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是以反文化“围剿”斗争为核心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领导文艺运动取得胜利的重要篇章。毛泽东说过:“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其中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力的地位,为什么文化‘围剿’也一败涂地了?这还不可以深长思之么?”这个国民党统治区域内“最奇怪”的现象,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具体的研究和总结。笔者认为,左翼文艺运动在1931年底有一个策略上的重要转变,这一转变对于取得反文化“围剿”的胜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瞿秋白在这一转变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史斯特 《党史纵横》2014,(10):59-60
正瞿秋白是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兼具政治家和文学家双重身份,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文艺批评家,甚至被国外学者称为"中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从1931年至1933年,瞿秋白和鲁迅等一起领导左翼文艺运动和文化运动,写下了大量文艺理论和杂文作品,创作了新形式的诗歌和曲艺,直接、系统地翻译了  相似文献   

3.
陈家鹦  万霞 《党史文苑》2008,(12):30-34
谢澹如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线上的忠实朋友。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便与冯雪峰结为挚友,是一位充满理想的文学青年;三十年代冒着危险投入“左联”文化活动,曾掩护瞿秋白夫妇渡过危机:瞿秋白、方志敏牺牲后。他又在白色恐怖的社会环境下保存并出版了烈士文稿……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自己珍藏的大量有关鲁迅、瞿秋白、茅盾的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4.
这是70多年前中国现代文坛的一桩“官司”,从中可以引发许多思考。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郭沫若为了加强创造社的实力,扩大文化统一战线队伍,扩大左翼文艺在青年读者中的影响,便很想和鲁迅联合起来,以利于在同一阵营中共同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并已采取了实际的行动。他说: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由于他在我党的领导地位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声望,日本学者从30年代初期起,对瞿秋白的研究就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还在1930年,日本学者铃江言一先生,就把瞿秋白的生平传略写进了日本改造社出版的《社会科学辞典》,1936年,进士桢一郎先生发表了《瞿秋白传》。从一些日文资料上可以看到,30年代初期,日本学者对瞿秋白的著作是非常重视和推崇的。日本左翼学者藤枝丈夫先生,为了纪念中国广州苏维埃革命3周年和全国苏维埃代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年代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瞿秋白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34年2月正式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简称教育部)部长兼该部艺术局局长,开始领导苏区文化教育事业。瞿秋白领导了中央苏区红色戏剧的创作、演出和出版活动,审定通过了《高尔基戏剧学校简章》等一系列关于戏剧活动的规章制度,为苏区戏剧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功绩永载人民戏剧史册。更喜欢做文艺工作瞿秋白虽然很早就开始职业革命家的生涯,但他更喜欢做文艺工作。瞿秋白是中国二三十年代的著名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根据瞿秋白个人的叙述,他自认是"读书种子",  相似文献   

8.
林红 《党的文献》2017,(3):73-78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年代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而且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作家和翻译家。早在“五四”时期,他就表示要成为一个人类新文化的胚胎,为文化革命贡献自己的一切。他由于担负了繁重的党的领导工作和思想理论工作,未能从事文学活动,但他仍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1931年,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  相似文献   

10.
谢澹如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线上的忠实朋友。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便与冯雪峰结为挚友,是一位充满理想的文学青年;三十年代冒着危险投入左联文化活动,曾掩护瞿秋白夫妇渡过危机;瞿秋白、方志敏牺牲后,他又在白色恐怖的社会环境下保存并出版了烈士  相似文献   

11.
《子夜》既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左翼文学的里程碑。鲁迅的《呐喊》曾经显示过二十年代初期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茅盾的《子夜》则显示了三十年代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实绩,巩固了左翼文学的阵地。《子夜》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和以梁实秋为代表的新月派文人,曾经展开了一场文艺论战。这场斗争的是非曲直,本来是了了分明,史有定评的。但由于时越半世,所以今天的人们,对它多已陌生。在一些青年的心中,由于对这场论战的历  相似文献   

