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旦漫话     
鲁桥 《民主》2009,(1):43-43
“元旦”一词,逐字而解,元为年之始,旦为日之晨,即一年的第一天。《尔雅·释诂》说,“元,始也”,“旦,早也”。《说文》解“旦”,则更为形象:“日见一上,一,地也。”一年的第一天,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起,阳光普照,霞彩缤纷,诗情画意,足以令人快乐而振奋!由此可见,我国元旦自古就是一个反映四时更迭、万象更新的节日。  相似文献   

2.
押沙龙 《各界》2014,(3):66-69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清代笔记《能静居日记》里有一个记载,和坤将《红楼梦》进呈给乾隆阅览,乾隆读后说:“这本书写的就是明珠家的事。”后来在红学索隐者中,  相似文献   

3.
郭宝昌,在影视圈里被大家尊称为“宝爷”,不仅在他倾尽毕生心血为我们奉上《大宅门》这部盛筵,更在于他宅心“义”厚的待人处事之道。对于众多明星大腕不计报酬,主动支持《大宅门》这件事,郭宝昌说:“我这人什么本事都没有,就是混了一好人缘,大家伙还觉得我这个朋友值得交,帮他一把吧,就全来了。”  相似文献   

4.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5.
陈福季 《各界》2013,(4):2-2
1998年5月14日杨绛在《人民日报》及《文汇报》等许多家报刊同时刊出了《吴宓先生与钱钟书》一文,其中说:“钱钟书在《论交友》一文中曾说过:他在大学时代,五位最敬爱的老师都是以哲人、导师而更兼做朋友的。吴宓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6.
惭愧     
胡兰成《今生今世》里说:“中国旧小说里英雄上阵得了胜或者箭中红心,每暗叫一声惭愧。”一本书里解汉字“惭愧”,说它是“心鬼为愧,心中有鬼也。斩心为惭,斩除心中之鬼,是为惭愧。人若知惭愧,常斩心中鬼,则鬼无处藏无处生。心中无鬼则问心无愧”!  相似文献   

7.
还是两年前的2008年5月,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云南省委在云南保山腾冲召开“艾思奇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研讨会”。10日开幕,上午先去参观艾思奇故居,陈列资料不少。看到一条过去没听说过的材料,这就是台湾归来的马壁老先生说的:蒋介石读过《大众哲学》,并要求蒋经国和台湾军政要员认真读这本书。蒋本人在高层会议上讲1949年丢掉大陆的原因时多次说:我们同共产党的较量,不仅是输在军事上,乃是人心上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张嵚 《各界》2010,(1):48-51
王越,字世昌,河南人,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出生在河南浚县钜桥镇冈坡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身贫农,吃穿住行都跟人家没得比,但是,他却有着过人的天赋。《明史》说他“相貌奇伟”,标准的美男子。而且读书好,过目不忘,业余还爱好读各类兵书。射箭也准,《罪惟录》里说他“多力善射”。  相似文献   

9.
王乾荣 《民主》2009,(11):50-50
评论家阎纲先生近日于《人民日报》发表《说“研讨”》一文,批评了当前流行的所谓“研讨会”的庸俗之风。他举例说:“某领导(在某人作品研讨会)讲话以后。我在上海报纸的报道里看到,他授予被研讨者‘伟大作家’的光环.第二天查对北京发表的讲话全文.这个光环不见了.”  相似文献   

10.
陆伟然 《学理论》2008,(9):91-92
暗示是什么?《辞海》说:“利用隐蔽的形式传达信息”,“接受暗示者,对暗示内容的知觉和接纳,缺少明确的意识。”从创作上讲,就是让人们从不觉中接纳你的所示,谓之暗示。  相似文献   

11.
一、台湾劳工政策与劳资关系的发展 1949年5月19日,国民党在台湾地区实行“戒严”,(《戒严法》规定:“严禁聚众集会、罢工、罢课及进行请愿活动”,凡有“罢工、罢市、扰乱秩序”等行为者,“依法处死刑”。整个“戒严”期间,台湾约有五万人被捕,其中约有四千人被执行枪决。退踞台湾后,国民党长期奉行“反共复国”政策,依赖军事独裁体制延续其在台湾的专制统治。因此,劳工政策也围绕这个中心而制定。  相似文献   

