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李志军 《南风窗》2011,(7):79-79
对于全球数千万的投资者来说,有一封信就像你一年一度的情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不允许自己错过——只因为执笔的老头叫巴菲特。巴菲特,全世界第三大富豪、也可以说是史上最成功的股市投资者,每年都会给他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们写一封信。最新的致股东信不久前出炉。对于所有那些没有投资伯克希尔的人来说,信中往往会蕴含一些宝贵的"投资经",今年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忽如一夜动漫来在成都一家上市公司的袁锐最近出差华东比较多。“现在各地对动漫非常看好,纷纷在这上面投入,我们公司里有闲置资金一直想找地方投出去。上海、杭州5月份都有动漫方面的展览,我就要不断地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投资的,最好找一个现成的公司收购,这也是上面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佚名  冯国伟 《法制博览》2008,(14):30-30
我有一个朋友,一直想发财,但运气太糟,首先在一个做房产的骗子公司那里套进了好几万,接着又落入一桩非法集资案的陷阱。最后,他又投资一个果园,但没多久就发现他的经理卷款去向不明。  相似文献   

4.
石勇 《南风窗》2013,(20):42-44
今天的中国政治、社会结构,可以给年轻人受挫的世俗化理想,以及更年长一些的人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想象以一个什么样的出口呢?一个人要彻底弄死他的自我的话,是绝对不可能的—理想也是如此。但在今天,说到"理想",已然是一种社会隐痛了。这正暗示了某种秘密:"理想"在今天的命运,大概就是无数年轻人—无论他是大学生、白领、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公务员—以及这个社会的命运,反之亦然。被压抑到内心深处的"理想",它所指向的现实,还有未来,似乎隐含着某种玄机。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后来到美国西部,他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人生地不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想起了大作家马克·吐温。年轻人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化敌为友     
鲍尔温交通公司总裁福克兰在年轻的时候,由于巧妙地处理了一项公司的业务而青云直上。当时他还是该公司一个机车工厂的普通职员,由于他的建议,公司买了一块地皮,准备建造一座办公大楼。在这块土地上的一百多户居民,都得因此而迁移它处。但是居民中有一位爱尔兰老妇人,却首先跳出来与机车工厂作对。在她的带领下,许多人都拒绝搬走,而且这些人抱成一团,决心与工厂周旋到底。福克兰对公司当局说:“我们一定要将这办公大楼在预期内建造起来。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一纠纷,使这些住户搬走,就得费时费钱,不知何年何日才能打赢这场官司。我们也不能用其它  相似文献   

7.
林叔是个老广州,对在街头被陌生人拦住早已不感到奇怪.但今天仍然有些糊涂了:面前这位佩挂胸卡的俏丽小姐既不给他派发宣传单,也不向他递小商品。更没有在他耳边低语“要不要发票”或“港纸有冇”,而只是想“问几个问题”。他看到对方胸卡上写着“××市场研究公司访问员”,便忍不住低声咕哝了一句:“不是报馆才有访员吗?怎么公司也有……”1995年3月,一项由中、日以及香港数方合作的“中国内地188个地级以上城市投资环境调查评价结果”正式发布:在外商所评价的18項投资环境要素中,“市场研究服务水平”得分仅高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居倒数第二位。外商们坦率地指出:中国投资环境中的最薄弱之点,不是人们经常呼吁的法律保护、政府办事效率或政策稳定性,而是还不为国人所熟悉的“市场研究”! 无论是林叔的“遭遇”,还是外商的评价,都表明:一种新兴行业正凸现于南方城市的市场舞台之上——这就是市场研究业。  相似文献   

8.
道尔是一家拥有千名员工的大公司的职员,在这么大的公司中,他一直为自己得不到提拔和重用而懊恼. 一天晚上,他正要到地下储藏室去取东西,突然停电了.他去找蜡烛,没有找到.正当他无计可施的时候,他所触动的一张音乐贺卡响了起来.伴随着悦耳的声音,有光亮从纸片间漫溢出来.他打开贺卡,发现灯的光亮并不弱.他想,可不可以带着它去地下室试一试呢?果然,在黑暗的地下室里,贺卡的光更加炫目,借助它的光亮,他很容易地找到了他要找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闯进来一匹“黑马” 1976年春的一天,香港某大厦二楼的一个房间里。门打开了,一个身穿工作服牛仔裤的年轻人急匆匆地闯进来。一看,不对劲,里面已不少人,一个个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低头望,只有自己穿的是工作服牛仔裤,真有点不是味道。他是被一段奇怪的招聘广告引来的:“阁下对目前处境感到不满,如希望有所改变者,清到香港××中心二楼一谈……”真怪,谈什么,没说明;公司的名字,也没有。越怪越要弄个水落石出。他向老板说了声“要去看病”,穿着工作服就跑出来了。等着等着,从早到晚,比他迟来的人一个个都走了,他问接待小姐:“我很早就到了,怎么还轮不到我呢?”“耐心等待吧。”话也不多说,接待小姐只用眼梢瞟一瞟他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一网友用电话叫了出租车,上车后问司机师傅为什么不装叫车软件?他说以前也装过,一次在医院门口看到一个老人叫不到车,但他接的单是旁边的年轻人,不能毁约只好接走年轻人,一路非常愧疚,随后卸载了软件。他说如果都用软件老人就叫不到车了。科技改变了生活,但似乎缺点什么……  相似文献   

