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石窟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穆永强  ;张水菊 《前沿》2014,(13):80-84
敦煌莫高窟法律保护体系的确立与完善历经70年之久。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敦煌莫高窟保护机构严格遵守《世界遗产公约》《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等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国内法规,坚持真实性、完整性保护原则,取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0,(6)
正河西走廊最西侧的茫茫戈壁中,有一片绿洲,名曰敦煌。这里是连接东西方的"咽喉之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千百年来,东西商贾、南北僧众,"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造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书写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敦煌故事"。"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调研,首站就是敦煌莫高窟。在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28)
正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在绵延1000多米的崖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735个洞窟,保存了45000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这里就是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画廊的莫高窟。1900年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70000余件古代文献重见天日,引发了世界性的显学——敦煌学。从前秦建元二年(366)到今天,敦煌莫高窟记录了1600多年间不曾间断的丝路历史,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27)
正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眼中,敦煌莫高窟是一个有着无尽资源的宝库,他希望这些敦煌守望者的"保护、研究、弘扬",可以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敦煌、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敦煌研究院坐落在莫高窟东面的戈壁滩上。37年前,20岁的赵声良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来到莫高窟,那年正赶上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1,(27)
正"事实上,莫高窟的出现本身就是‘国际合作’的产物。"尘封已久的莫高窟的再现,使人们惊叹于在大漠深处竟然有如此精湛的艺术,正是它,使人们对敦煌无限神往。每到晚上,敦煌夜市就成为这座城市最喧嚣、最有烟火气的地方。行走其间,游人如织,一个个摊位上的特色旅游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一家家餐馆门前的伙计热情地介绍着令人垂涎欲滴的西北美食。  相似文献   

7.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艺术宝库,从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时起,重新引起世人的关注。保护好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就成为一切爱好文化艺术有识之士的心愿。于右任、张大千、常书鸿等人,就是近代热诚献身于敦煌艺术保护和研究工作的我们所熟知的人。然而最近,我从友人处得知,早于上述几人走进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并宣传敦煌艺术,并四处奔走、上下求索呼吁保护敦煌艺术的,还有一位热血义士,他就是中国著名长卷画大师、诨号“野人、奇人”的李丁陇。  相似文献   

8.
有“世界艺术画廊”之称的敦煌莫高窟自其开窟之后,就一直受到风沙的侵扰。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风沙已经对敦煌莫高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当我们惊叹于一座千古不灭的莫高窟时,我们是否想到那茫茫沙海会不会成为这座艺术宝库的梦魇?  相似文献   

9.
若干年前,曾去过敦煌莫高窟,戈壁中被风蚀尘掩的石窟早已辉煌不再,只留下黄土残壁撼人心魄,令人心酸。那年,朋友邀请我们去与敦煌莫高窟齐名的云冈石窟,没动身之前,心里一直疑虑,云冈石窟莫非也是那样?从山西大同向西16公里,便到了武周山麓,终于邂逅了这东西绵延1公里的石窟。  相似文献   

10.
一个,是在万里远的敦煌坚守了整整50年,用大漠的风沙写就了知识分子的伟大与平凡。一个,是在三尺长的书桌埋首了整整侣年,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传统沪剧的灵动与婉转。一个女子为另一个女子写戏一在那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神秘的莫高窟依偎在敦煌的身旁我梦中的敦煌,岁月流淌千年长千年长呀,我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1,(27)
正莫高窟是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颗明珠。492个有编号的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尊彩塑……她从历史中走来,正在西北的大漠中绽放着迷人的光彩。这个7月,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1.多彩文创莫高窟景区"莫高·和集"文创店内,带有敦煌文化元素的丝巾很受游客欢迎。摄影/鄂璠  相似文献   

12.
敦煌和敦煌学在世界上极盛其名,是因为有莫高窟艺术宝库,有辉煌壮丽的无数壁画、雕塑和文书经卷的存在。当然,我们也无法忘记艺术宝藏发现者和众多学问家的名字。而在这些人中间,有4个名字无疑是最为响亮的,他们就是:叶昌炽、李丁陇、张大干和常书鸿。他们都是敦煌艺术的朝觐者和崇拜者,又都是敦煌文化的保护者。  相似文献   

13.
阳关怀古     
李玉洋 《春秋》2010,(6):61-62
西去敦煌,当然要参观莫高窟,但阳关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看点。阳关的诱惑,似乎更使人心驰神往,如醉如痴。阳关位于敦煌城西七十多公里处,与玉门关南北遥遥相望,因在玉门关之阳而得名。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脆弱的稀世珍宝莫高窟免遭破坏和适度利用 ,使其世代相传 ,永续利用 ,建议省人大尽快制定出台《敦煌莫高窟保护管理条例》 ,以文物法为依据 ,明确阐明莫高窟的珍贵价值、地位和保护范围 ,明确具体地规定管理体制、管理内容、标准责任、执法主体、惩戒等 ,保障莫高窟的保护和使用纳入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1,(27)
正只因为一场蓄谋已久的"说走就走",经历各异,性格、爱好与年龄层次亦各不相同的人竟能共同"履约"40多天——以"员工视角"直面敦煌,在世界文化遗产里上课、学艺。这些"敦煌文化守望者",究竟经历了什么?又体味到了什么?莫高窟的九层楼,总高43米,窟檐九层,是一座形式特殊的高大窟檐,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16.
樊锦诗 《人大研究》2002,(1):110-112
为了使脆弱的稀世珍宝莫高窟免遭破坏和适度利用,使其世代相传,永续利用,建议省人大尽快制定出台《敦煌莫高窟保护管理条例》,以文物法为依据,明确阐明莫高窟的珍贵价值、地位和保护范围,明确具体地规定管理体制、管理内容、标准责任、执法主体、惩戒等,保障莫高窟的保护和使用纳入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的西部,自汉武帝建四郡、据二关到现在已绵亘两千多年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除了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壁画之外,敦煌还因鸣沙山、月牙泉而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27)
正"不要以为是我们回去传播敦煌,都是我们借它的光。我们要懂得反哺,要学会回馈。"詹啸总在强调这一点,每一位守望者在结营的时候和莫高窟的缘分并没有结束,恰恰相反,"守望者"真正的开始是在守望生活之后。在莫高窟期间,每天中午,詹啸都会穿过中寺,去上寺吃饭,那是很多老一辈的莫高窟人习惯走的路线。  相似文献   

19.
学术研究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敦煌学研究也不例外。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的敦煌学 ,与当时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有着密切关系。因此 ,西部大开发将促进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又因敦煌及莫高窟的特殊地位和影响 ,敦煌学研究的繁荣 ,可以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服务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同朋友相约来到敦煌。五月的北方已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但通往莫高窟的路却仍显出特有的苍凉之美,漫漫黄沙无边无际。灿烂的敦煌文化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