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梅雪 《人事管理》2000,(12):33-33
诸葛亮为蜀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在领导方式上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事必躬亲。诸葛亮身为蜀相事无巨细“皆专之”,竞到了“杖二十以上亲决的地步”,他还曾“自校薄书,流汗竞日”。诸葛亮整天沉浸于琐碎的事务,不仅为他的主要工作造成诸多不便,而且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使蜀国过早地失去一位贤相。  相似文献   

2.
喊罢三声“谁敢杀我”,一颗人头落地。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孔明死后魏延受诛的镜头。小时候听人讲“魏延喊,马岱斩”的故事觉得颇有趣,深深佩服诸葛亮生前算定死后事,预伏锦囊妙计除掉了造反的魏延。而今七十几集连续剧看下来,至此却为久经沙场屡立战功的魏延如此结局而惋惜,禁不住要发问:魏延为什么会“反”?倘若诸葛亮对他少一点疑忌多几分信任,后劲乏人的蜀汉是否可以不失去这位智勇兼备的大将军? 魏延为什么会“反”?诸葛亮说是因为他“脑后有反骨”。我们不妨回过来看看魏延一生几次“反”的缘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可谓“绝代奇才”,“智慧的化身”,具有超人的领导艺术。然而,在用人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错用马谡而失街亭即是一例。诸葛亮对“义如兄弟”的马谡甚为偏爱。当他去探望病危中的刘备时,刘备问他:马谡之才能何如?诸葛亮赞曰:此人当世之英才也。刘备说: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  相似文献   

4.
杨绍文 《人民公安》2008,(14):62-62
知道诸葛先生喜欢用扇子是很久的事了。早年看戏,无论是“借东风”还是“空城计”,都见一老者,仙风道骨,手摇鹅毛扇,边唱边做沉思状。后来看书,虽然没有具象,但也觉得诸葛亮用扇子是天经地义的,就像他穿的衣服,你总不能让他裸体出征吧?但这样一来,扇子就成了必备的道具。没了扇子,怎么看怎么不像诸葛亮,就好像诸葛亮真的裸体站在你面前,你也不敢认为他就是诸葛亮了。  相似文献   

5.
锦囊妙计这个词汇大约因为诸葛亮的关系而具有很高的知晓度。《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当将领们对棘手的工作有疑惑时,往往“奉送”锦囊一个,并嘱其届时开启,依囊中妙计行事,每每获得成功。诸葛亮的这一领导艺术,据说被美国总统“原版”引进了,并还加以发扬光大——美国总统对他的下任都要“奉送”三个锦囊,囊中也各有“妙计”。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安》2005,(12):51
诸葛亮是古代著名的智者。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余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1800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现在,让我们一起向诸葛亮老师学习十堂课,以便在变局中泰然自若,在逆境中找到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能有效地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认真思考人生方向?“俭以养德”。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  相似文献   

7.
人到中年的唐国强或许比别人更了解机会是个什么东西。感谢机会和那些由机会带来的不幸,这或许也正是他最想说的。如今,无论我们怎样评价唐国强和他演的角色,也不管在我们看来,那个在幕屏上饰演雍正、诸葛亮和毛泽东的演员是不是当初的“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术界兴起一股贬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潮流:说他“短于奇略”者有之,道他“并不擅长直接统军作战”者有之,甚至讥他“平庸”者亦有之。持异议者则群起而反击,双方论战方酣,从而把对诸葛亮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应该说,这种论战由来已久。而近几年来贬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观点亦不新鲜,它们几乎毫不例外地源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早在一千多年前,陈寿就认为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指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低于他本人  相似文献   

9.
避短与扬长     
反之,若不辨长短,甚至舍长用短,必然是一害人才,二害事业。诸葛亮误用马谡而失守街亭就是个典型。马谡是个智囊型的人物.街亭之役,诸葛亮却让他披坚执锐当“先锋官”,结果痛失街亭,使蜀汉局势急转直下。对此。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批评诸葛亮误用马谡是“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犯了“裁之失中”的错误。这个批评很中肯。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绘成能呼风唤雨的战神,而历史上的诸葛亮主要是个政治家。对于他的军事才能,历来褒贬不一。《三国志》作者陈寿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放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有人不赞成这种说法,记陈寿因其父(马议部下)街亭一役失利受牵连而处以刑罚,有意贬低诸葛亮。有人说,魏延建议从子午谷出奇兵袭取长安,诸葛亮怯而不纳,失去攻魏良机。……我们的态度是,应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不要技高,也不要贬低。诸葛亮“少有通群之才,英霸之辞”,“每自比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乐毅(…  相似文献   

