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继承这一战略原则,并根据新的世界格局的演变.发展了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的理论。把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提高到促进人类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共同发展、实现世界人民和平愿望的高度来认识,制定了处理我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一系列战略策略,从而为发展我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理念差异""文明冲突""国强必霸"等错误观念干扰,同时又遭受世界经济发展长期不平衡不充分引发的安全威胁。习近平关于共同价值、文明交流互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重要论述体现了破除威胁世界和平发展错误观念的思想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助力解决制约世界和平发展的世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体现了习近平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智慧举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承载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思想理念与智慧举措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解决世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各国携手努力,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国际和平思想是在毛泽东国际和平思想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一、坚持和平外交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执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4.
作为历史伟人,邓小平根据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思想,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从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新天地。 一、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新,做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科学论断,从而使我国顺利地实现了两个极其重要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变化过程。60年代初以前,毛泽东一直认为“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制止的”,但到6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比较强调世界大战的危险,对两个超级大国相互争夺,以及他们对我国的威胁看得过重了一些,认为国际形势是“山雨欲来风  相似文献   

5.
刘世义  黎明  王鑫 《世纪桥》2010,(17):17-18
关于时代问题的思想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国家领导人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制定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时代观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中国国家战略的发展脉络,对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变幻莫测.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合作与共赢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福祉.中国的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中国的成功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和引领者,是世界发展的贡献者和促进者,是国际合作的受益者和推动者,是“共赢”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必将为实现人类社会共同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对当时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基本估计,提出"新的世界战争能够制止"、提醒人们防范战争。他论述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应采取的基本态度:高举保卫世界和平的旗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它作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他认为保卫世界和平应当坚持的道路是,依靠人民斗争,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支持欧洲等国家的反控制斗争,同时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毛泽东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思想和制定的方针,是其国际战略和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思考,因为这是制定国际国内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他认为,战争还是和平,这是一个根本性质的问题,对此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判断。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基本判断是:世界战争大体上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可能的;新的世界大战可能会推迟三四十年甚至根本打不起来。进入60年代以后,中国周边环境日趋险恶,毛泽东对战争的威胁保持了高度警惕,并作了相应的战略谋划和应对准备,提出了要争取和平,但不怕战争,要准备打仗,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两方面做好准备等应对战争的战略思想。进入70年代以后,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有了新的变化。虽然他仍坚持认为这个世界还不太平,战争难以避免,但他判断:大的战争一时打不起来。毛泽东对待和平与战争的基本态度有三条:第一,我们需要和平,不要战争;第二,我们需要和平,但我们不惧怕战争;第三,对战争要有准备,准备没坏处。这种基本态度对我们今天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9.
徐贵相  何成 《理论学刊》2006,3(10):84-86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中国所走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基于长期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利用和平的环境实现自身的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1.
陈佳 《理论建设》2008,(2):38-40
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是在立足与中国内政与外交的现实需要和世界发展总体趋势的基础上,对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创新。这一重要理论对推进中国的外交事业与和平发展道路,对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共同繁荣,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之更多地担负起历史责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对于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松德 《学习论坛》2003,(10):31-32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外交战略家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依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 ,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思想 ,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 ,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奠定了中国外交的基础 ,为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徐珊 《党的文献》2011,(5):100-106
和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和谐世界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丰富多彩、交流合作的世界。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逻辑延伸。和谐世界既需要通过对话和合作来促进,也需要通过必要的斗争来争取。互利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和谐世界的现实途径。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同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实现共同繁荣。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现行的国际体系作出新的评估和分析,提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党中央对共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从建设新中国、构建新的国防体系的高度思考海防建设问题,提出了"海防是主要国防前线"、"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等思想,并指导制定了"力量逐步前伸"和"不断加大防卫纵深"等重大战略方针,确立了海防建设的战略地位,指明了海防力量发展的方向,制定了海防战略的指导方针。贯穿毛泽东海防建设思想的深刻内涵就是:以保卫国家安全为第一要务,以推动经济发展为根本追求,以促进世界和平为重要目标。毛泽东有关海防建设的战略思想,对我们当今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边征贤  张丹 《党史博采》2006,(10):10-11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举世公认的外交家.周恩来在多年的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平与发展思想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核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这一思想的基本原则,求同存异,建立统一战线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方针与策略,发展是最终的目标.周恩来的和平与发展思想对于我们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他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思想,还直接对中医药工作的实践进行具体的指导.他高度评价中医药的现实价值,认为中医药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发现并纠正了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内轻视、歧视和排斥中医药的错误:从宏观上提出了一些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措施,指明了中医药发展的路径.这些思想和措施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思想,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主要包括:要做到"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需要打破闭关自守,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需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最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需要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发展史中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4,(3)
<正>首先,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重要力量。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改革开放。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目标,需要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需要不断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因此,中国外交摒弃丛林法则,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反对霸权  相似文献   

20.
<正>国际规则是实现国际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现行国际规则体系和以此为基础的全球治理体系,源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各国人民痛定思痛后的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主体,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制的全球治理框架。虽然这个框架并不完美,但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过去几十年,尽管世界总有不太平的地方,冷战、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