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期待可能性理论对刑事立法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刑事立法应当融入伦理价值判断,应当关注弱势群体方面。在具体的立法设置上,不宜在刑法总则中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可以在分则中就一些具体问题作出规定。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司法实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是,要求法官应当具备衡平观念,在案件的具体裁判中倾注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6)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司法体制改革,法官员额制作为改革的主要举措之一,是我国法院推行法官职业化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于民族地区的双语法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双语法官现状,发现在此过程中主要存在缺乏对双语法官现状的调研、双语法官职责定位不清、双语法官队伍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并由此提出三条主要路径:一是继续深化对民族地区双语法官现状的调研。二是明确双语法官的职业属性,解决"混岗"问题。三是加强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实现法官人才队伍向精益化方向迈进。在法官员额制改革初期,希望本文能做一些尝试性的开拓工作。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7,(1)
<正>【提案背景】基层法官隐性断层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长效培养机制形成窠臼,人才选拔僵化,法官轮岗频繁无序,削弱接班人的培养;二是基层法官在职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不能"按需定制",培训形式"千篇一律","青年法官导师制"形同虚设。【具体建议】1.分类选拔梯队人才。按照刑事、民事、  相似文献   

4.
法官预断是刑事审判中容易出现的消极现象。法官预断具有预裁判性、认识片面性、跨诉讼阶段性、难根治性等特征。我国现行案件卷宗移送模式存在先天不足,庭前会议制度不够完善,庭审形式主义色彩较浓,新闻舆论造成不当影响,制约了法官预断阻却效果。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必须增强独立审判意识,探索庭前审查与法庭审判分离,提高庭审对抗性,规范媒体宣传。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
新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做了系统的修改,如赋予被告人审理纠纷程序的选择权、强制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增设审限例外情形等,这对在保证公平前提下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此次修改仍存在程序单一、缺少回避规定、审限起算时限模糊等问题。通过分析此次简易程序修改的原因、修改不足,提出完善简易程序的建议,以期对简易程序的更加完善起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志 《理论导刊》2003,(10):48-49
学术界关于沉默权的含义有过激烈的争论。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享有的针对侦查人员、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保持沉默或者拒绝陈述的权利。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重要保障。沉默权体现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民主,是司法文明的必然要求和人权司法保障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付其运 《理论探索》2011,(4):128-131
判文解释是指法官审理案件时,在裁判文书中就如何具体适用法律作出的解释。法官在判文解释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法官的良心是判文解释的内在支点,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是判文解释的外在支点;民意在判文解释中居于基础地位:判文解释需要社会公众参与,社会公众参与赋予判文解释强大的民意基础。在刑事司法中,构建法官、民意与判文解释的和谐关系,要在思维方式上从"唯一正解"转向"和合建构",在解释模式上从"独白"转向"对话",在实践操作上从立法式的司法解释转向司法的判文解释。  相似文献   