12.
近一年来,“乡土文学”进入台湾电影界,给台湾影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反共片、言情片、武侠片、鬼怪片,由于其内容的荒诞无稽和艺术水平的低劣,已为越来越多的人厌弃。《台湾日报》一次调查说,台湾观众因“武侠片打打杀杀,爱情片表演恶心,神怪片不合情理”,而予拒看。台湾《自立晚报》也说,“台湾影片‘两头主义(即枕头和拳头),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除了‘性’就是‘打’,除了‘打’还是‘性’,实在没有什么看头”。台湾观众为影片的  相似文献   

13.
线天长  吴营洲 《各界》2011,(1):50-54
曹雪芹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大部分是在北京西山度过的。这段时间,曹雪芹没有再写再改他的啼血之作《红楼梦》,以致“书未成”,自己也“泪尽而逝”。而在人们通常的印象里,曹雪芹该是“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其实不是。  相似文献   

14.
星云 《党政论坛》2014,(16):11-11
常有人问:“佛陀会不会骂人?”答案是“会!”只是,佛陀“骂人”很有艺术,例如在《增一阿含经》里,佛陀举出五种人: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善而不乐,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也就是“不像人”。为什么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呢?因为:1.应笑而不笑:经常可见,在大众的场合里,大家在谈天说笑,气氛很融洽、很欢喜,偏偏有人就是紧绷着一张脸,不肯笑,让人觉得很煞风景。这种人往往性格古怪,不随众,甚至个性偏激,行为举止总是跟人不一样,所以在大众里就没有人缘;因为应该笑的时候偏不笑,不能合群处众,因此说他不像个人。  相似文献   

15.
范泓 《各界》2011,(5):71-74
1960年9月4日,台湾国民党当局以“知匪不报”、“为匪宣传”等莫须有罪名将《自由中国》半月刊发行人雷震逮捕入狱,成为台湾战后历史上的黑暗一页。迫于社会各界压力及雷震家人的多次陈情和呼吁,42年后,这件政治冤案终获平反。2002年9月4日雷震被捕纪念日这一天,台湾“国史馆”正式出版《雷震案史料汇编》两册,当年所谓“雷震等人涉嫌叛乱案”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6.
魏天样 《理论视野》2008,(12):50-51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撰稿人卢梭,以其说真话和卓越的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而著称于世。他曾坦言:“只有对伟大,对真实,对美好的热爱才能激发起我的才情。”他在撰写《忏悔录》时说,他要“以一种没有先例的真实性来使这本回忆录成为一部无出其右的作品”。该书末尾第—句是“我说的都是真话。”为此,卢梭赢得了世人的称誉。  相似文献   

17.
快乐     
钱钟书 《党政论坛》2008,(18):56-56
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的《诗人日记》,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他说.在法语里,喜乐一个名词是“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是同样的意味隽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所以我们又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  相似文献   

18.
余敦康 《民主》2006,(10):32-33
《周易》的智慧在于和谐《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个智慧是什么呢?就是“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像是一个大海绵体,能够把各种不同的东西整合为一个整体,早在尧的时代就开始这种整合了,经过了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战国,华夏就正式形成了。春秋战国,虽然是百家争鸣,互相之间也斗得不可开交,可是到了汉代又整合了。这就是《周易》说的:“一致百虑,殊途同归。”《周易》的智慧,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其核心价值,可以用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名字来表示。什么意思?就是和谐,“太和”是最高的和谐;“中和”是…  相似文献   

19.
杨澜 《党政论坛》2013,(22):50-51
我前后三次采访台湾“云门舞集”现代舞团的创始人林怀民先生。第一次是在1993年,《正大综艺》是第一个把台湾从北到南“走透透”,系统介绍台湾风土人情的节目。我在台北郊区长满荒革的山上采访林怀民时,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4,(4):56-59
钱钟书的《围城》里就有这样的桥段:方鸿渐在欧洲留学,4年间换了3所大学,最终从爱尔兰骗子的手中买了一个克莱顿大学的假文凭……从方鸿渐到唐骏、乐嘉、姜昆、张建华……海外野鸡大学的桥段于国人早已不陌生。近日,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援引美国大学一项统计数据称,美国“野鸡大学”泛滥成灾,而中国成为其最大的受害国,美国的野鸡大学每年的学位证书95%给了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