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两岸交流     
《台声》2004,(5)
台湾开放岛内保险业者参股大陆保险市场 台声讯在岛内保险业者希望开拓大陆市场的强烈要求下,台湾财政部门日前修正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保险业务往来许可办法”的部分条文,让台湾业者以渐进方式开拓大陆市场。修正后的许可办法重点包括:台湾业者可以持股比例不高于25%的参股方式投资大陆的保险公司;台湾业者每年投资大陆保险公司的总金额不得超过新台币20亿元;台湾业者要定期公开披露投资大陆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星岛 《两岸关系》2003,(6):29-31
到大陆投资,去大陆找 工作,移居大陆,北望 神州的台湾同胞近年来掀起一波波“大陆热”。但那些热潮大都属于在职人士。现在,准备颐养天年的退休一族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大陆。回大陆养老者不乏名流 台湾《远见》杂志去年11月的调查显示,47%的台湾人希望在55岁以前退体;48%的上班族目前已在规划退休生活;至于哪里是最适合的退休居住地,有12%的人想移居大陆;如果依目前台湾约200  相似文献   

3.
凌洁 《观察与思考》2008,(19):62-62
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仁在专栏中提到自两岸开通周末包机直航,很多去台湾的大陆朋友来到台北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20年前台商到大陆投资,看到的是满大街都骑着自行车;20年后,大陆客到台湾,会发现这里竟然到处在骑自行车。”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台湾?或许在看过台湾电影《练习曲》后,你的心中会有答案。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日常的,可以在粗砺的生活中看见温良恭俭的台湾。  相似文献   

4.
2011年,受大陆"十二五规划"、台湾"黄金十年规划"及岛内选举因素的影响,海峡两岸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发展将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除了关注两岸贸易与台商对大陆投资发展变化外,有六个方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吴铭 《统一论坛》2004,(5):49-51
目前,在祖国大陆常住的台胞有将近100万人,他们的利益在大陆,他们的希望在大陆,他们的未来也在大陆。而他们的家在台湾,他们经常往返两岸,受台湾当局和台湾民众的影响不可低估。台商对于祖国母体的认同感与其投资行为有  相似文献   

6.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在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很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1992年我曾率团到美国旧金山的"硅谷"参访,当时就有不少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青年科技人员,在旧金山科学工业园中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一些朋友告诉我,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也办得不错。所以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到新竹作一次参访。  相似文献   

7.
现在大陆同胞前往台湾的"自由行"(或称"个人游")已经开始了。但有不少大陆同胞对台湾南部心存疑虑,担心南部民众对大陆没有好感,去那里旅游可能受到"冷遇"、"敌意"或是"难堪"。还有一些人认为"台湾南部是‘台独’大本营,那里多是‘台独分子’"。如果真是这样,你还敢去吗?可是,在台湾流传这样的说法:"走出台北,才算真正进入台湾。"是的,想全面了解台湾,还得去南部走走、看看。  相似文献   

8.
何柳 《人民论坛》2014,(12):143-145
2000年至2008年,两岸经贸关系突破政治因素限制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陆对台政策及其对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所产生的"磁吸效应";其次,台湾内部转型和国际环境的变迁加剧了台湾经济发展的困境,也加速了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是促成两岸"政冷经热"现象的推动力;此外,两岸经贸关系已有的发展是阻止两岸关系持续僵化的重要牵制力。正是在这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岸经贸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台商来大陆投资,有利于得到更好的回报,有利于发展两岸经贸合作,有利于推动台湾和大陆经济共同发展。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我们欢迎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大陆有关方面一定会竭诚为台胞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有利于密切两岸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更是广大台湾工商业界朋友的强烈愿望。希望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尽快商谈、早日办成这件两岸同胞共同期盼的好事。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8,(8)
正据台媒报道,大陆经济发展持续加速,吸引各地人才效应不断扩大,很多台湾青年想去大陆发展,一方面想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多展现,另一方面,希望会有更好的职涯发展前景。然而,有位台湾网友在社交网站上发文表示,他毕业后选择留在台湾工作不想去大陆,他认为去了大陆也未必会比待在台湾好。却被自己的女友骂"没上进心",女友认为大陆现在机会这么多,薪水也不错,怎么不去闯闯看?甚至两人最后还吵到分手。让他难过地问:想跟女友一起留在台湾打拼,真的错了吗?  相似文献   

