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哲学与文化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括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哲学特点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哲学对民族传统道德、传统宗教、传统艺术以及在族际文化交往方面的解释功能,进而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哲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南方民族文化的类型、层次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4种文化类型,检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与现代化要求 不相适应的方面,指出现代化进程引起人们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趋同性和系文化是各民 族文化变迁的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3.
袁华亭 《理论月刊》2010,(6):99-102
受现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而发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势必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旨在厘清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转型的认识,并在文化结构视域中,分析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现代体育如何相互融合并协调发展,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条件下的转型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考察研究,分析认为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市场潜力巨大,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对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焦克源  王瑞娟  苏利那 《前沿》2008,(11):146-149
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在迁移人口的同时引起了民族文化的变迁。从人口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理论思辩的研究方法,在对内蒙古孪井滩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蒙古族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考察表明,蒙古族文化在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均表现出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刀洁 《今日民族》2012,(9):32-35
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拉祜族乡顶青村委会哈备村的哈尼族,周围杂居着傣族、壮族、彝族、瑶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文化权利在国际人权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少数人群体(包括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本文将其称为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文化自由包含于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之中,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又包含于集体文化权利之中。由于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因而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应成为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核心,即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手工制品已逐渐成为阿巴嘎旗的一个文化符号、民族群众发家至富的一种途径、旗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但是,少数民族传统手工制品进一步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继续发展好少数民族传统手工制品事业,关系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其传统的经济文化形态正在发生变迁,这也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改变。文章分析了传统经济文化形态现代经济文化形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指出经济文化形态变迁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以及传承环境发生改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经济文化形态变迁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析网络文化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化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同样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新的世纪,我们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探讨网络文化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及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罗连祥 《人民论坛》2013,(2):184-185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近年来在农村城镇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造成少数民族文化主体丧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要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加大对民族文化主体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2.
李世书 《创造》2003,(7):46-4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文明的同时,少数民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它是民族诞生时即同时并存和依赖着的精神世界的东西。从广义上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生活习俗、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历史发展和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值得对外传播和推广。随着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被翻译为英语并对外传播。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英译不仅需要译者掌握相关的专业词汇,而且需要译者运用一定的翻译策略来诠释文化的内涵。论文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翻译的难点,探讨了文化全球化时代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英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面临全球化浪潮中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以及现代性文化的全面扩张,传统、古朴的少数民族文化正经历着嬗变、解构,甚至走向消亡,人类文明的赓续与进步陷入严重危机,而传统"管理"的逻辑思维也进一步导致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涵和社会功能被遮蔽掩盖。站在"文化治理"的宏观视角,从理论指导、价值引领、体系保障、动力机制和法制保证五重维度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构建合理路径,从而回应社会对其健康发展的理性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温和琼 《前沿》2011,(6):126-12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如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这一潮流中争得一席之地,为各少数民族文化留住文化根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进一步唤醒其文化自觉,强调凸显东方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发展内涵;民族地区是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应发挥其地方优势,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历史地传承和批判、现实地发展和创新、积极地传播和交流的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苏翔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96-100
空间环境孕育和成就了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在地文化沉淀下来后,则成为环境的象征符号并反作用于空间环境。在设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空间和环境中新的活动、形式乃至构成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生发的土壤,观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特征,尊重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文脉与当地空间环境交互的特点,才能使黔北傩戏的活力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在开辟新的黔北傩戏传承思路时,应当以当代黔北傩戏的发展需求为要义,创造一个满足当代人对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深交互、产生需求的环境,利用当代媒介环境的需求来启发社会活动,并塑造与人的需求、文化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环境和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范式"这一角度,对于当前学界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问题的部分理论模式提出质疑,进而指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继而分析了当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遭遇断裂及其成因,最后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关于正确定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正确定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从民族学、文化学、体育学等多学科角度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逻辑方法展开了研究。得出 :“所谓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就是中国 5 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中 ,本民族原创或虽从其他民族文化中引入 ,但已经历了明显的文化改造、已与本民族文化充分融合、并流传已久的 ,以身体活动为形式 ,以追求身心与精神健康为目的的活动中 ,表现出来的主观意识、客观意识和有意识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唐志君  覃小林 《前沿》2008,(6):85-88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潜在价值。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其自我保存与现代化变迁之间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张力关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和谐文化为目标,发展先进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20.
邱仁富 《前沿》2010,(1):76-79
多样性文化共生要注重传统的模式及其给当代社会的启示。少数民族地区多样性文化共生发展的模式主要包括:主、客模式;冲突——妥协模式;由边际共生走向中心共生的模式等。这些模式反映出了在远离国家政治中心的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传统交往模式,这种模式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许多负面影响。新时期,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必须积极借鉴传统模式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