13.
刘书旺  刘晓滇 《湘潮》2005,(1):32-34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进步文艺团体,在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繁荣进步文艺创作中,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1936年,左联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宣布解散,成为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要解读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当时萧三从莫斯科寄回国内的一封信便是一把重要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形成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左翼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伟大的功绩。它为中国革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这支新的生力军的,正是曾任中共主要领导人的瞿秋白。 瞿秋白是以特殊身份,特殊关系,对左联做出了特殊贡献而享誉中国现代文坛的。他不是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而是依靠自身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获得左联盟员的尊重成为领导。他在被王明“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排挤出中央政治局后去到上海,恰逢左翼文化运动举步惟艰。出于对革命的投入,对文学的眷恋,对文化扯不断的缕缕情丝,他通过冯雪峰、茅盾结识鲁迅后,积极参  相似文献   

15.
1930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从此揭开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发展的新的一页,使左翼文艺运动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在蒋介石国民党对革命文艺展开的文化“围剿”和对苏区红军展开的军事“围剿”中,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种双重“围剿”时说:“两种‘围剿’都惨败了。作为军事‘围剿’的结果的东西,是红军的北上抗日;作为文化‘围剿’的结果的东西,是一九三五年‘一二九’青年革命运动的爆发。而作为这两种‘围剿’之共同结果的东西,则是全国人民的觉悟。这三者都是积极的结果。其中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力的地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回眸20世纪的中国,无数明星闪耀天空,陈独秀与瞿秋白就是其中两颗极为耀眼的巨星。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五四时期的“思想界的明星”;瞿秋白则承前启后,在30年代初期,中国最黑暗的年代,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冲破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掀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辉煌篇章。 不仅如此,从政治上讲,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从1921年到1927年历任五届中共中央总书记,瞿秋白则在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接替陈独秀,成为党的第二位领导人,他们在党的创建时期和第一次大  相似文献   

17.
本书是夏衍 (190 0— 1995年 )的自传体回忆录 ,主要记述建国前作者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过的文艺领域的历史事件与历史纷争。作者与世纪同龄 ,阅尽人间哀乐 ,其生命档案里 ,装着中国的半部现代史、半部当代史 ,其中所提供的丰富的文艺运动史资料 ,当为研究者所珍重。全书共分七部分 ,而题为“左翼十年”的第四、五两部分 ,对详细了解二、三十年代中共与文艺界的关系 ,尤具价值。书中作者的记事态度堪称严谨 ,不为尊者讳 ,亦不为亲者讳 ,体现了这位历尽沧桑的资深文艺工作者的劲节清操与人格风范。本书由三联书店 2 0 0 0年 9月出版 ,为增补本…  相似文献   

18.
忆胡绳同志     
一新华社播发的《胡绳同志生平》中使用了“少年早慧”四个字,这是很少见的。这四个字用在胡绳同志身上十分贴切。今年春节,我到他家去。他的秘书、也是儿媳的黎钢在座,说到她陪胡绳去看望夏衍时,一进门,夏衍就说:“神童来了。”黎钢说:我这才知道夏衍同志他们把胡老称做“神童”。夏衍和胡绳三十年代中期都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化活动,但两人年龄相差十八岁,所以夏衍完全有资格把胡绳称做“神童”。“神童”,我想也就是“少年早慧”的意思。我听胡绳讲过他早年的事情:他的父亲是个半新半旧的师范毕业生。胡绳入学前,父亲教过他两年,读的是古文…  相似文献   

19.
1929年,上海文坛正处在反革命文化“围剿”的白色恐怖中。然而,一位没参加左翼文化组织的青年作家,却大胆地把毛泽东作为正面形象写进了小说。他就是徐雉。 徐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五四”时期的诗人和  相似文献   

20.
陆茹 《党史文苑》2011,(21):44-46
在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党十分重视国统区文艺战线上的斗争。为了组建一个在党领导下的爱国作家团体,使作家们团结起来,以文艺这个武器反对蒋介石反动政府,征得鲁迅同意后,1929年中国共产党文艺委员会决定,以鲁迅为领袖,以左翼作家和围绕在鲁迅周围的青年作家为核心,组建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鲁迅和周扬都是20世纪30年代初"左联"的创建人,鲁迅为"左联"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那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