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与社会》2006,(2):4-5
所谓开门立法,即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积极参与,实现立法民主化,我国《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只有通过民主程序选任立法机关并遵循民主的立法程序制定出的法律,才能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社会“公器”。因此,推行一种民主化的开门立法程序,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有着正本清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产物民主是法治的前提与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与保障。在历史与现实中,没有无民主的法治,也没有无法治的民主,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理论依据。“法治”的概念包括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和公众的法制观念(或称法律意识)。首要的是立法,社会主义法制原则首先是有法可依。在人民与权力统一的原则下,一方面确认人民与政府是主人与公仆的关系,一切国家机关包括政府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另一方面,肯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必须切实保护,不容侵…  相似文献   

3.
所谓开门立法,即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积极参与,实现立法民主化.我国<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只有通过民主程序选任立法机关并遵循民主的立法程序制定出的法律,才能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社会"公器".因此,推行一种民主化的开门立法程序,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有着正本清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立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确立,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律.在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权的实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集中地代表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律代表的意志是一致的.只有依靠共产党这个政治领导核心的权衡和引导,立法机关才能把握立法的方向,才能捕捉立法的时机,才能使法律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客观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立法完全证明了这一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决定,1979年6月召开的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根据三中全会精神,把加强民主与法制作为中心议题,制定了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在内的七个重要法律,从而把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实践证明,党不失时机地向国家机关提出制定、修改某些关系全局的法律的建议,权力机关才能充分发挥其立法职能.比如党中央在1980年8月30日向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立法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吉清 《河北法学》2002,20(5):7-11
法治之本在立法,良好的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意志的体现,但人类恒久不变的事实却是法律的具体决策终归是社会上少数精英人物的特权。从古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到现代的代议制度;从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到麦迪逊的共和政府主张,反映着人类在强权与公理、权力与法律、专家统治与人民主权之间寻找平衡的种种努力。通过对公民身份、人民主权、法治国家、程序正义等与立法公众参与关系分析,阐述公众参与立法活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为我国立法公众参与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6.
马志云 《中国司法》2002,(10):61-63
立法听证制度是指各级立法机关在提出法案动议或审议法案时,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使与该法案有关的民众及专家、学者充分发表不同意见,以便立法机关最大程度地吸收民意、体现民智,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法案提供依据的立法制度。在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中,立法听证制度是贯彻人民主权原则,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障立法符合民意,维护公众参政权、议政权和立法监督权的重要途径和制度。立法听证制度在西方国家被广泛采用。在我国,立法听证制度处于初创阶段,缺乏应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1年12月底,只有21个省、…  相似文献   

7.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公报指出:“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立法活动是宪法和法律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在立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就公众参与立法活动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法制服务于无产阶級孶?社会主义法制就是按照工人阶級的意志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制定法律、遵守和适用法律(包括依据法律頒布的其他法規,下同),巩固无产阶級孶?保卫社会主义建設。这个提法,突出地表現出社会主义法制的阶级性和服务于无产阶級孶蜕缁嶂饕褰ㄔO的目的性。社会主义法制意味着:(1)它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机关根据客观需要制定一定的法律,并在立法和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貫穿工人阶級的意志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2)国家所制定的法律,必須得到普遍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国家已基本消灭了阶级的对立,人民的共同意志在立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与人民“公意”和公共利益相悖离的个人意志或部门意志,应受到排斥和否定。这是社会主义立法的本质所要求的。 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说,是比较简单明了的,但在立法实践中却是十分复杂的。譬如,立法中如何形成及如何集中人民的共同意志;立法中不同主体的意志(如领导者、决策者的个人意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或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意志)在立法中的作用与协调;立法  相似文献   

11.
在行政立法过程中 ,从立法宗旨、立法原则、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以“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行政法的立法工作。依法行政的实质是人民高于政府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 ,法律是按人民的意志制定的。政府依法办事就是按人民意志办事。政府立法要体现行政公正、行政公开和行政效率的原则。政府行为只有公正 ,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行政立法中必须明确法律责任、建立监督机制 ,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相似文献   

12.
我国立法法第5条规定了立法的民 主原则,第34条、第58条又规定了在起 草、审议法律和行政法规过程中可以采 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听 取各方面的意见。其目的在于,强调在立 法工作中必须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保 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把维护最大多 数人民的最大利益作为根本原则,并通 过多种途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立法 活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法律可以从剥削阶级法律中批判吸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剥削阶级法律中某些带有民主性、进步性的因素。剥削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在立法时作出了某些有利于劳动人民的条款。如资产阶级法律中有关保障公民民主自由,改善群众生活福利等条款。虽然本质仍是剥削阶级意志的反映,但它们毕竟是劳动人民斗争的成果,带有民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税收刑法立法民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承相 《河北法学》2004,22(7):43-46
为了提高税收刑法的自觉遵行度,降低其执法成本,必然要求税收刑事立法反映人民的意志,保护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税收刑法立法过程中,应当加强税收刑法立法决策,制定民主机制建设,确保税收刑法立法形式的法典化和内容的公正化。  相似文献   

15.
马志云 《法学杂志》2003,24(1):59-60
立法听证制度是指各级立法机关在提出法案动议或审议法案时 ,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 ,使与该法案有关的民众与专家、学者充分发表不同意见 ,以便立法机关最大程度地吸收民意 ,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法案提供依据的立法制度。在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中 ,立法听证制度是贯彻人民主权原则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保障立法符合民意 ,维护公众参政权、议政权和立法监督权的重要途径和制度。立法听证制度在西方国家已被广泛采用。在我国 ,立法听证制度处于初创阶段 ,缺乏应有的理论和实验经验。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到 2 0 0 1年 1 2月底 ,先后有 2 1个省、市举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司法》2010,(11):5-5
应当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用民主和法治的办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也要靠改革,靠制度创新和健全体制。近年来,大量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发生在基层。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心也应当放在基层。在这方面,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十分重要。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既是人民群众表达诉求、体现意志、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又是协调、磨合各种利益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新宪法的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民主的宪法化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近年来,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在各项立法中,也越来越重视贯彻社会主义民主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83,(8)
试就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问题,具体阐明新宪法关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答题要点] 1.社会主义民主首先应是一个国家形态、国家制度问题。其实质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问题; 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意志、利益和需  相似文献   

19.
立法听证制度是解决我国普通百姓如何参与立法、立法如何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一问题的一种崭新的制度,公众参与是立法听证的核心,在建立立法听证制度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立法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立法必须依靠人民,即通过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根据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制定。对于这一点,大家是十分清楚的。而贯彻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要不要依靠人民?对这个问题,有些同志却不以为然。甚至有的政法干警把执法与依靠群众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