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的时候,我最爱玩的游戏就是给洋娃娃看病、吃药、打针,都是极有趣的事。最不爱去的地方是医院,因为打针很痛,但每一次去医院回来后,也要给洋娃娃看一次病,就像医生阿姨一样。长大一些,儿时的游戏早已淡忘,最热衷的是收集明星画片,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够成为大家瞩目的明星,至于那既平凡又辛苦的医生,就再也没有想起过。如今,我已是高二的学生了,面临着人生的十字路口。在这关键的时刻,我的人生之路该往哪里走呢?偌大个世界,我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呢?电影《白求恩大夫》就像一盏明灯,替我照亮了未来的道路,给我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一天,一位年轻人带着他的老母亲来找我看病。老母亲的检验报告回来了:血糖、胆固醇都稍高。老母亲看病是自费,于是,我建议先通过饮食调理和多运动来治疗,无效时再使用药物。我给他们推荐了燕麦粥这个食疗方子:取燕麦、大米各50克煮粥,每天1碗。单煮燕麦也可以。我解释,燕麦之所以对高血糖、高血脂有效,一方面是因为燕麦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这是世界公认最有效的降血脂成分之一,可以软化血管,预防血管硬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亨利·诺尔曼·白求恩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在白求恩祖国加拿大,虽然他的名气不如在中国那么大,但也是名震一方的“大人物”。今天许多加拿大人都知道中国有一本人人必读的经典著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这位加拿大大夫是中国人学习的榜样。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以其伟大的人格、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中国人民的信任和爱戴,特别是他放弃优厚待遇和恬静舒适的生活条件,远离故乡和亲人,到战火纷飞的中国抗日前线,这是崇高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是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我与许多来过加拿大的中国人一样,一定要去白求恩故乡走一走,看一看,这是每一个中国老百姓的良好愿望和对  相似文献   

4.
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情,对技术精益求精,这是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战争年代需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7月22日,河南71岁的陈女士兴奋地说:"北京安贞医院的专家远程给我看病,还要到县里来给我们做手术,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7月23日,河南省汝阳县向中西部扶贫工作办公室主任狄森发来喜讯:据初步统计,"行走的医院"实施以来,我县"因病致贫率下降至12.06%"。  相似文献   

6.
60多年前,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奔赴中国战场,并且牺牲在这片土地上时,这位富于国际主义精神、不远万里帮助中国抗日的外国人,曾感动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60多年后,当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一套上映时,随着白求恩的人生画卷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中国人又一次深深地被感动。由于观众反响强烈,央视《新闻联播》甚至已经连续三次对此剧进行报道,80多岁的老人张彦告诉记者,“我和老伴是一集没落地看完了全部,它活生生的将一个真实的白求恩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亲切地看到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白求恩又回…  相似文献   

7.
“纪念白求恩,还有现实主义吗?”这是新华社为《纪念求恩》一文发表65周年而写的一篇短评的标题。乍一读,到有些奇怪:难道纪念白求恩没有现实意义吗?白求恩精不需要学习了吗?但认真一琢磨,就会发现这话里有话,含着记者对时下医药界歪风盛行的一种担忧和激愤。君不见,当今社会上  相似文献   

8.
王世峰 《乡音》2011,(7):43-45
1938年8月23日,白求恩博士正在阜平龙泉关内长城附近半山腰的一个龙王庙里,抢救了一名伤员,这名八路军伤员太阳穴和额骨被枪弹打碎。手术后,他亲自留此照料,并给聂荣臻司令员写信报告。他在信中报告说:"第三区团长朱元新,太阳穴和额骨给枪弹打碎了——相当大的一部  相似文献   

