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内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4月26日至5月3日,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大陆,这是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踏足大陆。4月29日,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首次会谈,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5月5日至5月13日,应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大陆。5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中央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必须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  相似文献   

2.
《半月谈》2005,(9):85-85
5日.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的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50人搭乘南方航空公司客机顺利抵达西安成阳机场.亲民党访问团将在大陆进行9天访问。访问期间.宋楚瑜将在北京与胡锦涛总书记进行会谈。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5,(3):14-16
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率团访问大陆。  相似文献   

4.
《统一论坛》2005,(3):F002-F002,i001
~~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  相似文献   

5.
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5月5日至13日访问大陆。这是中国共产党与亲民党之间首次进行两党交流对话。5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与宋楚瑜主席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会后发表了会谈公报。  相似文献   

6.
2005年4月26日和5月5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接踵而来,先后率领本党的庞大访问团前来大陆,进行“和平之旅”和“搭桥之旅”。连战和宋楚瑜在访问中都坚持“九二共识”, 主张两岸统一,反对“台独”,受到大陆民众的热烈欢迎。连战、宋楚瑜以“和平双赢”为宗旨的大陆之行也代表台湾主流民意,符合当前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得到岛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众多好评。这次相继访问大陆的国民党、亲民党,它们因为政治理念相同而  相似文献   

7.
应中共中央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于5月5日至5月13日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正式访问大陆。12日,胡总书记与宋主席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并发表《会谈公报》。宋楚瑜此行是继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之后,岛内在野党主席对大陆进行的又一次重要访问,不仅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和亲民党两党交流的新篇章,更夯实了两岸党对党交流的基础。“胡宋会”的丰硕成果,有助于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稳定,更为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新空间、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娄杰 《两岸关系》2005,(6):21-23
受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分别于4月26日至5月3日、5月5日至5月13日到大陆访问,极大地改善了海峡两岸关系。欧盟官方和舆论对连宋大陆之行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5,(3):24-25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于二ОО五年五月五日至十三日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正式访问大陆。这是中圉共产党与亲民党之间首次进行两党交流对话,具有重要意义。五月十二日,胡总书记与宋主席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五月十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曾庆红会见了亲民党访问团全体成员。  相似文献   

10.
李峰 《两岸关系》2005,(6):25-28
5月13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结束了为期9天8夜的大陆之行。这次大陆之行究竟给宋楚瑜先生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他又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这次大陆之行?宋楚瑜先生离开北京前夕,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记者李峰的采访。  相似文献   

11.
《两岸关系》2005,(6):7-8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于二○○五年五月五日至十三日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正式访问大陆。这是中国共产党与亲民党之间首次进行两党交流对话,具有重要意义。五月十二日,胡总书记与宋主席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  相似文献   

12.
徐博东 《台声》2005,(8):20-21
在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先后访问大陆、掀起两岸党际交往高潮之际,新党不失时机,组织“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来大陆参访,进行历史性的“民族之旅”。新党的来访,对  相似文献   

13.
张勇  陈斌华  陈键兴 《台声》2005,(6):16-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曾庆红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了宋楚瑜率领的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曾庆红对宋楚瑜主席应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率团来大陆访问表示欢迎,对亲民党自建党以来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和遏制“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表示赞赏。曾庆红指出,几天前,我们刚刚送走了连战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现在又迎来了亲民党的各位嘉宾。你们都带来了广大台湾同胞求沟通、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良好愿景。明天,胡锦涛总书记将与宋主席举行正式会谈,这是中国共产党与…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5,(3):16-17
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从4月26日开始,在大陆进行了8天7夜的“和平之旅”。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会谈,以及此后发表的新闻公报中,人们不难读出这次历史性会谈的重大意义。从连战在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的访问中,人们感受到两岸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厚重。继连战之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5月5日-13日对大陆进行了访问。本刊搜集编辑了一组专题资料.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立宪 《台声》2005,(6):24-25
国民党主席连战大陆行刚过,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又展开为期九天八夜的大陆访问行程。这是宋楚瑜56年来首次的故乡之行,所到之处受到祖国大陆同胞的热烈欢迎和高规格礼遇,令宋楚瑜一行人十分感动。大陆的巨大变化和民众的精神面貌更令他们兴奋和备受鼓舞,为宋楚瑜此行增添了信心。同样,宋楚瑜在岛内排除万难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并展开大陆行的举动也令大陆民众感动,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宋楚瑜大陆行首站选择西安祭拜黄帝陵进行“认祖归宗”、“追根溯源”来看,从宋此行一再旗帜鲜明地表达亲民党反对“台独”、反对“两个中国”和“一中一…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成功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大陆访问,是中央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党派进行交流对话的一次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件大事。这件事在海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接踵而来访问大陆,美国对此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由观望到表示赞成的过程。对于连宋大陆之行,美国到底是怎样看待的,美国对两岸关系下一步的发展有何主张,引起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6日,新党主席郁慕明率领新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抵达广州,展开为期8天的“民族之旅”。这是继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后,到大陆参访的台湾第三个党团。至此,岛内泛蓝阵营的三个党派全部登陆。尽管三个党派不是执政党,但他们代表着岛内半数选民,他们的到访,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民党、亲民党与新党的三个访问团在两岸交流史上,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民族情成为共同诉求。从连战的“寻根之旅”,宋楚瑜的“搭桥之旅”到郁慕明的“民族之旅”,都把南京中山陵作为…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5,(6):18-19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于二○○五年五月五日至十三日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正式访问大陆。这是中国共产党与亲民党之间首次进行两党交流对话,具有重要意义。五月十二日,胡总书记与宋主席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五月十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曾庆红会见了亲民党访问团全体成员。两党认为,当前两岸关系发展正处于重要关键时刻,两党应共同努力,促进两岸关系的缓和,谋求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增进两岸人民福祉,维护中华…  相似文献   

20.
《统一论坛》2005,(3):2-2,32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于二00五年五月五日至十三日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正式访问大陆。这是中国共产党与亲民党之间首次进行两党交流对话,具有重要意义。五月十二日,胡总书记与宋主席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五月十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曾庆红会见了亲民党访问团全体成员。两党认为,当前两岸关系发展正处于重要关键时刻,两党应共同努力,促进两岸关系的缓和,谋求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增进两岸人民福祉,维护中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