的足迹,伟大的长征精神时时润泽着后人。湍急奔腾的乌江,突转盘旋的赤水河,都波光澹澹,闪着历史的眼睛,看护我们前行;“万夫难开”的娄山关,逶迤磅礴的千里乌蒙,亦雄风阵阵,响着时代的号角,催逼我们奋进;遵义会议,黎平会议,熠熠生辉的思想,指引我们开拓、创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在我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贵州目前总体上仍比较落后、各方面条件比较差、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情况下,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回顾历史,寄予未来。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采编人员把这段散落于历史长河中的粒粒“珍珠”,加以拾掇、归纳并成篇。这是本刊在对长征及长征精神进行诠释时的一次尝试。其间,也得益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安勇同志、省委党史研究室杜黔同志的指导和支持。值此,本刊谨向两位同志致以谢意。(执笔:顾海凇)  相似文献   

11.
正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辗转万里来到陕北。他以个人经历为线索,用具体丰富的事实材料,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国红军及其英勇奋战的业绩、中国红色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中国领袖人物及其各自的经历作了全面综合报道,写成了《西行漫记》一书。自1937年英文本问世、1938年中译本出版至今,在全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西行漫记》刻画了  相似文献   

12.
13.
一、活动主题 在长征这部传奇史诗里,流传着无数动人的英雄故事,诞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活动,使学生缅怀先烈业绩,弘扬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接受爱党爱国、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多层次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一直活跃于当代画坛、年逾古稀的实力派画家沈尧伊,是一位坚定、痴迷的"红色"革命主旋律画家。自1975年至今,沈尧伊以长征为主线创作了版画、油画、连环画等多部经典作品,红军长征题材始终占据他40余年艺术生涯的核心位置。油画巨制《长征之路》是画家沈尧伊在两度跋涉长征之路基础上,历时一年精心创作完成的一幅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并济的力作。  相似文献   

15.
16.
曾宪林 《党史文苑》2011,(13):34-37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2006年年初,著名党史专家、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同志出版了他的新作《长征行》。他在第一时间寄赠了我一本,并在扉页上郑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如果将当年的长征比喻为地球上的红飘带,那么贵州就是这条飘带最动人的转折.由江西、福建开始,红飘带一路西拂,在贵州,先汇成一个结,而后翩然松开,飘向陕北.在这段最动人的转折里,从黎平到遵义,从遵义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红军一路行来,每一转,局势为之一变;每一折,前景为之一新.这个“最动人”既是动人心魄也是激动人心……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四个多月,占总时间的三分之一.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省份,而这段时间也是红军的最低潮时期,在这一阶段红军的经历最为曲折,起伏最大.  相似文献   

18.
著名军旅作家魏巍以其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军史无前例的长征形象地比喻成“地球的红飘带”。当我们摒弃眼前的喧嚣、拂去心中的尘埃,穿越那无边的时空,回望如梦如烟的历史时。70多年前红军的长征恰似一条红飘带从东而西飘拂在自转不息的地球之上。这条饱注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基因的红飘带,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在历史的长空中傲然飘扬,也将...  相似文献   

19.
今年,正逢中央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宁化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力量,收集、整理、编写、出版<长征从这里出发>一书.该书分为"长征回眸"、"历史珍闻"、"史实考辨"、"史诗讴歌"四个篇章,收入共和国开国元帅、将军、老红军、老同志、专家、学者和党史工作者各类文章共75篇,约35万字.  相似文献   

20.
吴天明,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曾执导《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老井》《变脸》《非常爱情》等多部优秀影片,多次荣获国内、国际大奖。此次,作为北京电视台大型电视连续剧《黄河人》的总导演,在该剧即将播出之际,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记者:吴导演,《黄河人》这部35集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吴天明:《黄河人》是一曲中华民族的生命颂歌。这个剧讲述了黄河中上游人民的百年生存史、奋斗史。自1900年以来,生生不息、代代不已的黄河人为自己的生存环境、生存尊严而进行着不懈的奋斗和牺牲,从自发迸射的呐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