11.
邀请我们赴台访问的是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副董事长徐瀛洲先生.徐先生是台湾原住民——山胞(大陆称高山族同胞)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在台湾被传媒尊称为“土著文物大师”.他毕生研究台湾原住民各部族的文化,还是台湾专门保存原住民文化艺术——九族文化村的创办人之一.他恳切地希望我们去游览日月潭时一定要先去九族文化村,说来台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中,对日本与欧洲的出口贸易额虽然有所减少,但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额却有顺畅的增长;为此,中国、香港所占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同样地,2002年台湾的外资投资与对外投资均趋低迷,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则继续有所扩大.随着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资本投资的扩大,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基地的进程有所加速.作为防止台湾岛内产业空洞化的对策,台湾当局加大了引进外资投资的政策力度.另一方面,在台湾投资的日资企业也在海峡两岸(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紧密化的形势下,促进日资企业在台湾运营功能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2006,(2):4-4
台商来大陆投资,有利于得到更好的回报,有利于发展两岸经贸合作,有利于推动台湾和大陆经济共同发展。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我们欢迎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大陆有关方面一定会竭诚为台胞们提供帮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2002-2003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与外资投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中,对日本与欧洲的出口贸易额虽然有所减少,但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额却有顺畅的增长;为此,中国、香港所占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同样地,2002年台湾的外资投资与对外投资均趋低迷,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则继续有所扩大。随着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资本投资的扩大,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基地的进程有所加速。作为防止台湾岛内产业空洞化的对策,台湾当局加大了引进外资投资的政策力度。另一方面,在台湾投资的日资企业也在海峡两岸(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紧密化的形势下,促进日资企业在台湾运营功能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王建民 《台声》2014,(10):55-56
最近,"国民待遇"成为岛内商界和大陆台商的关注焦点。年初,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董事长蔡衍明公开呼吁:"大陆方面先试行两岸经济统一,给予台商‘国民待遇’。"此后,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雄率团访问大陆并在拜会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时亦呼吁大陆应给予台商"全面国民待遇"。9月初,台"经济部常务次长"沈荣津也在第四届两岸产业合作论坛中呼吁,希望大陆在对台商的市场准入、政府采购以及资金、人才与技术等市场经营要素上,给予与大陆企业实质相同的待遇。  相似文献   

16.
朱磊 《台声》2008,(5):19-20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不断发展,大陆不仅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贸易伙伴,还是台商的第一大投资地。据大陆方面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5146个,按投资者注册地和实际到资额统计,累计吸收台湾直接投资457.6亿美元。而据台湾方面估算,包括以第三地名义进入大陆的台资,台商在大陆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占台商对外投资总额的60%以上。然而在台商蜂涌投资大陆的同时,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项目和金额却几近于零,这种不正常的经济局面主要是台湾当局的限制性政策所致。随着主张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马英九和萧万长上台,人们开始关注这些限制性政策是否能够大幅调整,两岸能否迎来双向投资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台湾工商界负责人最近一致要求当局,授权他们直接前往大陆商谈有关台商投资保障协议,并建议合当局尽快开放大陆工商界人士、经贸官员去台访问。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王又曾、工业总会理事长高清原,他们都是国民党中央常委,最近一致呼吁当局,授权他们直接前往大陆商谈有关台商投资保障协议。他们认为,两岸两会的谈判有其政治性,无法在经贸层面获致一定成效,如果当局授权工商界代表与大陆有关部门商谈经济议题,"早就可以签订台商保护协议了"。江泽民春节对台政策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赞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商谈并且签订保护台商投  相似文献   

18.
圆·中国梦     
《台声》2015,(1)
<正>1.两岸交流更多一点,互相的包容性更多一点,理解同源又相异的发展轨迹,缩小大陆在传统人文、福利水平和社会组织功能性上的差距,最后希望两岸和平统一的时机距离我们越来越近……——西南财经大学汪雅雯2.去台湾交换前,台湾于我,是美丽中国的一个小岛;从台湾交换回来后,台湾于我,是青葱岁月里的第三故乡。希望两岸和平统一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大连理工大学秦岚3.遥遥相距千万尺,默默牵挂十亿心。——西南财经大学曾逸云  相似文献   

19.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2,(10):26
正台湾《旺报》解除政治紧箍咒推动大陆资本来台开放大陆资本来台投资已逾3年,历经三波政策开放,但成效始终不明显。台湾"经济部门"投审会公布表示:到年底大陆资本投资总额不会超过1.8亿美元,低于台湾"经济部门"最初设定的2亿美元目标。台湾既然希望大陆资本来台,就应该创造更好的环境,检讨现状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了包含消费、投资、出口和国民收入恒等式在内的联立方程组模型,选取198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两岸贸易对台湾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两岸贸易对台湾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并且台湾自大陆进口能够"创造需求",其对台湾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于台湾对大陆出口。在此基础上,以2008年为模拟基期,以2013年为模拟期,模拟了ECFA早期收获清单的实施对两岸贸易及台湾经济增长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ECFA早期收获清单的实施无论对两岸贸易还是整个台湾经济都具有较为显著的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