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威信,是指领导者的威望和信誉,是领导驾驭局势、率领众人干事业的重要条件。然而,领导者有职有权并不等于有威有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忽视领导力建设,少数领导者在树立个人威信中的不科学之举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2.
赵文中 《党课》2009,(9):55-56
领导者实施领导的过程,实质上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从而使其自觉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依靠自己的权与威对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动产生影响。这里的权,即权力;威,即威信、威望。权与威之间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其关系充满了辩证法。作为领导者,对权与威的辩证关系不仅要知晓,而且要予以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3.
威信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的外在表现,是扎实开展工作的基础。一个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高,威信自然就高;反之,便会失去威信。那么,领导干部的威信从哪里来呢?一要以德立威。从道德与威信的关系看,威信靠道德来确立,  相似文献   

4.
火花点滴     
一古人云:"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做人为官,威信从何来?威信从美德来,德可立威;威信从公道采,公可树威;威信从廉洁来,廉可生成;威信从正气来,正可壮成;威信从能力来,能可显威;威信从务实来,实可增  相似文献   

5.
年轻干部在担任领导职务后,如何立足本职工作,出政绩,上水平,树立良好的领导权威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要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武装头脑,努力加强党性锻炼,以德立威;努力加强能力锻炼,以才立威;努力加强工作锻炼,以绩立威。一、努力加强党性锻炼,以使立威政治思想素质是年轻领导者取得成就、建立权威的基础。年轻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一要自觉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修养。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二是要加强勤政为民的公仆素…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领导者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做到以德服人,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管理中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此,具备高尚的品德是领导者成功管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有威信。”片面强调“权”,认为有了权,就可以使部属服从,结果就会出现不能服众,造成领导工作的被动。这说明,领导者应注意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巩固自己的威信。 一、领导威信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要树立起威信,就必须做到廉洁自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虽是两袖清风,但在群众中仍是威信不高,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只看到了“威而必廉”,而没有充分看清“廉而必威”的本质,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偏颇,从而出现了“廉而无威”的现象。 究其成因,我认为在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领导者实施领导的过程,实际上是领导者扩大影响力的过程。领导者的影响力,应该说主要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多方面的工作及卓越的才能。一个领导者如果具有优秀的品德,丰富的经验,出众的成就,坚强的毅力,卓越的才能,就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被人们视为榜样,引起人们的效仿,这就是说他在群众中已经树立起相当的威信,也就具备了较强的影响力。就能做到说话众人听,办事大家从,  相似文献   

10.
<正>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领导绩效与领导威信成正相关。在领导实践中,领导者治政理事必须建立一定的威信,方能驾驭部属、调控局面。但威信从哪里来?领导实践告诉我们:领导者的威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让人畏服,非权力影响力让人敬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者比较看重权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领导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威信树立。的确,领导者的威信越高,其制定的决策指示执行起来也就越顺利,反之,执行效果则要大打折扣。那么,领导威信从何而来呢?从本质上说,领导者的威信应该建立在下级对自己的真诚信任的基础上,也就是说,领导者应该从思想、政治、品德、素质、业务、能力及领导方法等多方面加以努力,赢得下级的尊重和信任。从而确立自身的威信。然而,由于对  相似文献   

12.
<正>领导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领导者的威信通常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权力影响力;二是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组织授予的,具有法定的强制性,也称威信的"硬实力";而非权力影响力是指在领导职权以外由领导者的政治素养、道德人格、能力水平等因素而派生的影响力,也称威信的"软实力"。在领导活动中,威信的"软实力"是一种无形财富和潜在资源,较之权力影响力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那么,领导者如何才能提升威信的"软实力"?笔  相似文献   

13.
楚奇 《党课》2012,(6):78-79
威信重在一个“威”字,有威压、威迫、威慑、威严、权威的意思。有的领导者看重权力、强调威力,恰恰是人冶社会的遗迹,体现“重权、为权、谋权”的官本位思想。古人讲:“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公生明,廉生威。”  相似文献   

14.
领导者的影响力有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之分。前者基于职务本身赋予的权力,后者赖于领导者自身的德才素质。领导者要提高威信,关键在于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提升途径有四:一是锤炼品格。人格的魅力来自优良的品格。要提升人格魅力,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就要修养道德品质,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就要强化党性锻炼,在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狠下功夫。一个品格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领导者,在群众中一定会有很大的号召力。  相似文献   

15.
领导者的威信是一个单位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领导者如果在下属中没有很高的威信,下属的工作就不会主动,就不会创新,集体也就没有了活力。因此,领导者要精心塑造自己的形象,培养自己的威信。以下十种素质是领导者应该努力培养的:第一,良好的自信心。别人看待你的眼光不重要,关键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如何看待自己的成绩,怎样看待自己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政无信不威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于是这个人当场就领到赏他的五十金。商鞅的一言九鼎,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开了。新法使秦国很快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就是以信义作为连…  相似文献   

17.
话“权威”     
权威,是权力和威信的结合体。权,指权力,是由组织上以法律或条例形式固定下来的职位上的权限,是职务所客观赋予的;威,指威信,是由品德和才能方面的出众孕育出来的威望,是自身所主观树立的。权力和威信相结合,才能实现有效领导。有威无权因缺少手段和工具而难以施行领导,有权无威也会因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而“有令不从”。管理心理学认为,领导的影响力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合法权力所产生的权力性影响力,一般指权力;一类是由影响力产生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一般指威信。前者由传统因素、  相似文献   

18.
树立领导者的威信是年轻领导干部必备的条件。年轻领导干部必须从 “廉”、“勤”、“公”、“绩”方面树立领导威信,必须努力从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及提高自身修养等方面提高领导的威信。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事务管理中,各级领导的权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威信便不能实行真正的领导。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新形势下.领导者的权威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权威呢?首先,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的威信,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宣传吹不出来,只能靠领导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才能逐步树立起来。群众对领导的信赖和服从,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各级领导只有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决他们…  相似文献   

20.
非权力性影响力又叫自然影响力,它主要指人格力量,即一个人的品德才干、学识、言行等的综合体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或“威信”。它对领导者的权力性影响力起着促进和加强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因此,一个领导者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实现管理目标,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我们常说,领导干部要有威信。“威信”即是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统一。领导的威信在于能否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和信任,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人格力量。本文试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廉洁自律,克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