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秋》1998,(5)
3月13日,我们告别了汉城,辞谢了驻韩使领馆焦乃智总领事和汉城威东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钟洵先生,回访了韩华天地杂志社社长韩晟昊博士及夫人,满怀别绪,踏上归途。下午,乘专车抵仁川,江华湾碧波颠连,如思如语,敞开宽广的胸怀,又一次拥热了我们访韩归来的心。放眼眺望,海湾里尽是出入、停泊的船只,犹如座座高楼、架架大山、堆  相似文献   

2.
秦勃 《甘肃理论学刊》2006,30(6):122-125
"单位制"是计划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管理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给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物质与社会性资源.然而,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单位制"的施行已经囿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去单位化"成缮为一种社会的现实表现,单位功能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社区制".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块神奇而又神秘的土地。碧波万顷的海洋象温柔多情的女儿深深依恋着这块土地,峰峦叠嶂的群山又象刚毅执着的儿子紧紧守护着这块土地。她曾以渊远流长的文明哺育了一个勤劳质朴的民族,又以奇异秀丽的山川吸引着千百万海内外游人;她曾以金田起义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又以百色起义为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她曾为了边境安宁和国家整体利益牺牲了无数英雄儿女的生命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今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广西,一块曾经使人看不明也猜不透的土地! 广西,一个现…  相似文献   

4.
<正>人物简介王爱俭,女,汉族,1954年生,民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民建中央委员、民建市委会副主委。同时担任"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高等教育金融专业协作组副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曾获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三育人标兵"称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23)
正缘起、缘续今年9月初,重庆市台联会长许沛带了10多位重庆人士到台北,我跟他们会聚。许沛是旧识,3年前的9月,台湾成功大学和北京台湾会馆在台湾成功大学举办"科举制度在台湾"学术研讨会,大陆来了几位清代台湾进士后人,包括现任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台湾最后一位进士汪春源的曾孙。汪春源在乙未(1895)割台时还是举人,原赴京赶考进士,和罗秀惠等5人曾上书清帝切莫割台。那一年台湾谁也没考上进士。汪春源到光绪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和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五四纪念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五四纪念话语也随着历史变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内涵主旨。从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人民日报》五四纪念文本的词频分析可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四纪念话语主要呈现学习与建设等主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进一步凸显斗争与劳动等主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则着重强调现代化建设与五四精神等主题,而新时代以来的五四纪念话语尤其宣扬青春与奋斗。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人的信仰变迁是中外学者高度关注和倾力研究的问题。在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阶段,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引发了国人的困惑和焦虑,对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重大影响。精神和信仰层面的嬗变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并处于动态性的问题,中国人信仰危机的缘由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冲突问题,具体表现为传统性和现代性、世界视阈与民族意识、科学理性与人文价值、宗教信仰观念与世俗社会理念的矛盾冲突。需要重建国人的精神信仰,即坚持、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宽容开放与务实有效的信仰教育实践和推动自下而上的信仰实践,进行适时的制度变革与社会环境改造。  相似文献   

8.
正11月20日,深秋的北京已带有几分寒意,但中国国家博物馆却洋溢着温暖的气息。当日,两岸佛教界高僧大德和书法名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翰墨禅韵圆融之美——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书法展盛大开幕。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龙明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  相似文献   

9.
《沉寂美学》被称为苏珊·桑塔格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之一,其意义在桑塔格本人看来甚至位列奠定了其后现代思想家身份的《反对阐释》一文之上。然而国内外学界对于《沉寂美学》的研究热度和深度却远不及《反对阐释》。究其原因,桑塔格在文艺和哲学方面的深厚造诣和行文中对于诸多深刻理论点到即止、信手拈来的做法,使她的论文形同迷宫,虽发人深省,但要厘清其思想脉络绝非易事。所以揭示其灵知二元论的基本思想结构,是破解桑塔格沉寂美学的核心所在,也将有助于推进学界对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想一脉相承之处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方承 《当代广西》2006,(3):52-53
早就听说玉林市福绵区的服装业很有名,被人们称为“福绵模式”。最近,记者到福绵实地考察,觉得“福绵模式”的确内涵丰富,魅力独特,对我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也感到,在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速构建的大背景下,福绵服装业的发展又将跃上一个新的平台,“裤子之都”区域品牌的提出和打造正当其时,这对我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更高层次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以明清浙江方志中内容丰富的"孝女""孝妇"为资料基础,透过性别化的身体观这一视角,着力探讨了方志文本中女性"割股疗亲"的类型特质、传主身份及其身体归属等问题,指出修志者为了吸引更多年轻女性代父、代夫、代兄尽孝,通过调整编纂体例与叙事策略等手段,实现了对女性割股数量扩大化、个体低龄化、行事主动化的新规范,进而满足了儒家精英知识分子以女性身体玉成自身孝义及自我主体建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周志远 《创造》2015,(8):50-53
<正>秋菊的困惑,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现代法治思想遇到传统乡礼时产生的二难问题。序言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语出《论语·颜渊》当西方法律观念在中国传播,一套普遍合式的现代法律机制在中国建立,当中国的现代化法治进程由变法阶段深入到普法阶段,"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借用时下流行语"遇见"来打比方,就是当"送法下乡"遇见乡土社会,当"法  相似文献   

