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40年,我随丈夫高存信从延安来到战火纷飞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在冀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工作。 1942年5月,敌人抽调了约5万日伪军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疯狂的五一大“扫荡”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集中“扫荡”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四县,企图一举消灭我冀中军区领  相似文献   

2.
营救刘志坚     
刘志坚,湖南平江人,1912年生,1928年参加革命,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军事政治将领,建国初第一次授衔即领中将衔,1957年起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文革”初任全军文革副组长,1967年1月至1974年10月国庆前夕被关押受迫害。 抗战期间,刘志坚同志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部长、副主任、东进纵队政委、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率部开辟发展冀南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3.
1942年,正值抗战最为艰难的阶段,许光达请缨到条件艰苦、对敌斗争激烈的晋西北抗日前线。受命于民族危难之际,他率领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军民通过开展统战工作、大生产运动、练兵运动、反"蚕食"斗争,将第二分区建设成为晋西北的模范抗日根据地,为八路军的发展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创下了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4.
在阿克苏下了火车,即被来接我的行办室主任周文昌同志找到,周主任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说:“欢迎你,老科长,请您一定要去看看现在的科克库勒”。  相似文献   

5.
1942年是我冀南地区抗日斗争最艰苦的一年。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茨亲自督战,调集鲁、冀的日伪军万余人对冀南地区——特别是对抗日根据地枣南县进行了三次摧毁性大扫荡,使枣南县的一些区由游击根据地变为隐蔽根据地。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中共冀南区党委和冀南军区在提出“咬紧牙关,度过今冬明春就是胜利”的斗争口号的同时,还决定在敌人第三次大规模扫荡未完全收兵的情况下,派时任我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刘志坚(1955年授中将衔,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亲自赶赴冀南六分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烽火的年代里,晋察冀根据地活跃着一支宣传队,她的名称叫“冲锋剧社”。 1938年,李荒任晋察冀三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冲锋剧社”归属宣传科领导。 “冲锋剧社”演出的剧目,深受群众欢迎。演出《老乡们快快参加八路军》后,就有许多青年报名参军。军区首长,很是重视、关怀“冲锋剧社”的工作。李荒同志对剧社的工作更是抓得很紧。  相似文献   

7.
<正>给《抗敌报》《晋察冀画报》题词新闻出版机构是边区文化战线上的一个很出色的部门,重视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聂荣臻对此十分关心。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党中央委任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刚刚创建一个月,日军就对边区发动了第一次围攻。在这次反围攻作战非常紧张的时候,聂荣臻找来当时担任晋察冀省委书记的黄敬和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等人,商讨创办  相似文献   

8.
贺龙讲党课     
1940年,抗日的烽火已熊熊燃烧了三个年头。持久战拖得日寇气急败坏。日寇开始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抗日战争面临着最严重的困难。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把日本帝国主义彻底赶出去,抗日根据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党课教育。一天,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同志亲自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这堂党课真奇!首长事先没有准备讲稿,也没有写提纲,只安排通讯员准备了三样活教材:一碗小米、一双崭新的黑布鞋,一碗清水,水里还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儿。学员  相似文献   

9.
唐越 《党史文汇》2014,(8):F0003-F0003
正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金岗库乡金岗库村。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7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在五台山石咀普济寺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并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至此,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宣告建立。11月18日,军区机关由五台移驻河北阜平。1938年3月9日,日军进攻阜平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即由阜平移驻五台山金岗库,军区政治部驻大甘河。4月,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金岗库召开,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彭真到会传达了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精神。这次大会对于坚持敌后抗战、巩固与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算命的说15岁的王唯真只能活到30岁,而他却很高兴:如果自己能活到30岁,准能看到抗战胜利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我就跟父亲说我要去参加抗日战争。当时父亲说,不是不让你去,你太小。我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他说,你14岁算什么“匹夫”,18岁才算“匹夫”。到你18岁了,我带  相似文献   