11.
马云 《法制博览》2011,(10):58-59
一个多月以前我去台湾,在一个餐桌上,有一批年纪很大的企业家,头发都很白了,每个人都大谈创新,怎么创新?边上有个人跟我讲,台湾有希望,我想这么大年纪的人还在创新。后来我说台湾没希望了。假如七八十岁的人还在创新,我们问题就大了,他们不相信年轻人比他们更会创新,其实他们应该是尽全力去努力帮助年轻人去创新,建个平台扶持他们创新、帮助他们创新。所以我们认为比年轻人更聪明,那灾难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九斗 《法制博览》2009,(15):60-61
话说唐朝开元年间有个饱读诗书的儒生老李,想出名想疯了,每天举个包金镶钻波斯进口的放大镜屋前屋后找亮点,可是全家老少十几口就这么不争气,任凭他怎么折腾,都没有一处可圈可点的。就在老李几近绝望之时,他六岁的女儿李季兰看着蔷薇花架诗性大发,吟道:“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老李的脑中灵光一现:“架”与“嫁”谐音,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做得出文章来,遂喜极而泣,连连点头:“李家的祖坟总算冒青烟了,出名有望。”  相似文献   

13.
一位名叫富兰克林·费尔德的人曾精辟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么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紧凑的年代里,人们似乎每天都没有充余的时间去做完想做的事,所以许多念头就此打消了。但世界上仍有许多人用坚持每天至少挤出一小时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事实上我注意到,往往越是忙碌的人,他越能挤出这一小时来。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  相似文献   

14.
石破 《南风窗》2014,(11):10-10
<正>我的一位朋友,当过老师,编过杂志,后转行当了基层税务所所长。他说,基层税务部门的工作,高中生来干都绰绰有余,而他这个所长因是知识分子出身,就想倡导一下"文明执法"。但他很快发现这条路很难走下去。"基层税务文化和我理想中的东西差得很远。"这位朋友说,"你以文明态度对待纳税人,他以‘潜规则’对待你。你要对他文明礼貌,执法就无法完成,税都收不上来。只有你手段残忍点儿、厉害点儿,他还能服你,说‘这人行,有本事’!反之,他说你是‘书生’,说你‘没手腕’,不理你。"税务所长的"文明"热情迅速冷却下来。显然他弄错了一件事情,就是以为"文明执法"会令征税过程更顺利,双方  相似文献   

15.
李志军 《南风窗》2012,(22):67-67
撰写"开心投资主义理财专栏"已经快3年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开心投资的秘诀。也许有些人会喜欢,很多人则不会。你可能觉得它讲的东西太基本了,太不现实了,或太平庸了——甚至还会有一些更糟糕的评语。你想说什么都行,看不看都可以,把文章保存下来或把它扔到一边也都由你。我无所谓。无所谓,这就是投资者的第一个开心秘诀:不要理会别人怎么想。不  相似文献   

16.
实物代门票     
在阿拉斯加,有一个海滨渔场。它离城较远,周围又没有娱乐场所。渔场老板灵机一动:如果在这儿开一间电影院,一定会观众盈门。于是他投资开办了一间电影院。  相似文献   

17.
他一夜难眠,1983年2月,这是一个海南之夜。仅仅为了反复思考一个下级的不同意见,仅仅是一个海岛上的几个开发性项目。作为总书记,他已经说了:不,国家不投资了,海南自己解决吧作为下级,那位海南行政区负责人力争:不行啊,这些项目,国家不投资,海南根本无力开发。领导说了算,一锤定音吧?但这位领导是耀邦。天亮了,他主动走向那位下级,说:我昨晚一夜没睡好。我想过了,国家还是应该投资,就投资3000万吧。  相似文献   

18.
张威 《工会博览》2014,(31):58-58
“加油,产投!加油!”随着主裁判一声哨响,北京地铁工会第三届“萨伯维”杯足球比赛正式拉开序幕. “嗨,你又来啦!”球场上刚一露面,就有不少“对手”主动打招呼.身为供电公司主力的张磊,已是此项赛事的“老面孔”,他把大赛视为宣泄工作压力的最好选择,“公司里有许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许多人都特别喜欢踢足球.可是比赛机会却不多,每四年一次的‘萨伯维’不能错过!”虽然前两届球队成绩一般,今年他们却是有备而来、信心满满:“一个足球、一场比赛,既能交到朋友,还能锻炼身体.各公司都很支持,一定要加油。”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从老家邯郸来北京,在顺丰做收派员已经快10年了。想都没想过,现在社会这么重视、关心我们快递员,在乎我们快递员想什么、怎么想。这让我作为一名一线职工,特别感动和自豪。来北京这些年,我一直在北航周边的社区工作。最早我的区域每天收不到20件,现在每天平常就100多件。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们每天都特别忙。可同时一想,我们这么忙,就说明大家的生产生活都没停下来,大家都还在努力,我们也特别骄傲。  相似文献   

20.
站在写字台边的那个老人正在发怒,纽约电话公司的年轻调查员伯罗姆坐在他的对面,不知说什么好。原来这位怒气冲冲的旅馆老板,写了一封极其严肃的信——一封充满抱怨意见的信——寄给电话公司。公司派伯罗姆专门来调查处理这件事。伯罗姆事后对人说:“他一听我是电话公司派来的人,脸色立刻变得铁青。”伯罗姆的任务是通过调解,平息那老人火山般的怒火。他一边挨骂,一边琢磨着对付这老家伙的办法。最后伯罗姆决定一言不发。那老人把他臭骂了一通之后,伯罗姆讲了几句表示同情的话,老人顿时平静下来。他拍着年轻人的肩膀说:“小伙子,你说得不错,我就喜欢你这样痛快的人。不过,我讨厌你们那个混蛋电话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