11.
育才莫学诸葛亮刘佳琦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诸葛亮可谓忠诚的化身,智慧的化身,勤政廉政的化身,堪称“万世师表”。然孰不知这位“卧龙先生”,在人才问题上并不高明。“三国鼎立蜀先亡”的悲剧,与他在人才培养上的短视不无关系。“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  相似文献   

12.
郑世元说什么也没有想到,他“逮猫儿”玩的,—下子却成了杀人犯!杜建明临死前肯定更是遗憾:本想冒允公安机抓“逮猫儿”的弄几钱花花,却因此丢掉了性命!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八五”古籍整理规划项目——《沂蒙名贤丛书》(下称“丛书”)之一的《诸葛亮研究集成》一书,已于1997年9月由齐鲁书社出版问世。该书由临沂师专王瑞功教授主编。编注工作历时5年。全书143万字,分8卷,将晋代至清朝有关诸葛亮的资料和著评尽可能收录予以校注。其中采用稿本、纂本50余种,汇集了许多研究成果,为目前国内资料较为齐全的研究诸葛亮的工具书之一。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事迹一千多年来盛传不衰,他的名字也因此在中华民族家喻户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戏的演出中 ,我们经常看见这样一种程式 :大人升堂问案 ,两班衙役、两厢武士先来一段序曲 ,高声齐唱 :“威———武———!”“威武”是什么意思?它是向人们宣示 :法律是威严的 ,公堂之上 ,不可亵渎法律!起初 ,我以为喊“威武”只是对受审者来个下马威 ,让他们老实点儿。后来 ,戏看得多了 ,才清楚 :喊“威武”不仅只是对着当事人的。《斩马谡》一戏 ,诸葛亮这位军师审战将马谡 ,审着审着 ,诸葛亮心软起来。两厢武士发现了之后 ,便对诸葛亮喊起了“威———武———” ,吓得诸葛亮如梦惊醒 ,赶紧一拍惊堂木 :斩!———原来 ,武…  相似文献   

15.
谋事在人,成事在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们共产党人看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近年来听到不少人再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古老的成语。其实,这句成语最早出自《三国演义》一百零三回,诸葛亮北伐,围困司马懿父子于上方谷,正当大火焚烧,司马父子行将毙命时,突然天降大雨,浇灭烈焰,让司马懿父子得以逃命。为此,诸葛亮口义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就事论事,诸葛亮这次诱敌出击,陷司马懿父子于绝境,是经过长  相似文献   

16.
从蒋琬善待逆耳之言说开去顾彭荣据《三国志》载,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以蒋琬为尚书令。有人对他不服,说了些逆耳之言。如督农杨敏,说蒋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指诸葛亮)”。有人向蒋琬报告,提出应对杨敏治罪,蒋琬不同意,说:“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他不予...  相似文献   

17.
群众给我们的干部送了一副对联:“你开会他开会人人开会,你发文他发文天天发文。”横批:“谁干工作”?这反映了广大群众对干部们泡在文山会海的不满。许多干部也为此深感苦恼,但却不能自拔。中央多次提出要克服“文山会海”,但收效甚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很值得研究。我们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蜀国执政期间,继承荀况“四海之内若一家”①的优良传统,摒弃孔丘“内诸夏而外夷狄”②的反动路线,注意团结边境各少数民族,安定了包括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的南中,对这些地区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我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中,象诸葛亮这洋在边远各民族中享有历久不衰和妇孺皆知的声誉,是屈指可数的。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作者陈寿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蜀汉在他的治理下,“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这种赞誉,未免言过其实,但大体还是符合诸葛亮治理蜀汉,政治得以清明,社会秩序较为稳定这种实际情况的。“刑不上大夫”,自古如是。诸葛亮曾把仅次于自己地位的重臣李严,革去官职,“削其爵土”,降为平民。因为李严“受恩  相似文献   

20.
豫西南重镇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汉代文化资源尤其丰厚,南阳“四圣”中,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均为汉代人物。但在对待诸葛亮文化问题上存有异议。东晋时期的襄阳人习凿齿为了给襄阳争名人,在他写的《汉晋春秋》中附会上“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从而使南、襄这个“官司”一直打了100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襄樊人很早就把诸葛亮文化纳入市场运作,而市场意识相对较差的南阳,对诸葛亮文化则是考据多开发少、研究多应用少、学术争论多市场运作少,加之在城市建设中忽略对诸葛亮躬耕之地卧龙岗的保护,致使诸葛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