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课》2012,(3):124-124
人物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评价自己“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这并不完全是谦词,曾国藩的智商只是中等。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相人”的功夫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素负盛名。 一次,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李鸿章推荐了3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微笑着放下学生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到府邸,家人立刻迎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来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很长时间了。曾国藩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3.
小说︽曾国藩︾及其作者潘荻《曾国藩》一鸣惊人近年来,117万字的长篇小说《曾国藩》悄悄进入了我国千家万户。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士,几乎都向自己的亲友们推荐:“《曾国藩》值得一读。”据国内外报刊报道:中央一位领导同志视察长沙时,湖南省委书记也向他赠书、推荐...  相似文献   

4.
罗日荣 《前线》2014,(3):118-118
曾国藩与王阳明、孔子并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完人,曾国藩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了士大夫“三不朽”的人生追求。古人历来讲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是如何治家的?曾国藩虽忙于政事,但对治家也很上心,“尽得一分算一分”。关于如何治家,在《曾国藩家书》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如此看来,曾国藩治家之道的核心在这四字诀——和、孝、勤俭。  相似文献   

5.
面对诱惑     
赵亚兴 《奋斗》2005,(9):55-55
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一个讲道德有操守的正人君子。“好善”,应“好”到什么程度?他不拿别的作比喻,而是说,应如喜好娇好的女色那样“好善”。这或许也有他自己的人生感悟。曾国藩的日记,就记着这样一件事:一次,他看到朋友家眷的美貌,怦然心动,但立即“觉得殊为可耻,严加反省”。心动,而不行动,而知反省,而不越雷池半步,这似乎并不妨碍曾国藩的道德形象。  相似文献   

6.
19世纪60年代,在曾国藩的主持下,中国开始了留学教育。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统帅,也是洋务运动的奠基人。在与太平天国的厮杀中,他亲眼目睹了西洋落地开花炮的威力,不禁感到惊心动魄,由此产生了一种民族危亡的忧患意识。当英法联军凭借他们的新式武器纵横中原,直捣京师,而“天朝上国”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抵御时,曾国藩更是难以成眠。他自己在日记中写道,“四更成眠,五更复醒”。正是这种民族危机感,促使他首先倡办洋务,拜强敌为师,借法自强。1862年,曾国藩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军事工场安庆内军械所,开始了“师夷长技”的…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在道光末年中进士,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被授以“检讨”官职。一天,穆彰阿上朝向咸丰皇帝保奏了曾国藩,请求皇上重用。咸丰皇帝听了,就问曾有什么超人才能。这一问倒把穆彰阿问住了,惶急中,他脱口而出:“曾国藩善于留神,过目不忘。”咸丰皇帝听了决定先试试曾国藩的才华。两天后,咸丰皇帝传旨让曾国藩初一卯时在中和殿候见。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17):121-122
李鸿章虽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但他对曾国藩传授给他的东西,更多地只是吸收其“术”,而不顾其“道”。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2,(13):124-124
当年咸丰准备提拔一批官员,“拟于朝臣之中,简拔一二新进”。大臣穆彰阿摸准了咸丰脉搏,他推荐了曾国藩。曾国藩是谁?他有何德有何能?咸丰心里并不清楚,穆彰阿给的考察语是,曾国藩“遇事留心”。这让咸丰特别留了心,记了名字。穆彰阿推荐曾国藩没几天,咸丰下旨说,要考察人选,时间是某日某刻,地点是某栋某室。曾国藩整顿衣裳,装修脸面,提前半天儿前往等待。  相似文献   

10.
曾琦云 《世纪桥》2008,(10):48-49,54
研究曾国藩,他的人才观有其独特的地方,那就是与中国文化的精神紧密相连。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研究曾国藩如何“重人”、“用人”、“识人”、“育人”、“训人”、“律人”、“管人”、“为人”,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黄海 《湘潮》2008,(7):51-51
在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富厚堂——清朝两江总督曾国藩故居内,最为生动、最有灵感的“精神中心”是曾国藩藏书楼。它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分为南北两栋,南栋又分“公记书楼”和“朴记书楼”。  相似文献   