11.
新四军苏浙军区是抗日战争后期在华中抗日根据地扩建发展起来的若干军区之一。苏浙军区从建立到撤销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在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抗战后期的南下战略与日寇投降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转变中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本文特就此试以论之,望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1998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61周年,我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在展馆大厅和吕正操上将相会。建国后,我常常不由地怀念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日日夜夜,缅怀那些战斗在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指战员们,以及那些我与之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其中,我时刻想到的就是当年指挥我们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战斗的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将军。 吕将军虽然已到了耄耋之年,但是身体健壮,举止灵便,谈吐幽默.思路敏捷,毫无龙钟之态。 “我是56年前在你指挥的掌史战斗中突围出来的。”我们见面之后,我这样作了自我介绍。 “啊!” 吕将军非常惊奇地“啊”了一声,接着他精神振奋地紧握着我的手说:“掌史战斗!掌史战斗!你是怎么活着出来的?” 吕将军这个加重语气的问话,包含着丰富的激动的感情。“掌史战斗” 四个宇像春雷一样,唤醒了吕将军心底的记忆。那是他指挥的一次永生难忘的战斗啊!  相似文献   

13.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农村劳动妇女为主要对象,以支援抗战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日寇的烧杀抢掠,促使更多的妇女觉醒。“现实提到她们面前的问题只有一个,去死,或者去战斗。二者必选其一。”①同时,许多知识妇女从敌占区的大中城市来到了乡村。她们对日军的残暴有着切身的体会,她们又有一定的组织才能,成为燃起敌后抗日根据地妇女抗日运动的星星之火。因此,在抗战开始后的不到两年内,根据地的妇女群众普遍建立了“妇联”、“妇救会”等抗日组织。“妇联”和“妇救会”是不分阶级、不分党派的妇女统一…  相似文献   

14.
问:我们想请你谈谈广东党史和华南抗战史研究的问题。你认为当前广东党组织与华南抗战的历史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研究的问题?曾:广东党组织在华南抗战中的作用,一是领导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二是独立组建抗日游击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三是派出不少党员到国民党军队中工作,在其中参加抗日。比较而言,我认为对第三点研究得比较少,有关的情况还不够明  相似文献   

15.
<正>王辉球,出生于江西吉安市万安县芙蓉镇雁塔村一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工农革命军奔上井冈山。先后参加了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随军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改任红二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边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开辟冀鲁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争和敌后游击战争。被选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初期的国共停战谈判,在热河有承德、赤峰、朝阳三个小组。 朝阳军调小组,是1946年3月建立的。我方代表是李逸民(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国民党代表是马上校,美方代表是海军上校汉夫。 3月的一天晚上,在北平翠明庄招待所,军调执行部我方参谋长罗瑞卿对我说:“准备让你到朝阳第26小组任我方代表,军衔是上校,今晚就打扮起来,明天去协和医院同美国和国民党代表开会,就算到职了。”又让我去找李克农同志谈谈。  相似文献   

17.
<正>1942年秋,日军纠集5万多兵力对我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11月9日,在汉奸的指引下,2000多名日伪军围攻我方控守的鲁中马鞍山。八路军鲁中军区教导一旅二团副团长、伤残军人王凤麟带领守山的30多名军民,顶着敌人的狂轰滥炸,用简陋的武器及石块与敌人坚决战斗,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最终,我方弹尽粮绝,除极少数人突围幸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胸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的王凤麟,面对涌上来的敌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18.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燃起熊熊抗日烈火。成千上万的男女青年涌入抗日洪流。 1 1932年春,凤城县边门乡大东村的阎生堂对妻子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凤城,杀人放火,尽做坏事,我要抗日报仇去……”妻子说:“你抗日我支持!”阎生堂参加了东北民众自卫军第35路军,任战士。后  相似文献   

19.
这里所述的是抗战前夕,我红一军团政治部抗日战线部部长潘振武,与东北骑兵军和步兵第105师结成地下抗日统一战线的真实史事。1936年春,红军长征到陕北以后,国民党蒋介石趁我立足未稳,马上调兵遣将,包围我陕北根据地,妄图一举把红军主力消灭在西北荒原。为了打破国民党蒋介石的军事包围,党中央决定以红一军团为左路军,往甘肃、宁夏方向扩展,5月进抵宁夏清  相似文献   

20.
正"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伴随这首铿锵有力、雄壮豪迈的抗战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当年我太行山区和冀中平原的抗日军民靠着一个个出其不意的"到敌人后方去"的果敢行动,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一次,我冀中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