8.
对于刑事存疑案件中曾经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赔偿问题,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本文认为对刑事疑案应予赔偿。其理由:一是有司法解释作为依据,二是符合《国家赔偿法》内在的意旨,三是彻底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四是符合现代各国赔偿原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刑事政策对刑事审判的意义重大,它不仅影响刑事审判的价值目标取向,而且对刑事审判具有强力的制约作用,同时其精神也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题中应有之义。但重刑的、非理性的、越位的刑事政策会导致审判活动偏离刑事司法价值,造成司法不公,破坏诉讼法治。当前,应着重对刑事政策重新定位,使刑事政策沿着法治化的轨道运行。重塑刑事政策的价值观,恢复公正的刑事审判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潘怀平 《理论探索》2013,(1):117-120
走进乡土、驻扎乡土,成为乡土法官,是我国农村社会独特的法律现象.乡土法官城市化的基本现状是:履职方式趋向城市化,履职场所向城市扩展,居住地由乡下向城镇转移等.乡土法官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土法官的“朴实司法”作风逐渐丢失,乡土法官“坐堂”履职倾向严重,乡土法官重法条轻地方性知识的倾向严重等.建立城区法官与乡土法官联合办案机制,基层法官与司法协助员互动工作机制,培养初任法官乡土化的长效机制,基层法官“走庭”与“驻庭”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是乡土法官城市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协商型刑事裁判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传统的刑事裁判模式中,法官依靠国家强制力作出裁判,而无须征得控辩双方和被害人的一致同意,这种裁判模式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的弊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这些弊端无论是对于国家司法权威的形成,还是对于社会纠纷的平息,无疑都是一种致命的伤害.因而针对这些弊端,引入诉讼调解机制对我国传统的刑事裁判模式进行改造,构建新的协商型刑事裁判模式,不失为一个大胆而又富有创新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司法环境,是指与法院刑事司法活动有关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司法前提、司法主体、司法文化环境、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等一系列影响刑事司法活动的因素。良好的刑事司法环境有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但我国刑事司法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加强法官队伍建设,通过自身工作增强司法公信力,理顺司法权和政治权的关系,实现政治影响刑事司法的程序化与合理化,全面建立司法救助制度等措施,可从根本上能动地改造现有刑事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施亚芬 《学理论》2012,(32):157-158
在刑事审判中,法官应正当行使自由裁量权,包括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合法原则、合理原则、程序公正原则、利益平衡原则。法官正当行使自由裁量权具有弥补立法局限性和最大限度地促进司法公平、正义目标在个案中实现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中,刑事二审开庭率低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个突出问题。将"刑事二审开庭率"作为一个主题单独提出,通过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的二审开庭情况进行对比性研究,发现法律未强制开庭是制约二审开庭的技术因素,法官不愿意开庭是限制二审开庭的理念因素,二审不以庭审为中心是根本影响二审开庭的价值因素。刑事二审是否开庭已不仅仅是立法层面的问题,其牵涉面早已超出了制度本身,在庭审中心未确立之前,二审开庭率难以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刑事简易程序在国内外已被广泛运用。根据《布莱克法律词典》的解释,简易程序(Summary Proceedingor Summary Procedure)是指凡不经过检察官起诉、陪审团定罪或者普通法政策程序所要求的其他程序,法官直接以迅速、简单的方式处理争议,解决案件,并做出裁判的任何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的法官遴选程序是选出高素质法官的保障,对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正义具有重要意义。现行法官遴选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法官遴选地方化,各级法院在法官遴选上"各自为政";遴选标准模糊化,四级法院法官任职资格无实质差异;遴选程序公务员化,未确立科学的法官遴选程序。其原因在于:法院地方化倾向突出,司法权依附地方权力;法官管理行政化,人事行政程序复杂;法官员额制度未获落实,逐级遴选缺乏制度支撑。构建法官逐级遴选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健全符合法官逐级遴选制度内在要求的配套制度,科学设计法官任职资格、考评方式,严格规范法官逐级遴选程序。  相似文献   

17.
高东林 《学理论》2010,(26):133-134
中国社会几千年沿袭一元统治体制,刑事和解扩大化破坏了这种统治的基石,无奈的"被和解"人群势必转而寻求政府外的强权保护。刑事和解扩大化强化了本就权力过剩的法官的自由栽量权,导致司法权乱用。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刑事和解"制度都仅仅适用于那些没有危害到社会的根本秩序、不至于危害到众多不特定人的轻微刑事犯罪。  相似文献   

18.
刑事冤错案是刑事诉讼必然要承担的风险,那么如何更好地完善刑事冤错案的预防、发现、救济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修正的国家赔偿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然而我国的刑事赔偿制度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不可回避,如:死刑适用所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精神抚慰金规定过于原则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刑事冤错案赔偿制度的完善,文章立足于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刑法用语的明确性、严谨性和周延性,是刑事立法在语言上的要求。作为历次刑法修正中变动幅度、力度最大,也是最为全面的一次,《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成为我国刑事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今后的刑事司法活动产生深远影响。但是也应当看到,《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语言的规范性方面还存在某些不足。其中,总则部分的管制刑修改、累犯修正和免除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的刑法用语存在一定的问题,分则部分的危险驾驶罪、持有伪造的发票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和盗窃罪之立法语言也存在可商榷之处。基于刑事立法的语言学视角对《刑法修正案(八)》中的具体条文进行批判性分析,有助于我国刑事立法的科学化和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控辩平等是现代刑事司法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证,是现代法治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是人权保障的要求。但是,我国刑事司法中控辩双方却存在诸多不平等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其控辩机制逐一进行剖析,以构建我国相对完善的控辩平等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