12.
彭玉麟其人     
高鹏 《前线》2013,(8):90-90
晚清一代,有位被誉为“奇男子”者,这便是彭玉麟。 史书载,彭玉麟乃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清末水军统帅、湘军首领,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  相似文献   

13.
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一起被称为晚清“同治中兴”的四大名臣。彭玉麟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要”美名而著称于世。彭玉麟是湖南衡阳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一年,曾入石鼓书院读书。咸丰三年,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军创办湘军水师,在湖南广招奇士能人,彭玉麟遂以一介书生投入湘军水师,与千总杨载福各领一营。由于他智勇双全,在攻打田家镇、湖口等战役中屡立战功,便逐步擢升至水师统领,成为曾国藩湘军的一员骁将。  相似文献   

14.
郦波 《唯实》2013,(3):81-84
曾国藩在家训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五到”理论,又被称为“五勤”理论。他在谈到人才培养时说:“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至到者。”(《曾国藩全集·家书》)这里虽然说的是“四到”,但在同时与友人的书信中他又说:“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  相似文献   

15.
付秀宏 《党课》2012,(24):99-99
晚清重臣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学问、做人都在思考、自律中伸展,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理想境界。畅游史海,“盛不过三代”,很多官宦之家很难逾越。而100多年过去,曾氏家族却屡出英才,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都是曾国藩后裔。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曾氏家族长盛不衰呢?  相似文献   

16.
由﹃食而去稗﹄与﹃一钱免官﹄想到的赵光辉近代思想家易宗在《新世说》中讲了一则佚事,说曾国藩驻军安阳时,一个亲戚从乡村来投奔,此人“行事萧然,衣服朴素,对人沉默不能言”,颇得曾国藩所爱。曾国藩打算为他谋一份差事。某天他们一起吃饭,恰巧饭里有稗子,这亲...  相似文献   

17.
东岳如立,北岳如卧,中岳如坐,西岳如黛,独南岳如飞。南岳欲飞之外,便是一片碧绿的“荷叶”——双峰县荷叶镇。十九世纪中期,一颗晶莹的露珠跃上了这片荷叶,这就是清代重臣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曾国藩作为晚清第一名臣,对晚清社会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倡导洋务运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技术,他在立功、立德、立言以及治身、治家、治学、治军、治国等方面独树一帜,对后世仍有借鉴、启迪意义。富厚堂是曾国藩看好的“第一等屋场”,作为他隐退之后“终老林泉之所”,这就是当地老百姓所称的“宰…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曾经说,清军是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晚清军营的一大怪现状是士兵普遍都有自己的第二职业,或者经商做买卖.或者种地.或者操持什么手艺。对许多绿营兵来说,做小生意或者手艺活儿是他们的主业.而当兵才是“第二职业”。他们的主要时间都用来开店摆摊,或者做木匠、裁缝等等.只有轮到自己值班时,才到营里去呆上一天。  相似文献   

19.
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一起被称为晚清“同治中兴”的四大名臣。彭玉麟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要”美名而著称于世。彭玉麟是湖南衡阳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一年,曾入石鼓书院读书。咸丰三年,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军创办湘军水师,在湖南广招奇士能人,彭玉麟遂以一介书生投入湘军水师,与千总杨载福各领一营。由于他智勇双全,在攻打田家镇、湖口等战役中屡立战功,便逐步擢升至水师统领,成为曾国藩湘军的一员骁将。彭玉麟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其残酷镇压太平天国的行径显然应该谴责,但是其节操道德,尤…  相似文献   

20.
力除官气     
曾国藩在《致沅弟季弟》书中提到“力除官气,严裁浮费”,并嘱咐其弟“无官气,有条理”。(《曾国藩全集》家书——第556页)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名卫道士曾国藩,提出力除官气也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