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娄杰 《两岸关系》2008,(4):70-72
16世纪到17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日本、荷兰相继侵扰台湾。1624年,明朝军队将荷寇逐出澎湖,荷残部退踞台湾南部。1642年,荷兰夺取西班牙在台湾北部据点,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明朝延平郡王郑成功以厦门为据点起兵抗清,进攻南京受挫后回师厦门整军备战。  相似文献   

2.
自1661年郑成功驱荷复台,把主力移守台湾后,郑清双方隔海对峙斗争长达20多年。清政府为了消灭郑氏集团,使用了各种战略手段,最终于1683年统一了台湾。纵观清政府统一台湾的战略策略,对我们今天完成祖国统一有如下启示: 一,统一要以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战争则是政治的延续,统一战争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经过长  相似文献   

3.
1664年春(康熙三年三月),在清朝水陆大军的强大攻势下,以郑经为首的郑氏军队从盘踞大陆的最后据点铜山岛(今福建东山)逃窜台湾,清、郑双方开始了长达20年的隔海军事对峙。在清政府和沿海军民进行统一台湾的长期艰苦斗争中,郑氏政权经历了从抗拒招抚统一、滑向覆灭边缘,到顺应统  相似文献   

4.
王力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3):159-163
本文结合中外文献,探讨了康、雍时期清朝对西藏的治理。认为清朝在西藏从间接统治到全面、直接而有效的统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解决蒙古问题以及西藏内部出现的政治危机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6.
杨海峰 《台声》2000,(10):40-4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 1624年被荷兰殖民者占领。民族英雄郑成功( 1624- 1662)于清顺治十八年二月至十月,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功载史册。但郑氏政权不愿归顺清朝,坚持反清立场,被清廷视为统一路上的一大障碍。因此,康熙想尽办法,多次对郑氏集团进行招抚,力争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当政时期共 进行了 7次招抚。   首次招抚,是在郑成功逝世后康熙元年( 1662)不久进行的。郑成功死后,其弟世袭暂摄政事,并有意即位,而世子郑经抢先于厦门继位。从此叔侄二人水火不容,诸将互相猜疑,矛盾重重,人心不稳,正是进行招…  相似文献   

7.
提起台湾历史,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民族英雄郑成功。正是他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为开发台湾作出过不朽贡献的人物——陈永华。从1661年郑成功复台到1683年郑克塽降清,明郑政权治理  相似文献   

8.
杨军 《思想战线》2012,38(4):139-140
有清一代,新疆地区的基层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成因于当时新疆基层社会组织出现了根本性的重构。这种基层社会的转变,不但影响着清代新疆地区基层社会秩序的形成,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中央政府与新疆地区基层社会的治理关系,使得内地化逐渐成为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治理的主流表现。一、清朝对新疆北路郡县制地区基层社会的治理(一)里甲制、乡约制的建立及其职能里甲制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一种基层社会组织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里亭制。此后经魏晋时期的三长制、唐宋时期的邻保制及元代的社制,至明代发展为较成熟的里甲制。里甲并非正式国家机构,却深入民间,成为连接官府与民众的重要桥梁。乡约制度作为古代中国基层社会的另一项重要组织形式,发端于宋  相似文献   

9.
安东 《台声》2010,(1):86-96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从国民党政权迁台业已60年。一甲子的光阴,两岸都走过了跌宕起伏、曲折发展的道路。从1949年至2009年,60年中台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金人 《统一论坛》2009,(6):61-6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南宋时台湾就被列入中国行政区划,隶属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管辖。元代设澎湖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管辖台湾、澎湖地区民政。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63年),恢复澎湖巡检司。  相似文献   

11.
李军晓 《岭南学刊》2003,3(4):22-26
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注重统一前的过渡时期的合理安排,在实践中形成“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争取早日解决台湾问题以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江泽民实现台湾与祖国统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它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从事对台工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汪舟 《两岸关系》2012,(3):57-59
物换星移儿度秋。回望65年前的1947年2月28日,回到祖国怀抱仅仅500天的台湾同胞,由于小堪忍受国民党当局的专制和腐败,揭竿而起,发动了波及全岛、声势浩大的“二·二八”起义。历史事实允分证明,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是一场反抗暴政、争取民主、要求自治的爱国民主运动,是当时全国各地反对蒋介石政权独裁统治的爱国民主运动和人民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台湾各主要政党的大陆政策理念和岛内民众对国家统一认知的分析 ,认为台湾的政党政治生态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带来重大变数。由于政党政治以民意为依归 ,民意基础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岛内执政党推行何种路线 ,因此 ,大陆在对台政策取向上需要因应岛内情势的变化作出调整。从台湾政党政治下朝野政党与选民的互动关系可知 ,我们的重点应当明确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或争取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1,(12):47-48
“在中国56个民族之中,高山族是大陆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在台湾当地,这些少数民族则被称为台湾原住民。台湾在古籍中最早的记载是在公元前334年,越王亡国,越国予孙散居在江南海上。这里所说的江南海上就是指福建沿海、  相似文献   

15.
新兴产业合作是新世纪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台湾新兴产业合作,目前虽然项目数量不多但潜力很大。认真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台湾加强新兴产业合作的优势与劣势条件,正确选择合作的对接点,积极落实合作的配套措施,这是本文提出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6.
3月18日的台湾选举结果给未来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变数。首先,即将成为执政党的民进党至今不放弃“台独”立场,使两岸关系持续紧张对峙,这不仅会加剧台湾社会政治环境的动荡,激化原有的经济矛盾,还会直接伤害台湾整个经济的发展。第二,随着政权转移的实现,巨额的竞选支票急待兑现,台湾财政的困境将进一步加剧。第三,民进党与国民党的经济政策有较大不同,今后台湾的产业政策将朝重视环境保护方向转变,但限于种种现实条件,这种转变的幅度不可能很大。  相似文献   

17.
论台湾经济转型及其对劳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台湾经济 60年代中期实现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传统经济向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现代经济的转变,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开始逐步调整与升级,实现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两次经济转型不但带来劳工结构与劳工就业结构的变动,而且也提高劳工整体教育水平,并促进劳动流动。  相似文献   

18.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继荷兰人之后,侵占中国台湾北部的鸡笼和淡水作为殖民地.让西班牙人感到困惑的是,虽然这两个港口离福建主要贸易港口很近,但福建商人到本港贸易的数量极少,让西班牙人无法维持港口的经营.笔者根据何乔远<镜山全集>所载相关史料,分析明末福建商人不去鸡笼、淡水贸易的因为在于:台湾海峡的海盗活动、荷兰殖民者的干扰、福建官府对贸易的限制、闽南商人经商意愿在于台湾南部以及日本锁国政策对西班牙商人的拒绝导致淡水中转港地位的下降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台湾当局与中国大陆签订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意愿强烈,大陆也积极推动此项议题。那么,签订ECFA对台湾经济到底有何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