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夫妇没有亲生子女,但却抚养过许许多多革命烈士子女,大革命时期著名共产党人孙炳文的女儿孙维世就是其中一个。她被周恩来夫妇认作义女,与他们相处时间长,感情深,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可孙维世的一生却命运坎坷,令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2.
1952年秋天,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到上海检查工作,会见了当时在华东幼儿园工作的周恩来的表姐龚志茹。童友重逢,往事悠悠。周恩来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的同时,高度评价了表姐的育幼工作。这时,龚志茹不无惋惜地说:“美中不足的是,你们没有一个孩子……”“谁说没有?”周恩来抬起头,望着邓颖超说:我们有十个!”“是的!”邓颖超心领神会。周恩来接着又解释说:是的,十个。全由我们负担和照顾。他们的父母为革命牺牲了,我们就担当起父母的责任。现在,他们都在健康地成长。”周恩来夫妇曾抚养过许许多多革命烈士子女,这是众所周知的。其实,经他们夫妇…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未曾生育,但他们有三个“女儿”——义女,有叶挺将军的嫡女叶扬眉,孙炳文先生的女儿孙维世,还有一位是谌曼里,就是周.恩来在天津时的革命挚友“石僧哥”——贵州人谌志笃的大女儿。  相似文献   

4.
张敏 《党史纵览》2012,(7):40-43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于潘氏兄弟来说应该是一个魔咒。1972年4月10日.大哥潘梓年最先离世.“文化大革命”的残酷迫害竟让他尸骨难寻;1977年4月14日.三弟潘汉年紧随其后,22年的蒙冤受难.使他最终也没能在墓碑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1988年3月26日,二哥潘有年(即潘菽)也寻着兄弟们的足迹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好在历史终于给予了潘氏兄弟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伟人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为革命、为国家、为人民操劳一生。没有留下亲生子女。早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他们就曾抚养过许多革命烈士子女和那些在隐蔽战线上工作的同志留下来的子女等等。建国后,他们还曾抚养过社会孤儿和自己亲属的后代。在这些众多由他们抚养的孩子中。由于历史长河的湮没,目前已很难搞清人数、在他们身边的时间等等这些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姚远 《世纪风采》2006,(11):4-9
老父乍逝,痛哭尽孝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重庆住的时间长,生活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周恩来的父亲周劭纲和邓颖超的母亲先后来此居住。  相似文献   

7.
《党史天地》2010,(5):22-22
周恩来饮酒一般很有节制,经历过无数酒宴,喝醉酒的时候很少。但他第一次喝醉酒,居然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大喜日子里……。  相似文献   

8.
恋爱是人生之花。你品尝过爱情的滋味吗? 爱,基础于纯洁的情。个性的接近,相互的了解,思想的融合,人生观的一致,共同的“学”和“业”,共同的“行”和“言”,铸成永久的心灵火花。恋爱是美丽的花,爱情是甜蜜的果。你想品尝个中滋味吗?请看周恩来与邓颖超当年的相爱,请看周恩来与邓颖超相随相伴的一生。让每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让每对有情人都能做到:互爱、互敬、互勉、互让、互谅、互助、互学。红花绿叶,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9.
顾保孜 《湘潮》2004,(2):13-15
周恩来去苏联治病,飞机里多出了几个孩子;孙维世策马找毛泽东拿到“通行证”;连3岁的“小老虎”也用哭声赢得了出国的机会1939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莫斯科。这次他们不是来开会,也不是来学习,而是来治病的,走下飞机的周恩来胳膊上吊着绷带。在延安时,周恩来和江青一次外出,  相似文献   

