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蚌埠地处铁路大动脉津浦线与淮南线的交汇点上,被小平同志称为"中国真正的南北界线"的千里淮河穿城而过.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小平同志对这个淮畔之城格外重视.据史料记载,1949年、1960年、1989年和1992年,他曾先后四次踏上蚌埠的土地,或率部移驻这里,完成"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业;或到蚌埠考察工作,听取市委的工作汇报,对蚌埠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其中,1989年和1992年两次在蚌埠停留时,我当时任蚌埠市委副书记,分管政法工作,曾有幸和蚌埠市委、市政府的负责同志迎送小平同志,向他汇报过工作,并当面聆听他的教诲.时间虽已过去了十几年,但此情此景,仍记忆犹新,宛如昨日.  相似文献   

2.
1949年3月22日至4月4日,渡江战役总前委驻扎在蚌埠孙家圩子,从此,蚌埠在中国军事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就留下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遗迹。蚌埠市委高度重视孙家圩子总前委旧址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去年10月25日,中共蚌埠市委向省渡江战役纪念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关于将蚌埠市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列入省渡江战役纪念馆建设规划的请示》。此项工作事关蚌埠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使人们对蚌埠的重要"红色资源"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特刊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熊清泉 《湘潮》2004,(4):24-24
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南下深圳,路过湖南,作短暂停留。我到火车站迎候他。现在虽然已过去12年了,但是当时的情景和小平同志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  1992年1月中旬,中央有关部门通知湖南省委,小平同志南下深圳,途中要在长沙停车。1月18日,我和省委副书记孙文盛,省委常委  相似文献   

4.
傅志义  明红 《党史纵横》2005,(11):29-31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三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委员谭启龙的卧室,墙上悬挂着一幅邓小平同志为他亲笔书写的横幅“人间重晚情 书赠谭启龙同志”.笔墨生动,遒.劲刚健,令满室生辉.字幅的落款时间是1986年5月13日.这一天,是谭启龙永志难忘的日子.下午4点左右,一辆银白色的轿车向成都市郊—座宾馆疾驰而去,坐在车里的是从四川省委书记岗位上退居二线的中顾委委员谭启龙.这位老共产党.人,今天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正在四川视察工作的邓小平同志要单独会见他.多少年没有单独和小平同志见面了?他记不清了.但是第一次与小平同志见面的情景,在他的记忆深处仍然是那样清晰.1933年10月,时任湘赣省少年先锋总队总队长的谭启龙刚到中央苏区不久,就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部巡视员.他巡视工作到了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邓小平是这个中心县委的书记.在一所宽大的祠堂里,谭启龙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邓小平面容清癯,眉宇间透磨出一股坚毅刚强的神情,目光炯炯.谭启龙早就听说过小平同志一些情况,他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先后领导过广西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是党内很有才干的领导人之一.在担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期间,邓小平更表现了极其卓越的领导才能,中心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12日下午2时30分,中共蚌埠市委、市人大常委会、蚌埠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市辖三县、四区、统战部、台办主要负责人及全市台胞、台属、台商300多人,个个着装整齐,兴高采烈地步入蚌埠电视台演播大厅,这是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蚌埠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蚌埠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蚌埠市台胞台属联谊会承办的蚌埠市台胞台属台商中秋联欢会。  相似文献   

7.
小平同志离开我们了。他生前重视和关怀党史研究工作,曾作过许多重要指示,这里选取几段,供学习。我们要用搞好党史研究工作的实际行动来纪念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8.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3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精力充沛反应敏捷我给小平同志服务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然而,给人的印象全然不像年近八旬的老人。他的精力很旺盛,外事活  相似文献   

