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对约三年内先后出现的3个类似疑案的研究,笔者首次发现了这类犯罪是除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之外的又一种“不完整一罪”犯罪形态,遂将这类犯罪称为“继任犯”,首次提出了“继任犯”理论,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刑法理论和规定背景下对“继任犯”定罪乱、处罚乱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内金融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类金融"、"准金融"业态发展迅速,在满足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业界情况十分复杂,监管又明显滞后,相关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导致涉众型经济犯罪、不安定因素频发,严重危害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分析"类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存在风险及管治难点,并探索对"类金融"的风险防范和治理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校园贷"类P2P平台与传统借贷和信用卡相比,具有门槛低、零首付、额度大、放款迅速和快捷方便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风险,并会进一步衍生暴力逼债、高利贷、非法经营、交易欺诈等违法违规问题。应切实加强"校园贷"类P2P平台监管,明确P2P平台监管主体,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全面排查风险,强化宣传防范和分析预警,开展专项打击,督促"校园贷"类P2P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守法经营,堵塞监管漏洞,推进"校园贷"P2P金融服务平台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4.
"校园贷"类P2P平台与传统借贷和信用卡相比,具有门槛低、零首付、额度大、放款迅速和快捷方便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风险,并会进一步衍生暴力逼债、高利贷、非法经营、交易欺诈等违法违规问题。应切实加强"校园贷"类P2P平台监管,明确P2P平台监管主体,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全面排查风险,强化宣传防范和分析预警,开展专项打击,督促"校园贷"类P2P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守法经营,堵塞监管漏洞,推进"校园贷"P2P金融服务平台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5.
“邻避”行动的社会生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国内的经验看,"邻避"行动既非居民的情感宣泄,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分配不公的必然结果,不同类型的邻避行动有着迥异的生成机制。经济理性、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三种行动逻辑分别主导着污染类、风险集聚类、心理不悦类三种典型"邻避"行动的生成过程。而社区压力与从众心理、社会信任缺失与无效的风险沟通以及居民过度的风险想象等社会心理与文化因素的联合作用让孤立的"邻避"行动演化为群体性"邻避"冲突成为可能。有关部门要清晰界定经济补偿方式的适用范围,切实尊重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权利,逐步恢复社会信任,化解"邻避"冲突时更多地考虑并满足居民的价值与情感诉求,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对外经济合作当中。"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面临诸多国内、国际及其他转化类法律风险。对海外投资行为进行法律风险揭示、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风险预警等方面的管理,从而最终确立"一带一路"战略下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当前中央企业经理团队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讨论了中央企业经理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中央企业经理团队建设的实际,从"规范管理流程、加强选拔培育、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激活继任和退出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改进和加强我国中央企业经理团队管理的思路与举措。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层面的内容,还有绿色维度。为了建设绿色的"一带一路",我们要坚持环境风险预防、环境风险差异化管理、环境争端协商解决的原则,同时要建好环境类基础信息平台,便于企业了解各国环境标准、环境法规、环境职能部门、与环境相关的宗教、文化等。此外,加强具有国际眼光的环境新型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塑造和传播环境上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以保障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国内外多种冲突交互作用的视域,将基于国际视角的"反恐处突"议题与基于国内视角的"综治维稳"议题结合,形成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向.不同性质矛盾交织社会安全事件具有多种因素交织的显著特点,中国社会综合性风险有着多源性的渊源和演变规律.在特定时空中,多风险聚散联动、特殊安全问题突出、区域性社会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爆发不同性质矛盾交织社会安全事件难以预测和完全控制.应从战略、战术层面和务实角度,探索新形势下应对和处置不同性质矛盾交织社会安全事件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风险社会理论的提出,风险刑法理论由此产生,并成为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备受关注的理论议题之一。但建立在错误理解风险社会理论基础上的风险刑法理论曲解了风险社会中"风险"的真实含义,混淆了"风险"与"危险"。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具有系统性、不可知性和两面性的特点,单纯依靠刑法是无法化解的。虽然刑法对于预防和降低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在风险社会下,"风险"的化解更需整个社会治理手段和功能的理性配置,风险社会下的刑法仍应坚持谦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