10.
李勤 《党史博采》2006,(7):29-30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陈列着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提供的周恩来、邓颖超生前一封封情文并茂的家书,记录着他们夫妇间殷殷深情。其中两封是1955年4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亚非会议前夕的相互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百废待举,外交也是刚刚起步。由于对中国缺乏了解,加上美国和台湾蒋介石集团的干扰破坏,许多亚、非、拉国家与中国一时无法建立起正式的外交关系。1955年1月15日,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代表缅甸、锡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5个发起国,邀请中国参加4月将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极其敏锐地看到,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旧乃至世界各地人民都以各种形式纪念周恩来。对于如何纪念周恩来,作为“挚友兼爱妻”的邓颖超有着明确的指示,也有着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1959年1月5日,周恩来总理参加完外事活动后,从上海到广东从化疗养院看望因病在此休养的夫人邓颖超.在从化的几天,周恩来一点都没闲着,他满腔热忱地深入基层进行考察调研,了解社情民生. 亲自蹬三轮车帮服务员送毛毡 有一天,周恩来一行在温泉边散步的时候,见到工作人员正艰难地蹬着载有一叠毛毡的三轮车,于是连忙走过去帮忙,后来...  相似文献   

13.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怀着深切的依恋之情,告别了伟大的祖国、勤劳的人民、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和相依相伴的夫人邓颖超,以及生他养他的这一方热土。  相似文献   

14.
她出身名门,自幼熟读经史,尤喜"木兰从军",誓做女中豪杰;她智勇双全,虎口营救关向应,首悉向忠发叛变,堪称地下奇兵;她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社会名流之间,为革命事业的发展立下盖世功勋,周恩来称赞她为"女诸葛"、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醉酒     
孟红 《党史纵横》2008,(1):12-15
新婚之夜,周恩来“得罪”了邓颖超 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典礼上。邓大姐后来曾对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说起过这件事,她笑着摇摆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就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反对他喝酒。可是没办法,几十年了,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的酒一直没少喝……”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苑》2014,(1):42-42
来:给你写了几封信,已封包好,拟寄给你,旋闻你要回,又取出留待你归来看。现在又闻你这次不回,终于又要封包寄给你,因此,再加上这几页。你想想,在这种过程中,给我带来了一些什么滋味?不仅寄信,如此改变,而且你的行止,亦是这样教人难以捉摸的。  相似文献   

17.
伟人周恩来与著名抗日名将黄琪翔都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生的人,周恩来只比黄琪翔大几个月.邓颖超与黄琪翔妻子郭秀仪分别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清宣统二年(1910年).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一对革命伴侣,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他们始终坚守结婚时的"八互"誓言,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谅、互信、互识,为世人树立了一代风范。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字懋臣,后更名劭纲,系云门公次子,大排行七.他于清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874年7月11日)生于淮安.据他的堂兄周嵩尧的中举资料记载,他是“国学生”、“主事衔”.“国学生”是清政府规定的最高学位,“主事”则是官阶,正六品.但周贻能却只有官阶而没有任到相应的职务.他考中秀才后即回原籍绍兴,拜亲戚鲁小和为师学习师爷.无奈他为人忠厚,虽多年学习而未果.家中自父亲云门公去世后,经济上便每况愈下,出于生计,他只能去给人当幕僚、家庭塾师或者做做文书、收发之类.谋差做事的地点有湖北、河北、江苏和东北许多地方.在周贻能为生活奔忙之间,妻子万氏不幸于1907年夏天过早地病故,因他在外地谋生,竟未能和妻子见上最后一面,偏又遇上周恩来外婆对丧葬提出又高又严的要求,致使周贻能无力安葬其妻,只能把万氏灵柩暂厝于清江浦一座庙宇里,再外出谋生.但他由于薪金微薄和所谋差事都没能固定,以至穷得无法养家活口.1918年,周贻能到京兆地方京兆尹公署任外收发,由于他不善奉迎,加之无较硬的后台,常常得不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苑》2014,(1):41-41
来:你走了三天了。我可想你得太!这回分别不比往回,并非惜别深深.而是思恋殷殷!这回我们是在愈益热爱中分别的.何况在我还有歉意缭绕心头呢!我真想你得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