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亚太多边安全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亚太多边安全合作是为维护亚太地区长久和平的战略性举措。亚太地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大国关系日趋改善 ,亚太多边安全合作起步虽较晚 ,但发展的势头良好。与此同时 ,由于亚太地区地广国多 ,安全形势复杂多变 ,推进亚太多边安全合作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亚太地区的综合安全合作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李云龙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区内各主要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谋求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力争在下世纪的争夺中占据有利位势,相继调整了本国的安全战略,确立了包含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亚太安全形势展望王纯银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处在政局相对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和平和发展的趋势更加凸显。但由于亚太地区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悬而未决,大量现实矛盾纵横交错,各种潜在的危机依然存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4.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燕杨,楚刀一、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冷战后,亚太地区两极对抗格局瓦解,以多边协调、相互制衡为特征的多极化格局趋于形成,缓和、稳定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国际关系的主轴从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竞争与合作,各国为发展经济谋求...  相似文献   

5.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燕杨,楚刀一、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冷战后,亚太地区两极对抗格局瓦解,以多边协调、相互制衡为特征的多极化格局趋于形成,缓和、稳定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国际关系的主轴从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竞争与合作,各国为发展经济谋求...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困难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的缺失已为人们越来越关注。近年来这一地区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国家之间的矛盾状态和地区安全形势依然令人担忧。特别是朝核危机迟迟不能解决、中日政治关系的僵化和美日安保关系的继续加强等地区热点问题的凸现,给原本非常脆弱的东北亚安全形势增加了新的变数。从传统安全角度看,东北亚地区的冷战结构状态仍未消除。目前这一地区的安全结构形势决定了建立东  相似文献   

7.
作为影响中国和平发展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是一种长 期战略考虑,是一种涉及安全、政治和经济等所有领域的结构性转型,美国要致力于重建亚太地区 的领导地位,并主导地区秩序的规划和构建。不同于将亚太地区截然划分为两大阵营的冷战战略,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所采取的措施是两面下注和两面套利,一方面把中国确定为战略“假想敌”,挑 动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为美国介入该地区提供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也尝试积极推进 中美合作伙伴关系,防止亚太地区陷入冷战对抗的泥淖。中美两大战略资源系统如何协调彼此关 系,成为决定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秩序的关键因素。从全球化时代和亚太地区一体化的现实出发, 构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合作竞争、聚同化异的新型大国关系,开展中美战略协调和预防性 合作,将是化解这一危险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 处于转型时期的亚太地区的特征亚太地区是世界上差异最大的地区之一 ,这种差异一方面使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有极大的互补性 ;另一方面 ,差异同样也可能带来麻烦 ,给地区安全带来隐患和不确定因素。随着冷战的结束 ,要求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能处理地区安全问题的安全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种安全结构必须解决地区冲突和紧张的结构性原因 ,并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和步骤。对于亚太地区来说 ,要建立这样一种切实可行的安全框架 ,必须要思考冷战后处于转型时期的亚太地区的战略条件和环境。在制订一个亚太地区切实可行的安全框架时 ,不能不考虑影…  相似文献   