9.
李灏 《党的文献》2002,(2):25-29
1992年年初,已88岁高龄的小平同志再次踏上深圳的土地.我作为市委书记,全程陪同小平同志,有幸亲聆小平同志的谆谆教诲.这次小平同志到深圳,既展示了一个伟人高瞻远瞩、胸有成竹的韬略,又体现了一个长者对我们的关怀.陪同小平同志考察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受到的教诲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我在江苏省担任省长,曾两次陪同小平同志视察江苏工作,亲耳聆听小平同志的亲切教诲,使我终生受益,感怀不已。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04,(16)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经 小平会见日本公明党第十三次访华代表团时,明确济特区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圳经济特 提出经济特区要走外向型道路。他说: “我们特区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邓小平同志 的经济从内向转到外向,现在还是刚起步,所以能对深圳经济特区有着很深的感情, 1984年、1992年曾 出口的好的产品还不多。只要深圳没有做到这一步,两次前来考察,指导深圳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 它的关就还没有…  相似文献   

12.
<正>为配合蚌埠市"千干扶千企"活动,蚌埠市委党校制定了《关于组织教师赴企业蹲点调研工作方案》,选取精干力量,分为四组针对当前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分别开展研究。本课题组就蚌埠市落实涉服务型企业发展政策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蚌埠汽车运输集团、安徽神通科技物联网公司、蚌埠绿十字医药连锁、蚌埠华信汽车销售公司、安徽蚌埠后青春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企业进行个别走访和集中座谈,梳理分析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诉求,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后,他的老部下、开国上将陈锡联撰文《追念敬爱的老首长》,寄托哀思,他写道:“小平同志是我敬爱的老首长。我有幸曾长期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尤其是战争年代,他和刘伯承元帅带领我们浴血太行、逐鹿中原、跃进大别山、决战淮海、解放大西南的情景,总在眼前浮现。小平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驾驭战争的雄才大略,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和关心爱护部属的长者风范,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使我永远难忘。”  相似文献   

14.
云山低首,珠水悲泣。在举国哀悼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时刻,我们党史工作者披阅浩瀚史书,发现小平同志在其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曾先后20次以上到广东。或匆匆路过,或辗转作战,或莅临指导,在南粤大地上,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足迹。 1920年9月,时年16岁、风华正茂的小平  相似文献   

15.
令世界折服的外交家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3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亲眼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记忆最深的是他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利比亚  相似文献   

16.
翟文 《学习导报》2014,(17):27-27
邓小平离不得香烟是尽人皆知的,曾有过在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给他递条子,希望他为了健康不要吸烟的报道。后来听说小平居然戒了这一嗜好。小平逝世后,曾为他做过保健工作的陶寿淇教授在追忆邓小平时谈到了这件事的始末。大约是1989年五六月的一天,陶教授去看望邓小平,当时邓小平正在抽烟。陶教授了解小平的身体状况虽无大碍,  相似文献   

17.
江总书记并中央: 近来小平同志病重,作为他的亲人,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我们知道,中央的同志们都很关心小平同志,也与我们一样,已开始考虑有关后事安排。 小平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向来达观,关于他的后事,近年来曾对我们多有交待。为了体现小平同志一生的追求和信念,完美地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根据他的嘱托,我们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小平同志对辽宁有着浓厚的感情,他曾12次来到辽宁,为辽宁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其中,60年代的三次辽宁之行,在辽宁呆的时间比较长,对辽宁的发展作出许多重要指示,指引辽宁人民克服困难、冲破迷雾,踏上自强奋进之路.  相似文献   

19.
小平同志一生情系人民,他对辽宁的建设和发展,也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从1955年11月到1990年6月,小平同志先后十二次来辽宁视察工作,足迹遍布辽宁各地,对辽宁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时值小平同志逝世六周年之际,特发此文以缅怀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他对辽宁各项事业的深切关怀和谆谆教导,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不断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20.
我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的二十四年□李雪峰一年前,敬爱的小平同志不幸去世了,我心中感到非常难过。一年来,每当想起与他一起战斗、工作的情景,总是感到非常激动。我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与他一起工作、相处前后约24年。前一段是从1938年到1949年,后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