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构建和谐的政治关系,和谐的政治关系需要发展民主政治。政党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政党关系和谐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汇聚人心、凝聚力量。政党关系和谐是多党合作制度的本质属性,多党合作制度为正确处理我国政党关系提供了基本依据和规范。巩固和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根本在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2.
浅谈和谐政党关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和谐政党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和谐政党关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党之间的和谐关系是重要的政治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执政党、参政党两个方面以及在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建稳定和谐的政党关系,以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需要和谐的政党关系作保证。这是巩固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的需要;是指引民主党派前进方向,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的需要;是民主党派履行好参政党使命,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在行动上同心同行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国政党制度自身充满着和谐,它与和谐社会都体现了“和而不同”,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政党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特殊功能。它具有强大的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功能,同时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因而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支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中国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党关系对于我国当前进行的和谐社会构建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意义,然而尚处于较低阶段的和谐,还有待于向更高阶段的和谐发展.和谐的政党关系依赖于民主政治发展所提供的政治生态环境,要在民主政治发展的大进程、执政党和参政党建设良性互动中寻求动态的发展和平衡.  相似文献   

7.
政党关系是政党体制分类的基本维度,世界上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党关系各有不同,主要包括斗争型、竞争型、合作型和统合型等关系类型。不同类型的政党关系对于政党的功能发挥有着深刻影响,而政党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判定政党关系和谐的根本标准。执政的共产党在处理政党关系方面最深刻的教训是把合作型的政党关系异化为统合型的政党关系,导致政党功能的畸形和僵化。从规范角度看,当代中国的政党体制为构建以“和而不同”为根本特征的和谐型政党关系提供了制度条件。但在实际政治过程中,民主党派的成员发展和代表性、参政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和谐型政党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保持和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促进政党关系和谐,要深化思想认识,打牢思想基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要搞好合作共事,形成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9.
合作型政党制度中和谐政党关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典型的社会主义合作型政党制度类型,其本身既存在着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前提、基础和根据;同时也提供了克服难免产生和存在的某些不和谐因素和可能的现实条件与途径,我国这一合作型政党制度中和谐政党关系构建,就是其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政党关系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四个根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政治基础;民主法治是制度保障;党内和谐是基本前提;党的执政能力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论在规范党政关系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一元化执政方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这种体制导致党政之间的关系既有合力又有张力。党政关系的张力,引起党政关系的不完全协调,这种不完全协调既影响了政府权力的正常发挥,又影响了党的政治合法性。因此,需要通过党政关系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本文阐述了社会保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指出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模式由“强政府、弱社会”向“强政府、强社会”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网络治理理论在我国的现实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使政府的发展理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健康均衡发展"上来,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素.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是解决发展失衡的关键.要解决发展中的失衡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关键是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方法,提供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公共服务机制,而不是"政府行政的不作为".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中的政府与企业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使我们对和谐社会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有了一个更明确的认识。由于政府工作还存在着管制多于服务,行政监督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因而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谐社会中政府与企业要建立平等的关系,要转变行政管理方式,以备案制取代原有的行政审批制。  相似文献   

16.
党政关系和党的工作机制方面的不规范导致党内权力关系方面和党政关系方面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破坏了党组织与公共权力机关、人民群众之间应有的和谐关系。我们应当通过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以法制来调整党政关系,最终实现党政关系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怎样建设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密切关联、环环相扣的,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始终。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路径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发展的人民性,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李艳 《工会论坛》2007,13(3):112-113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法治建设不仅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和要素,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机制和保障机制。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化解这些不和谐因素应当着眼于法治建设。法治建设可促使社会有序,可促使社会公平正义,可以保障公民权利,最终消除不和谐因素,达到社会和谐目的。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深刻认识其主要目标、社会条件、依靠力量和推进效率。党群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全党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自觉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着力点和评价标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际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讲,和谐社会构建应当包括党际和谐,这是由政党的社会属性、当代中国的政治架构以及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作用所决定的。从现实层面而言,党际关系的统一面又为实现党际和谐提供了可行性支撑。在中国政治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定下,推进党际和谐的关键是要不断完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而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完善的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是实现党际和谐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