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审时度势,从提出“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转变策略,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建立了广泛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空前胜利。其中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发展国共两党关系,实现第三次合作,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吸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1933年11月,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的推动下,驻守在福建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及第三党黄琪翔等反蒋派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国民党决裂,他们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共产党合作,开展抗日反蒋运动,这就是著名的“福建事变”。  相似文献   

3.
1933年11月,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的推动下,驻守在福建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及第三党黄琪翔等反蒋派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国民党决裂,他们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共产党合作,开展抗日反蒋运动,这就是著名的"福建事变".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前,四川地方实力派经过长期混战,演变到1928年,形成了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四巨头”分割的局面。他们和蒋介石的关系非常复杂,基于这个现状,四川地方实力派成为中国共产党积极工作的对象,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四川党组织对四川地方实力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对刘湘的统战工作 首先是对刘湘的工作。1934年10月,红军突围北上抗日,到达贵州遵义时,刘湘派川军郭勋祺、潘佐等部前往阻击。然而蒋介石乘刘湘追剿红军之机,于1935年1月派以贺国光为主任的参谋团入川,后扩大为军事委…  相似文献   

5.
《春秋》1997,(6)
在日寇统治济南的岁月里,我1942年小学毕业后考进了私立泺源女子中学,我们的训育主任丁洁老师,是鲁西工委领导下的一名地下党员,我们都乐意接近她。后来我和茅纫芷、王贵兰、王维真等几位同学便经常在晚上到芙蓉巷13号她家去玩。我们到了丁老师家里,她讲得就更深一步了,讲到共产主义的美好远景和党所领导的抗日民族斗争,讲到抗日根据地的自由民主生活。在丁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们还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如高尔基的《母亲》以及《青年进卫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在这年8月20日前后跟随丁老师到了齐河县,记得是一位叫张平的敌工科长给陈辛耘同志交代了任务,  相似文献   

6.
1932年我在福建省邵武第六中学念书。当时学校的校长是福建省教育厅派来的,另外还有两个教学管理人员,学校秩序比较正常,各门课程都能按计划进行,大革命失败后,省教育厅又派来一个校长,他是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留洋回来的基督教徒,是个传教士,他一来,就宣扬一些西方的东西。同时,这个传教士也影响到了原来的校长和那两个管理人员的前程,所以,他们三个人就反对这个传教士,学生们对这个传教士的一些言行也很反感,原校长就借此利用我们这些学生起来反对这个传教士。我们当时是受到了大革命的洗礼,还有些进步的觉悟,于是,我们就以反传教士为契机组…  相似文献   

7.
朱其亮 《前进论坛》2013,(11):39-40
80年前,发源于福建的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独具特色的重大政治事件。就农工党来说,以黄琪翔为代表的老一辈农工党领导继承邓演达的遗志和事业,努力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高举“联共反蒋抗日”旗帜,与陈铭枢、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等中国国民党党内反蒋左派及十九路军密切合作,动员全党骨干力量汇聚福建,全力参与酝酿、策划和发动“福建事变”(亦称“闽变”)。“福建事变”在农工党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卢荻 《同舟共进》2011,(1):55-59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消息一传出,国内外各界人士、各种报刊一片哗然,焦点是怎样对待蒋介石——是杀是放,成为"战"与"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樊振 《前进论坛》2013,(2):42-44
正1933年11月20日,被派往福建剿共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简称"十九路军")在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的领导下,联合部分反蒋势力在福州发动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于22日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据南京二十一日中央社电:"此次事变为‘第三党’所怂恿"。电文所指"第三党"正是1930年8月由邓演达在上海创建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福建事变失败后易名为中华民  相似文献   

10.
<正>在福建事变前夕,中国农工民主党为了更方便于策划并组织领导和参与福建事变,农工党中央机关曾一度搬迁至福建办公,具体地址是:福州黄巷28号(原黄巷32号)。著名的福州三坊七巷中有一条巷子叫做黄巷,它位于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据载,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  相似文献   

