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国内政局动荡以及国外风云突变,印尼的通货膨胀问题仍得到遏制,利率正在下降,货币稳定.经济增长保持适中的速度,2004年上半年GDP增长了4.7%,主要是由于个人消费拉动GDP的增长,占增长总数的2/3.同时,由于竞选期延长,持续的不稳定因素使投资活动受到影响.虽然投资是GDP增长的第二大因素(占1/3左右),但印尼的投资形势仍不见有多大起色:投资额与GDP之比仍不够乐观,增长仅为18%,远远低于亚洲金融危机前的30%.  相似文献   

2.
2003年印尼宏观经济稳定,国内经济取得小幅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消费,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有限。如果印尼大选能顺利完成,2004年印尼经济增长幅度可达到4-5%,估计要到2006-2007年印尼经济才能达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80年代中叶开始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钢铁、化学机械、电子、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农药化肥等工业企业逐步建立起来,1991年,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达到21%,传统的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经济增长率年年在7%以上.尽管印尼取得了如此重大的经济成就,但是,苏哈托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印尼的工业化水平相对一些邻国而言仍有很大差距,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为此,苏哈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速印尼的工业化进程.一、致力稳定国内政局,提高印尼的国际地位苏哈托政府清楚地认识到,政局的稳定是国民经济迅速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致力于消除印尼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以维持国内政局的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富有的工商业主与广大劳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种越来越加剧的贫富悬殊状况已成为印尼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印尼与韩国正式建交40年来,双边贸易连创新高,相互投资不断增长,其他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富有成效。尽管仍存在许多困难与障碍,但由于两国政府重视,加上互补性较强,印尼与韩国经济关系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石油工业是印尼国民经济的支柱。七十年代印尼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外汇收入,石油收入约占出口收入的70%和国家财政收入的60%。由于1982年以来油价持续下跌,使印尼的财政收入连年锐减,经济低速增长,发展前景严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印尼加紧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制造业、农业和矿业等非石油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其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一、粮食作物部门,调整政策、生产速度和生产比例。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印尼实行优先发展稻米生产的农业政策,逐年增加稻米种植业投资,使之成为农业投资的重  相似文献   

6.
2012年,印尼政治、经济延续了2011年的发展态势,政治社会形势总体稳定、党派斗争加剧、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在经济方面,在世界经济萎靡和疲软的环境下仍然保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较低的通胀率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2013年,印尼政府仍面临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诸多不确定性,主要国际机构和印尼央行对2013年印尼的经济预期乐观,私人消费和投资仍将成为2013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以及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的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好于2012年。  相似文献   

7.
吴婷 《东南亚纵横》2011,(11):66-70
本文从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长趋势、投资来源国以及产业部门分布三个角度介绍苏西洛执政以来印尼FDI的流入状况。并对这一时期印尼FDI流入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作具体分析,笔者认为投资基础条件的改善、政策法律的完善以及区域合作的深化是印尼FDI流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目前印尼仍存在的主要投资障碍。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园区合作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力抓手。近十年来,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设的海外产业园区发展呈现数量大、类型多、覆盖地域广的特点。本文以中国在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投资建设的产业园区为例,基于2006年至2021年印尼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样本期内产业园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反事实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印尼中苏拉威西省产业园区投资对当地人均GDP和工业对GDP贡献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案例分析表明,中资产业园区通过创造产业集群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有效推动了东道国产业链成长和产业提质升级,显著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国家经济大多数外向度比较大,如泰国出口对GDP的拉动力约达50%,他们的发展容易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2000年美日经济增长态势较好,使亚太地区的对外贸易尤其是电子产品贸易量大幅增加,东盟一些重要国家如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外贸额增长达到两位数以上,分别为35%、24%、21.3%、19.5%、11.5%、11.4%.因而,经历了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洗礼之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逐步走出噩梦,恢复增长.同年上述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4.2%、6.7%、4.3%、7.0%、3.9%、9.0%.  相似文献   

10.
于向东 《东南亚》2006,(2):8-12
近年来,越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01年至2004年,越南GDP增长分别为6·8%、7%、7·2%和7·7%。2005年,越南GDP增长高达8·4%,人均GDP增至640美元。越南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越南近年来吸引外资取得的新成效有着密切联系。2005年12月越南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年内全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58·53亿美元。①这一数字包括年内新项目注册和原项目追加投资。2005年吸引外资比上年增长38%,超过原定计划指标(45亿美元)近30%。全年新的投资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有771个项目。项目数比2004年增长98%,注册资金约40亿美元,增长63%;同时,原有投资项目有5…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国家经济大多数外向度比较大,如泰国出口对GDP的拉动力约达50%,他们的发展容易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2000年美日经济增长态势较好,使亚太地区的对外贸易尤其是电子产品贸易量大幅增加,东盟一些重要国家如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外贸额增长达到两位数以上,分别为35%、24%、21.3%、19.5%、11.5%、11.4%.因而,经历了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洗礼之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逐步走出噩梦,恢复增长.同年上述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4.2%、6.7%、4.3%、7.0%、3.9%、9.0%.……  相似文献   

