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以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为主体的侦查权制约体系积弊重重,改革势在必行。重构我国侦查权制约体系在基础理念上应该坚持权力制衡与权利救济两大原则,在制度配给上应追求检警一体化与审判中心化,在具体制约模式上应该通过设计以权力制衡和权利制约为基础的严格、完备、科学的程序,通过程序规制侦查权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
陈建新 《桂海论丛》2005,21(2):35-37
规范权力运行,既需要权力制约,又需要权利制衡.必须着力于构建"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衡权力"的模式,通过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合力进取,使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统一于社会整体利益,从而实现公共权力逐渐向公民权利的转化或回归.具体途径为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机制,以及先行完善党内权力制约和权利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3.
督促程序在我国运行效果不佳。督促程序中债权人的权利保障存在严重缺陷,源于督促程序的价值取向中债权人权利保障的缺位,在程序上表现为法官和债务人的部分权利与义务设置不对等。督促程序的设计应彰显有利于债权人的立法理念,坚持权利制约权力、权力制约权力、当事人双方诉讼权利制衡的原则,最终实现诉讼主体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债权人的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孟俊红 《人大研究》2009,(11):39-42
对权力的制约与控制一直是依法行政、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命题。制约与控制权力,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分权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二是强化老百姓的“权利”意识。以“权利”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5.
侦查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侦查权的主体 ,就世界各国的整体情况看 ,将刑事案件的侦查部门设置于警察机构之中几乎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模式 ;笔者对“检、警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心存疑惑。关于侦查权的范围 ,我国《刑事诉讼法》列举的侦查权遗漏了询问被害人、侦查实验、辨认、查询冻结、秘密侦查等项 ;强制措施具有侦查的性质 ,预审也同样具有侦查的性质。关于侦查权的制约 ,应包括内部、外部制约两方面 ,当前更应从以权力制约权力 ,以权利制约权力 ,设立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 ,实行拘留、逮捕权与羁押权的分离 ,设立司法救济制度等方面加强外部制约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侦查权是与人权有着极大关联性的权力。以人权保障为价值取向,控制侦查权大体诉诸立法控制、分权制约、权利对抗和程序控制。本文梳理了西方法治国家在立法控制、分权制约和权利对抗方面控制侦查权的一些有益经验,并在比较的视野下从这三个方面对中国的相关制度安排进行了考量,指出其成就及存在的不足,最后就如何强化对侦查权的控制以保障人权提出了大致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彭兵 《理论月刊》2007,(3):70-72
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权力的运行机制应用到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标。公共权力具有人民性、相对性、支配性、权威性、组织性、稀缺性、经营性和代理性。当公共权力不受到限制时,掌权者就会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侵害公民的权利,这需要通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舆论手段在体制内解决公共权力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公共权力的制衡路径设计基本组合思路为对于最高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横向制衡;对于中间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以纵向制约为主,横向制衡为辅;对于最底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纵向制约。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的刑事诉讼体制改革过程中,中国组建各级警察机构、检察机构和审判机构,并开始建构现代侦查程序,在侦查程序中逐渐建构起审判权与侦查权的制衡机制。虽然侦查程序中的审检、检警关系一度失衡,甚至法官被排除出侦查程序,但整体来看,清末民初的侦查权制衡机制仍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审判机构介入侦查程序,对检察官主导的侦查程序进行严格控制;而检察官则对司法警察的侦查活动行使指挥权和监督权,司法警察则享有灵活的自行侦查权。这对于时下侦查权制衡机制改革具有积极借鉴意义,可通过构建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整合检警侦查权制度,从而建构侦查权的内外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9.
侦查权司法控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权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权力,也是为司法(审)服务的权力。鉴于侦查权具有强制性和单向性,理应受到司法权的监督和制约。为此,应当建立侦查权司法控制的制度。其理论基础应当是,侦查权的本质属性、有限政府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权保障理论、正当程序原理、效率—秩序原理。  相似文献   

10.