11.
光阴荏苒,轰动全国、抗日反蒋的闽变迄今已是七十周年了。1932年初,我十九路军将士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英勇杀敌、前仆后继,迫使日军三易其帅,付出伤亡一万余人的惨重代价,举国欢腾,世界震惊。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却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蒋介石认为十九路军的抗日义举破坏了他“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方针,必须整肃,乃调十九路军到福建参加剿共,阴谋借红军之手消灭十九路军。蒋介石对内镇压人民、排除异己,对日妥协投降的政策,严重激化了十九路军官兵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当局的矛盾。在此国土沦丧、民…  相似文献   

12.
《前进论坛》2014,(1):22-22
2013年12月11日,农工党中央在福州召开座谈会,纪念“福建事变”80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杨永利 《人民论坛》2013,(10):178-180
中国的分裂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重要原因与内容,也是“九·一八”事变发生的重要因素.虽然国共两党有着截然不同的抗日态度,但日本军队的扩张进一步激发了国内的抗日情绪,国共的重心也逐步由内部斗争向共同抗战迈进.最终在国内外背景变化的影响下,国共两党各自调整了政策,共同抗战成为了国共抗日态度变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之后又发动“华北事变”。攫取了冀、察地区的大部分主权,从而引起了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一矛盾变化的情况,于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随后,逐步开始实行联合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的策略,建立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关于我党联合蒋介石共同抗日这一策略的演变和发展,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经历了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三个变化发展阶段,并以1936年”五五”  相似文献   

15.
<正>《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19路军被调往福建"剿共",并指令由海路从漳州、厦门登陆。蔡廷锴担心遭蒋介石暗算,请黄琪翔协助了解漳州、厦门一带的军情。黄琪翔电令在福建的陈祖康急速赴沪汇报。陈祖康感到事关军事要情,赴沪面请黄琪翔另派军事专员前去视察。黄琪翔派陈祖康、周士第、邓次侯3人,利用邓次侯与邬汉屏  相似文献   

16.
张意愿 《前进论坛》2013,(12):35-36
江董琴(1888—1933),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高头乡的一个贫农家庭。早年考进漳州省立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任职于永定县烟酒公卖局,后因和县长不睦而弃职。他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参加意图推翻满清王朝革命活动,1910年,因事泄而逃亡南洋,在槟榔屿定居,以教书为业。1911年,槟城华侨富商、同盟会会长吴世荣介绍江董琴加入同盟会,并请他专事同盟会做发展会务的工作。从此一直到回国,江董琴都在吴世荣的领导下从事同盟会的会务工作。其间,他参与接待了到槟榔屿演讲的孙中山先生,并结识了胡汉民、汪精卫、戴季陶等人。  相似文献   

17.
<正>翁慈星(?~1934),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人。他是早期中共石码地方组织负责人,后来参加农工党,于1933年参加了"福建事变"活动。事变失败后,翁慈星领导的石码义勇队与郑静安、陈卓凡、杨伯凯等共40余人撤离到南靖县境内的豪岗山,坚持一、二个月的武装斗争,后因给养困难义勇队解散。1934年翁慈星  相似文献   

18.
张意愿 《前进论坛》2013,(11):44-45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黄琪翔等人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联合各方抗日反蒋力量,在福建省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新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农工党参与了策划和领导“福建事变”。为了纪念“福建事变”八十周年,本栏目将连续刊登有关农工党参与“福建事变”的史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从6日起,蒋介石依次召见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及东北军、十七路军师以上将领,而张学良、杨虎城并未在被召见之列,致使张、杨产生疑惧。蒋与张、杨关系骤然紧张。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当张学良、杨虎城获悉《大公报》将发表剥夺他们兵权的密嘱时,即紧急密商,抱定"促请蒋委员长停止剿匪,拥护蒋委  相似文献   

20.
“五华山事变”亲历记胡以钦编者按: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为了消除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切实控制云南,派亲信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率领中央军兵围五华山,逼迫龙云突出权力到重庆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参议院院长的虚职。这就是云南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五华山事变"。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