9.
刘建飞 《东北亚论坛》2013,(3):3-12,115,126
无论是全球战略层面,还是亚太战略层面,中美安全目标都有许多交集之处,这决定中美有很大合作空间;但是,矛盾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安全目标中,这决定中美战略竞争有很强的动力。随着中国崛起和中美实力差距的缩小,两国安全目标矛盾将更加突出,两国战略竞争的动力也随之增强。然而,防止双边关系走向恶性竞争进而引发中美之间的新冷战,既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安全、和平与发展。应对中美安全目标矛盾,关键在于摈弃冷战思维和传统权力政治思维。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初以来,亚太地区基本上保持着相对的和平稳定,即便东亚金融危机,也没有严重破坏这种局面。但是,人们对地区内的不稳定因素表现了日益强烈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是90年代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还是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所谓的预防性外交主要就是针对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尤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本国的历史经验,树立了新的安全观,对亚太安全采取了相应的新的方针。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不是军事联盟作为全球和地区安全的政治基础,反对冷战思维,积极同亚太地区各国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赞成综合安全观,重视经济安全,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将新安全观运用于同邻国改善关系的实践中,建立了新的安全模式。中国主张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和争端,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起了重大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区主义是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发展的潮流,中东也不例外,但中东地区主义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地缘政治结构所产生的地区内外冲突、长期存在的安全困境、集权式的政治体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中东共同体意识的缺失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中东地区主义的发展。现在乃至以后很长时间,政治不稳定、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国家关系仍然是中东地区的现实存在,但是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推进和次地区国家之间合作的加强,次地区安排和有限的功能性合作将是中东地区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超越冷战思维,构建和谐的东北亚地区新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东北亚地区正处于冷战后的秩序重构时期。冷战时期的苏美对抗格局结束了,地区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各国相互成为重要的经贸伙伴,但是,冷战思维和安全困境仍然存在,成为建立地区新秩序的重要障碍。超越冷战思维,确立平等信任、合作共赢的理念;深化经济合作,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政治互信,建立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建设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东北亚地区和谐秩序将是各国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冷战结束26年来,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亚太地区总体保持了和平稳定,日益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与此同时,本地区安全问题日趋复杂多元,呈现出多样性、突发性、跨国性和联动性的特点。传统热点问题不时升温,非传统安全领域新挑战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东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的产生、发展的演进历程,是我们把握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演变的关键主线,也是了解同期地区主义与区域安全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安全复合体的出现为开展地区安全合作创造了条件,也是安全区域主义发展的起点。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在构建过程中遵循了安全连续统一体的演进规律,地区安全结构经历了从冲突竞争为基调到对话合作为主旋律的显著变化。东盟国家一方面借此调解和缓和地区国家间的矛盾冲突,达到团结和整合地区安全力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推动"地区中立化"的安全机制,实现冷战两极体系下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平衡和稳定。从寻求"共同安全"到地区"合作安全"的最终建构,东盟把一个分裂对抗的东南亚逐步发展过渡成为一个团结互助、相互依存,愿意为了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而共同奋斗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合作典范。同时,冷战时期培育"合作型"安全复合体的实践培养了东盟国家间的政治安全互信,增强了对地区的认同,这为冷战后东盟地区安全结构向更高一级的"安全共同体"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已成为历史。回顾过去的一年 ,虽然国际形势总体上仍是趋向缓和的 ,但是冷战思维仍然存在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巴尔干点燃的硝烟、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朝鲜与韩国在黄海海域的海战 ,以及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波等 ,使世界安全、政治、经济领域都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呈现出冷战结束后从未有过的复杂多变、动荡不稳的局面。霸权主义和军事实力政策使世界安全形势更为严峻1999年美国战略扩张势头凶猛 ,对世界和平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操控欧亚大陆 ,美国采取…  相似文献   

17.
东盟地区论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结束给东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地区安全形势。1992年在新加坡召开的东盟第四次首脑会议上,有关地区安全的问题第一次被列入议事日程,此次会议作出了加强区域内外国家在安全领域内的合作及建立东盟地区论坛的决定。东盟地区论坛是冷战后国际上首次出现的专门讨论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又有世界主要大国的参与,不能不引起世人对于其建立的原因、特点及其前景的关注。东盟地区论坛是在以下主要背景下建立的:(-)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经济蓬勃发展。本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额超过全球相应数字的一半,而…  相似文献   

18.
正冷战期间,东亚是美苏对抗的前沿战场,是高强度对峙的热点地区;冷战后,东亚依然是大国利益交汇点和战略博弈的重点地区,并日益成为美实施遏华战略的重要战场。因此,东亚安全形势发展始终关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全局,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一、东亚安全局势面临的挑战从总体上看,当前东亚各国间政治交往日益密切、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1989,(4)
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国际形势明显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两大潮流。亚太地区作为世界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地区,在区域经济合作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拟就亚太地区发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中俄两国在发表的《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提出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并倡议在亚太地区确立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2013年中俄在东亚峰会上正式提出了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的倡议。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是应对亚太地区复杂的安全形势与挑战,维护亚太地区和平、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构想。它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理念,以国际法和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为法律基础,具有开放、透明、平等和包容的特点。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描绘了未来亚太地区一体化发展蓝图,对于推动亚太地区国际体系转型,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亚太地区新秩序,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地区环境,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