12.
外国投资增长趋势的变动及其经济背景1986年以后,印尼的外资投资额(指印尼投资统筹委员会公布的批准投资额,不包括石油、天然气与金融业部门的外资投资额,下同)的增长变动趋势如下:1986年8.26亿美元(比前一年下降3.8%),1987年14.84亿美元(增长79.7%);1988年开始出现外资投资高潮,44.09亿美元(增长197%),1989年47.19亿美元(增长7%),1990年87.50亿美元(增长85.4%),高潮持续了3年;1991年转向沉滞与下降趋势:1991年87.78亿美元(增长0.3%),1992年103.23亿美元(增长17.6%),1993年81.44亿美元(下降21.1%),沉滞与下降趋势同  相似文献   

13.
印尼90年代以来的经济状况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印尼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自苏哈托上台执政后,印尼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来,其经济增长持续有力,被世界银行称为“亚洲的奇迹”之一.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印尼已是引人注目的地区经济大国.90年代以来,印尼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表现在:——国民经济平稳增长.1990—1996年期间,印度尼西亚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6.8%,大大高于同期年均增长率为3%的世界平均水平.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增长最快年份与最慢年份的差值仅为1.5个百分点,也没有出现过负增长,即便是经济增长乏力的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也超过35%,这是区别于此前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这说明进入90年代以来,印尼经济的发展质量已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印尼贸易现状及其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对外贸易在中国、印尼的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印尼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出口、投资和个人消费推动的 ,其中出口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印尼以及中国的出口依存度见表1 -1。表1 -1印尼、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与印尼双边贸易发展最快、贸易额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伙伴。2000年 ,印尼是中国的第14大贸易伙伴 ,2001年是中国的第17大贸易伙伴。印尼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而1999年 ,中国是印尼的第5大贸易伙伴 ,2000年 ,是印尼的第4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与印尼…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惊人的。从改革开放的1979年至1990年的GDP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由于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经济增长放慢了速度,但1989年的GDP增长率仍有4.1%,1990年为3.8%。其后的1991年至1996年的GDP增长率年平均达到了11.6%,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至90年代中期成为了“成长的亚洲”的重要部分,其市场规模之大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  相似文献   

16.
1998年3月2日,我所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在京联合举办了《回归后香港经济形势及今后一、二年发展走势》小型学术研讨会。北京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近20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香港1997年经济形势特点达成如下共识:(一)1997年香港经济发展总体上仍保持基本稳定。前三季度由于香港内部需求强劲,经济和投资继续增长,上半年 GDP 增长达6.3%。第四季度开始,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强烈冲击,港元利率大幅上升,香港经济逆转下落,全年生产总值增幅为5.2%,同上年相比,  相似文献   

17.
一、燃油津贴的由来印尼是OPEC13个成员国之一,是世界上原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之一。自印尼独立后,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和出口成为印尼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印尼石油与天然气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80%。进入90年代后,虽然石油与天然气的出口有所下降,但仍占有较大的比例。1994年,印尼石油与天然气出口为105.2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8%。石油与天然气销售成为印尼国家财政预算的主要财源,2002年约占政府总收入300万亿印尼盾(以下称盾,约合331.7亿美元)的29 % ①。虽然印尼是世界上原油生产和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印尼的政治局势总体趋稳,经济主要由消费驱动只获得小幅增长。2003年印尼的政治风险因临近选举而增大,政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只能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乏力,因此,经济增长也只会稍高于2002年,不可能有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9.
除新加坡之外,其他四个东盟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都是农业国家。战后,由于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农业在东盟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才开始下降,在1960至1980年间,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75%降为58%,泰国从84%降为76%,菲律宾从61%降为45%,马来西亚从63%降为50%;同期,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54%降为26%,泰国从40%降为25%,菲律宾从26%降为23%,马来西亚从37%降为24%,而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8%上升为9%,泰国从13%上升为20%,菲律宾从20%上升为26%,马来西亚从9%上升为23%。诚然,农业在东盟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已趋下降,但是,农业目前仍是东盟国家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约有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仍来自农业,各国劳动力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三继续集中在这个部门。1979年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菲律宾为58%,泰  相似文献   

20.
俄经济从1999年起进入了新一轮增长阶段。新一轮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波动较小,持续时间较长,各方面经济指标均有所改善。实证分析表明,剔除石油价格因素后国内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近年来俄国内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投资效率稳步提升,俄经济已经初步具备了稳定持续增长的基础。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石油等自然资源的出口,而且经济增长的动力单一,尚未形成多因素推动下的开放经济增长模式,还存在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