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资料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一个侵略步骤。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军队将南满铁路柳条沟地区一段桥梁炸毁,却反诬是中国军队有意“破坏”。同时,日本关东军开炮轰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从而制造了侵略我图的“九·一八”事变。当地守军的士兵及下级军官均愤然要求与敌军作战。但由于蒋介石事前即向东北军发出了“绝对不抵抗”命令,几十万东北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会沈阳市,如今屹立有一座雄沉、险峻“九·一八”残历碑。而当年的“炸弹碑”倒在它的脚下。那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渖阳柳条湖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并为了炫耀侵略武功,建立了“炸弹纪念碑”。“九·一八”残历碑于一九九一年九月十八日建立后接待了中外人士十八万余人。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活教材。”日中友好访华团团长吉冈德  相似文献   

3.
崔萍 《统一论坛》2004,(4):55-57
在云南昆明西山公园,有一座高达12米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许多不了解抗日战争史的青年们对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史更是知之甚少。对于南洋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丰功伟绩,早已有不少著作记载, 陈嘉庚先生所著的《南洋回忆录》有着较详细的叙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南洋华侨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1937年七·七事变后,更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不断进步的原因探究彭建新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许多显赫一时的人物成为历史上的匆匆过客,有的落伍,有的颓唐。李济深早年曾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但20年代中后期一度沦为军阀,与共产党为敌。"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却能始终随着...  相似文献   

5.
沟通国共中枢联系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  相似文献   

6.
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英勇抗击日军进犯,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此役是自甲午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对日本侵略军的沉重一击。爱国人士章太炎在当时即称赞:“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以十九路军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与上海民众同仇敌忾,奋勇抵抗,迫使日军在三十多天的攻势中屡战屡败,是全国抗战的一首悲壮序曲。川岛芳子雇佣打手日本和尚制造事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  相似文献   

7.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王治田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我是东北人,现已75岁了,对“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人民沦为亡国奴的历史,是记忆犹新的。全国的抗日战争,始于“七·七事变”的1937年,而早在1931年秋,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灭...  相似文献   

8.
《传承》2005,(3):4-8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相继发生,中华民族危机加剧。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桂系实力派和以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推动广西形成国共合作的局面。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统筹南方抗日大局,谱写了华南抗日战争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国民党桂系执行片面抗战的政策,制造了桂林“七·九”事件等一系列反共事件,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反对顽固派的反共内战逆流,转移隐蔽精干,高举抗日旗帜,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放手发动群众,支援正规军作…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战争中,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自“华北事变”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导致蒋介石的对日态度和策略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实质性的转化。即由“九·一八”事变后采取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策略方针,到“华北事变”之后对日态度转向强硬,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与中共第二次合作而转  相似文献   

10.
智擒匪首     
掌握匪情姜鹏飞,又名姜凤飞,是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日伪大汉奸。“九·一八”事变前,他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系第七期毕业生。“九·一八”事变后,他考入日本士官学校,以优异成绩获日本天皇的接见,赐给他一把自卫剑。曾任日伪奉天训练学校教导总队总队长、佳木斯第七军管区少将参谋长。姜鹏飞在日伪时期,曾多次指挥伪军对华北根据地大肆讨伐、扫荡,并在丰润县参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潘家峪惨案”,杀害抗日军民千余人。日本投降后,姜摇身一变又投靠了蒋介石。蒋介石看他是个干将,任命他为国民党陆军新编第27军(又称东北先遣军)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对张学良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发展既随着张学良政治态度的转变而发展,也随着党的政策变化而发展。“九·一八”事变后,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妥协退让下,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三省,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东北军成为  相似文献   

12.
著名爱国“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 ,1928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 ,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 ,时值“九·一八”事变爆发 ,王造时义愤填膺、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办刊物 ,写文章 ,发表演说 ,组织进步团体 ,抨击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发表了《由“真命天子”到“流氓皇帝”》、《安内必先攘外》、《救亡两大政策》以及《国民党怎么办》一系列文章。他激烈的反蒋爱国情绪和频繁且影响力极大的社会救亡活动 ,被反动当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国民党急欲拔除而后快 ,时而追究王造时的所谓危害民国罪 ,时而查封他办的刊物 ,…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东北大批移民,这便是所谓的“日本开拓团”。 ●“开拓团”男子被蒙骗征战,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灰”。而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开拓团的妇女和儿童,被他们的国家遗弃了。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司马文森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作家。《中国现代小说史》对父亲及其小说创作概括为:司马文森——传奇生涯,开阔艺术。同时父亲又是新中国的外交家、卓越的统战工作者。父亲的祖籍是福建泉州,童年时曾飘洋过海到菲律宾做工, “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投入祖国的革命洪流,几乎同时开始文学创作生涯。  相似文献   

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东北疆土的疯狂侵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义愤填膺,毅然挺身察哈尔抗日前线,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抗击日寇,收复失地。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百般阻挠围困破坏下,冯玉祥先生虽然抗日救国壮志难酬,被迫含恨离开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亦被迫偃旗息鼓,惨遭各个击破的厄运,但他们的抗战业绩将永垂史册,光照千秋。挺身张家口1931年8月,日本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藉此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及沈阳城进攻,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  相似文献   

16.
《春秋》1994,(2)
A.他从东岳归来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的冯玉祥将军,曾一度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任总司令。“抗日同盟一百天,轰轰烈烈化为烟”,正如民谣所说,很快便夭折了。无奈,冯玉祥便于1934年夏天,冒着酷暑来到闻名天下的东岳泰山,为了培训军官,成立了军政学校,请范明枢任校长,张雪门任教务主任,不断  相似文献   

17.
《春秋》1997,(2)
第二章历下火种投身革命那是距康生咬定赵健民是“叛徒”、“特务”并将其投入监狱的36年前的一个秋天。山东省立济南第一乡村师范的会议室里,正在举行一场学生讲演比赛。一个高高的个子,留着偏分头,透着满脸英气的男生,正在慷慨陈词,他演讲的题目是:《乡村教育与民族解放》。他从乡村的贫因状况讲到教育的重要,从教育讲到形势。讲到“九·一八”事变时,话锋急  相似文献   

18.
《春秋》1996,(3)
四、日谍魔爪回头再说日本间谍的魔爪是如何伸进国民政府最高军政核心内部,并猖狂进行活动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灭亡与霸占中国的目的,长期以来,对中国进行了范围广泛、无孔不入的间谍活动。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谍的活动变得更加疯狂与露骨。形形色色的日本间谍,  相似文献   

19.
往事难忘     
我童年和青年时代住在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步步进逼,1932年、1933年,日敌占据山海关、承德、热河,指派卖国贼殷汝耕成立了伪“冀东自治政府”,企图进而侵占我华北。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5年12月9日,中共地下党领导和发动了平、津各大、中学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示威游行。  相似文献   

20.
从张作霖宣布东北自治到“九·一八事变”期间 ,张氏父子为了加强东北边防安全 ,根据自建自营方针 ,制定了庞大的铁路修建计划 ,并不顾日本多方阻挠 ,努力将其付诸实施。经过近十年努力 ,打破了东北铁路长期由外国控制的局面 ,为加强东北边防安全奠定了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