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久刚 《前进》2013,(3):29-31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全新的视角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十八大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准确把握十八大报告全新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历史方位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是确定党的奋斗目标的前提。毛泽东依据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很有价值的探索,取得了成就;邓小平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点的深入研究,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江泽民坚持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锦涛进一步强调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发展的过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发挥了开启作用。基于对历史实践的深刻反省,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给出的一系列回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概念以丰富的内涵挺立起来,成为贯穿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原创性成果。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的30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化过程演绎了同一个理论主体形成和成熟的思想发展逻辑。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邓小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概念,搭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继承邓小平留下的思想和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和概括,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和目标的统一,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发展过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几者之间具有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成为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机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全社会共建的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发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为实现人类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成于邓,发展于后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大体经历了同样的过程。毛泽东是探索的先驱者,有进展但没能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文化大革命后,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束缚、总结经验、探索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期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观的重大创新。其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观创新方面有着很多突出的贡献。它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历史方位观的创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观的创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观创新,深化了我们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使党在理论、路线和纲领上,进一步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大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系统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要认真解读,全面贯彻,自觉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进一步做好人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问题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围绕这一基本命题,邓小平解决了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一、围绕生产力,指明了社会主义本质,揭开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之迷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其中,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更具有基本性。因为只有正确认识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才可能按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去建设社会主义。我国从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长期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完全…  相似文献   

13.
辛永周 《天津人大》2006,(12):18-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履行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职能,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宝顺 《前进》2006,(3):4-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前不久,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这次会议,就是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5.
谷炜江 《前沿》2011,(16):30-33
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社会主义实现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在经历了一个从统一性到多样性的认识发展过程之后,指出了不同社会状态实现社会主义的不同历史路径;为了在理论上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状况,勾勒出了未来社会的一个图景,对未来社会形态的基本轮廓和特征做了多方面的阐述。在社会主义实践全面展开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和晚期社会主义思想的梳理,再次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厘清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一定会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宗友 《前沿》2008,(12):44-47
全球化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淡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弱化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模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鉴于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住;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赵元明 《人民论坛》2013,(7):198-2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指向是坚守社会主义制度,这与马克思主义精神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对坚守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认同及其精神支撑和动力支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认同和维护。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但苏联的解体并非由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相反,正是由于 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苏联才发生政治剧变。因此,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社会主义失败了。只要中国不倒,社 会主义在世界上将始终站得住。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主义必将最终代替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9.
30年前,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如何认识、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人地研究和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创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