菅从进<权利制约权力论>一书立足于唯物史观,分析了权利制约权力的历史和社会根据,深入论证了权利制约权力是民主宪政秩序的基本向度的命题;提出了权利的三大基本权能概念,系统分析了国家公权主体与权利主体享有权利相对应的基本义务和法律责任问题,论证了权利制约权力的内在机制;将权力制约权力的分权制衡机制定位为权利制约权力的辅助机制,并立足于一种历史的大视野考察其历史和现实的存在根据,揭示了分权制衡机制与自主平等的社会群体有效控制公共权力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从权利基本权能的充分确认和充分具备的实证角度,论证了相应分权制衡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胡琦  胡静 《求索》2012,(9):217-219
罗伯特.达尔在当今多元社会各种权力激烈冲突的时代背景下建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通过批判传统理论,他提出了政治权力应该掌握在各个自治团体而非单一的团体手中的观点。达尔的政治理论提升了自治团体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保障了多元社会中公民的权利与政治平等,形成了以社会制衡权力的思想。它强调在民主程序中保障公民权利,并且主张对自治团体进行控制,从而体现了政治自由和平等两种价值的融合。达尔的思想对我们协调我国当前各种团体和阶层的利益以及防止权力的腐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术界对侦查权权力属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它是属于司法权还是行政权或司法行政权。我国不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因此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类方法只具有纯学术研究意义。以这种三权分类来划分侦查权,必须注意中国不同的国情和司法制度。侦查权力属性争议其实意义不大,我国当前更需要解决的是侦查权权力内容的法定、如何对侦查权进行制约与监督、侦查权行使中的人权保障和救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各个国家对侦查权进行的控制方式大致包括司法授权、司法救济和权利制约等。在我国,对侦查杈缺乏有效的控制,主要的控权方式是侦查机关的内部控制和检察机关的外部制约,对权力的制约基本不具有效用。鉴于此,应完善我国的侦查权控制方式。司法授权目前不具可行性.理性的做法是,建立司法救济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加强检察监督、赋予犯罪嫌疑人更多对抗侦查行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刘俊 《岭南学刊》2015,(1):79-82,125
权力制约和监督理论具有四种基本范式:"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法律制约权力"。透过这些理论视角观察我国公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现状,发现主要存在认知性、操作性、体制性和机制性四大障碍亟待解决。为此,以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提升官德素质,完善分权制衡的权力运行模式,动员公民社会的监督力量,健全法治化的权力制约机制,将是进一步加强对公权力制约监督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宪法》第129条明确检察院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是以"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存在,无论是学界还是实务界,对检察权的性质均达成了相对性共识,即法律监督权。然而,随着监察体制的出台、职务犯罪侦查权从检察机关剥离,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检察机关的法律定位及检察权的性质。在明晰检察权内在要旨之前,有必要厘清权力制约、监督与制衡的定义及相互关系,以明确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的内在意涵,为明确检察机关的职能与走向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在正当程序理念的引领下,以正当程序为主线架构侦查权力约束机制。厘清侦查目的,确立侦查中立观,尊重侦查正当程序,增强侦查主体合法行使侦查权的内在约束力;以严格的法律规范、疏密有致的法律体系确立侦查权力法定的正当性;将检察机关对侦查权的约束由"软监督"转变为"硬制约"和"硬制裁",形成强有力的外部制约;合理合法地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扩张其对侦查权力的约束作用,以证据裁判的标准和要求来规范侦查行为;制裁程序性违法侦查行为,有效保障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7.
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大师及精英民主理论和多元民主理论家们通过对古典民主理论的反思认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理论只解决了由"谁"行使权力而没有解决行使权力的制约问题,民主要有效运行必须内在包含着权力制约的理论,而对权力的制约不仅仅是以权力制约权力,更重要的是对权力资源转化为法律层面的各种权利规定,以划定民主政府权力运行的边界,以权利制约权力.通过法律授权给各种社团组织,使其成为社会制衡力量,以社会制约权力,否则,民主要么是有名无实,要么就蜕变为自己的对立面——专制,这些观点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新 《理论月刊》2003,(9):62-64
纳税人基本权利对税权的制衡作为一种“权利制约权力”的模式在当代税收法制中日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纳税人权利对税权的制衡作些探讨,以期有助于我国税收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税。  相似文献   

19.
权力与权利基于本性而内在冲突,但在刑事诉讼中它们不是不可“和解”的张力;犯罪控制和人权保障并重的观念要求反思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利)设置;以“正当法律程序”观念在解剖权力(利)设置中解构现行刑事诉讼程序;“权力(利)制衡”是重构刑事诉讼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审判监督模式评析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性审判权制约机制应当体现的几个重要理念和原理,即诉讼程序系统中的自组织原理与当事人主义理念、宪政体制中权力分立、彼此独立和相互制约的原理、审级制度中的职能分层与双向制约原理、司法错误救济机制服从于司法终局性与正当性的原理。而我国宪法和法律对于权利和权力资源的配置模式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审判监督模式违背了上述原理。1.诉讼程序内法官权力与当事人权利的配置模式。在我国传统的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法庭的权力没有受到来自程序主体当事人权利的有效制约。具体表现在:(1)在实体权利范畴内,当事人的处分权仅受到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