14.
自然山水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圣地和避难之所,当他们沉浸于山水之中时,又往往遭遇难以排遣的惆怅,那是在自然的无限性面前对自身有限性的领悟,也是对自身存在意义的领悟。超越这种因存在意识而来的"忧伤"的努力,在道家那里,是早已开始了的。但从《庄子》到郭象,这一超越之旅以沉沦于日用伦常而告终;道家的思路,不能帮助人们实现对生死的超越,却给文学艺术注入了挥之不去的淡淡忧伤。  相似文献   

15.
突厥、回纥是唐代活跃在北方的两个很有影响的少数民族。它们和唐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往频繁,互有影响。对其作一些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民族关系史的深入研究。(一)约在公元五、六世纪以前,突厥在我国北方兴起。突厥兴起后,与唐既有友好往来,也有战事发生。回纥的兴起晚于突厥。公元八世纪逐渐强大后,也曾和唐发生过战事。但是,突厥、回纥最后都统一于唐。然而,它们统一于唐的方式和手段则是不同的:突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降,侯孝贤的电影越来越"慢"。"慢"并非指通过改变电影的秒格数所产生的慢动作,而是影片中的角色行为、身体形象,乃至主体意识在时间的延伸中变得清晰可见、可感,甚至可思。从"慢美学"和女性意识的角度出发,检视侯孝贤从《南国再见,南国》到《刺客聂隐娘》七部长片,指出其愈来愈重视在"缓慢"的镜头调度中呈现女性记忆与情绪绵延,以及时间的空间化表述。在可见可感的时空形式中,侯孝贤以一种有别于经典戏剧叙事的表达方式——"慢美学"——呈现另类的女性故事。侯孝贤电影中女性的惶惑、成长,及其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身份建构,都与"慢美学"的银幕表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关于环境正义的道德话语中,环境代际正义日益成为核心话题,人们日益关注未来世代的权益问题。事实上,在时间坐标、身份不确定性与未知偏好的限制之下,讨论当前世代与未来世代之间的伦理关系,无法真实有效地把握环境正义的实质,反而可能掩盖其核心问题;因此,澄清环境代际正义的理论旨趣与内在困难,呈现其关注与处理的代际范围(谁之后代?)与伦理关系(何种正义?),是理解与实现环境代际正义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竞争性选拔干部是我党完善干部选任制度的重要方向,"干什么,考什么"是干部遴选的重要手段。其对提高干部队伍专业素质、为民情怀,打造德才兼备的党政人才队伍,丰富干部选拔途径有着重要意义。深刻探索"干什么,考什么"的科学内涵、运作原则及完善运行机制是干部选拔制度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9.
"执行难"、"执行乱"是当前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执行程序中遇到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最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力量就此进行了调查和探讨,本栏将陆续刊发其中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最先系统研究亚当·斯密的道德观念的学者有朱绍文、晏智杰等,朱绍文在《<国富论>中"经济人"的属性及其品德问题》中认为,斯密学说中的经纪人是前后连贯的,并明确指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所讨论的人性是同一时代同一阶级属性的人,是这个时代的新人,而绝不是两种属性完全不同的人物".[1]其后,我国的学者对斯密学说的研究开始不断加深,如晏智杰先后出版的《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学》、《经济思想的成长》、《晏智杰讲亚当·斯密》等都对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有所涉及,但并没有对其道德思想和市场经济的联系进行系统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阐述道德与市场联系方面,大多数有所探究的经济学家都偏向于用道德哲学的方式研究"经济人"的道德问题,如胡怀国的《亚当.斯密的思想渊源:一种被忽略的学术传统——兼论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本文借鉴前人对斯密思想的研究成果,综合斯密身前主要的两本著作《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力图从斯密的思想体系中抽离出其道德要旨,并藉此探究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