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西方后结构主义和维克多.特纳的反结构思想下,文章提出了社会去结构的理论思考。探讨了社会去结构理论的内涵、特征和现实存在,指出在当前社会结构弹性建构、社会疏导机制建立和小康社会建设中,应当重视和加强对社会去结构状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曾鹰  宋喆 《理论导刊》2012,(1):51-53
风险社会的到来,使中国旧的保护壳被打碎,新的安全阀却未能建立健全,亟待确立具有全球性风险视域的科学风险观。正确分析在传统发展观引导下人与高科技、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冲突的现状,推进科学发展观在风险社会的充分践行,既可实现现代化,又可化解系统化的现代风险危机。  相似文献   

3.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冲突既有可能导致组织溃败,也可能引发社会变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安全阀”。社会冲突的“安全阀”作用得以发挥,营造了我国转型与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转型后期,有必要全面更新我国的“安全阀”制度与机制,从“社会安全”的理念出发,以地方政府行为规范化为重心、以权利配置方式调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冲突“安全阀”制度和机制,推动体制顺利转型和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社会资本内涵的说明,力求探索“关系”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系,厘清社会资本和“关系”资源的区别。进而论述目前在我国构建社会资本的条件尚不充分,如果强行进行社会资本的运行,那么社会资本极易演变成“关系”资源的范畴,进而不利于社会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6.
建设两型社会发展湖南经济是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部署,也是中央实现中部崛起重大决策的具体实践。全省人民应当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湖南人杰地灵之优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实现湖南经济社会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时期我国完成现阶段脱贫攻坚任务后将开启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目标的新的贫困治理阶段,社会救助制度在此期间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救助发展成绩和短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社会救助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本文认为,“十四五”时期社会救助应该转向以治理相对贫困为目标,继续提高社会救助的公平性,着眼于更高的社会效益和运行效率。为此,“十四五”时期应该提升社会救助的贫困识别标准,扩大社会救助的行动体系,优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强服务救助体系建设,并加强和优化社会救助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于天宇 《理论探讨》2023,(1):140-14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部分将资本家比喻成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主动轮”,并指出,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因此,资本家的私人消费也就成为对他资本积累的掠夺。这使得资本家必须履行其“主动轮”身份的义务,在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不断轮转,并带动作为“从动轮”的劳动者。马克思“主动轮”的比喻揭露了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主体的“齿轮”本质,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机制下,资本实现了全方位的自由,而主体则被迫陷入自由陷阱,失去自由。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真正的主体空场,即人的主体地位沦陷,全体人成为维持资本机器运转的齿轮。在此意义上,资本权力已然取代了全体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资本权力的控场。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治理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过于偏重绩效考核,偏离公共服务的价值目标,陷入"内卷化"泥沼,导致社会矛盾与风险积聚。为破除治理过程的"内卷化"困境,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应积极促进汇聚政策溪流,推动"政策之窗"开启,构建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努力获得民众对政策的信任和支持,提升协同治理能力,推动社会走向更加文明、公正、和谐有序的境域。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5,(4):44-47
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分析是针对特定社会因素不足引致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当前,影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社会风险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社会主体风险,包括市民素质培养力度不足、人才基础薄弱、管理者决策偏差;二是制度因素风险,包括组织协同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不完整;三是非制度性因素风险,表现为技术伦理失范、道德体系滞后、社会信任机制缺失。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需要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能力,完善制度内核,优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的社会管理处在“亚健康”状态,急需对症下药,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里,让社会管理走到健康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2.
刘新春  赵隆君 《学理论》2012,(31):97-98,12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问题越发明显,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鉴于此实情,党和政府提出两型社会建设构想,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构想将有利于我国全方位发展并有可能使我国面貌焕然一新。但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的确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从对两型社会建设中产生的各种新的矛盾进行分析、归纳并试图找到其矛盾产生的根源,然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化解各种矛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从新时代的背景出发,对"卡夫丁峡谷"理论进行深入探究,而后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卡夫丁峡谷"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剖析,进而得出一定的启示,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的要求,资本主义在自己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生成了种种的社会化的形式,出现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种种表现。那么,它的性质如何又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怎样呢?资本主义在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中是否在社会内部产生了社会主义因素呢?这是需要我们在这里进一步研究说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植于工业文明的"管理型"社会治理具有效率优先、程序正义、民主平等、依法行政等理性精神。但是,它的"价值中立"原则、"官僚科层制"治理架构及"技术至上"治理路线使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表现出对伦理的排斥。因此,必须实现向"服务型"社会治理的伦理转向。在"服务型"社会治理中,伦理因素是引导社会治理前行的基础力量,社会治理与伦理的内在契合成为现实,从而使其处处表现出伦理化的治理倾向。当前,我们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社会治理由"管理型"模式向"服务型"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政策的社会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发展与政策的制定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政策决定或引导着社会的发展,当今政策的价值取向趋向于人本主义,政策的社会评价越来越引起学者、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为何要进行政策的社会评价,介绍了政策社会评价的基本类型及政策的社会评价框架,提出政策社会评价的必要性及如何进行政策的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7.
胡越  朱伟 《学理论》2015,(4):168-169
我国行政法研究始终无统一的理论基础,导致我国行政法研究陷于迷茫之中。"管理论"与"控权论"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经典,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但必然与各国的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研讨和比较这两种经典理论所产生的历史、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可以启发我国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的思路,我国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必将是符合我国自身社会因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赵芝华 《学理论》2014,(9):52-53
建设两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党在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重大创新和贡献。"两型"产业中的文化产业对"两型"社会的发展又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促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由依靠物质,环境等不可再生性资源向依靠智力,知识,技术等可再生性资源的转变;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环境损耗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转变;开拓了文化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并且有利于发展和扩大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加大就业渠道的扩展,利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1)
社会组织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现阶段我国社会组织成长的土壤肥沃,发展势头良好,发展空间不断提升,数量急剧增多。但管理体制创新和资金来源成为新时期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突出因素。改变旧有的社会组织生存环境,弱化现有的双重管理体制,从单一的捐赠模式向跨部门联盟、"枢纽型"社会组织等模式转变,拓宽筹资渠道,繁荣社会组织发展,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生活和国家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得社会建设领域具有了多方面的全球化性质。在这个开放的世界中,"中国问题"不再是孤立的"中国的问题",在社会建设中要以全球化视野作为我们考察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日趋完善,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的"中国经验",它们既是对中国现代社会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