9.
王艳红 《乡音》2011,(7):41-42
毛泽东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可谓家喻户晓,许多段落人们都能背诵。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白求恩纪念馆内有一张经典的油画,画面是毛泽东亲切会见白求恩时的情景:在一间没有什么陈设的房间里,毛泽东与白求恩在一张桌子两边面对面坐着。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笑话     
《中国保安》2010,(10):75-75
弯弯绕老总打电话给秘书:这几天我带你去北京走走,你准备下。秘书打电话给老公:这几天我要和老总去北京开会,你自己照顾自己。老公给情人打电话:我老婆这几天要去北京出差,我们也出来玩吧。情人给辅导功课的小男孩打电话:这几天不用上课,我有事情。  相似文献   

11.
等地震     
自早上步入医院大门,就开始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曾有病人给我们预算,一上午走出十里地,用不了多久,二万五千里长征就在你们脚下!虽是玩笑,可足以见证我们的忙碌。举个例子,家人找我看病,带着他们楼上楼下找大夫、做化验等,走几步我总要停下来等他们,不然,走走不回头就可能把他们弄丢了。和老公遛弯的时候更可笑,老公一劲在后面喊:"你慢点不行啊,这是散步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保安》2012,(2):62-62
编辑老师:你好!我是一名小区保安员,前一段时间在巡逻的时候,我收留了一只走失的小狗,并在保安室以及小区多个地方贴了告示以便失主认领。看到小狗接连两三天都病快怏的,我还专门带它到宠物医院看过。过了一个多星期,有名李女士找上门来认领,当我拿出给狗看病的证明时,她反而埋怨是我喂了它不干净的东西让狗生病的。没想到做了好事,竞落得这种结果,我觉得挺憋屈的,我想问一下老师,我能向狗的主人要回我给狗看病的钱吗?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我率团赴加拿大4个主要城市,考察加拿大的医疗卫生事业,并与该国白求恩纪念馆建立常年的工作联系。10天中看到、听到的,加拿大的和谐社会做得的确有成效。加拿大贫富相差不大,对差距他们用合理的税收来调节。如每年人均收入7000元者不收税,超过了7000元按多收入部分  相似文献   

14.
寺院琴声     
李动 《人民公安》2007,(18):60-60
见到二哥,他那黄瘦的模样让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特地请一位专家给他看病,检查的结果出来了,专家什么也没说就把病历还给了我。我明白  相似文献   

15.
吴华 《前进》2023,(2):53-56
<正>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医生亨利·诺尔曼·白求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为边区群众送医送药、防病治病,满腔热忱为抗日军民服务。80多年过去了,白求恩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大地,融入革命精神之中,成为人们心中一座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在白求恩同志曾经战斗、挥洒汗水和热血的晋察冀边区,山西白求恩医院“重走白求恩之路传承白求恩精神”主题党建品牌的生动实践,让这一红色精神虽时过境迁仍历久弥新,在为人民服务道路上依然熠熠生辉,更加彰显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备课卡片     
一个“个体康复诊所”银志满1981年入伍后,参加了军地两用人才培训,1987年退伍回乡后,办起了“个体康复诊所”。他看病认真,而且不论白天黑夜,什么时候有病人他就什么时候“上班”。他家乡附近有个小煤矿,不仅乡亲们找他看病,矿上的工人也找他看病。工人们说:“矿上医院下班不看病,休息日不看病,这里看病很方便。”银大夫的小诊所天天聚满候诊的病人。如果有病人来不了,他就不管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随叫随到,在病人家中坚持每天为病人打针、输液,他还从不收挂号费、出诊费。一位老农右眼瞎了好几年,银大夫精心钻研有关资料,设计手术方案,就在这10平米的小小诊所,为他做了手术。这位老农感激地说:“现在我看东西清清亮亮,银大夫的医术真高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银志满为6个乡、50个自然村的群  相似文献   

17.
我是机关服务中心服务部服务班的一名员工,几天前,一位前辈给了我一本叫《自觉自愿》的书,让我好好读一读从中汲取一些营养,我于是在业余时间把这本书认真地读了一遍,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18.
李晓 《广东民政》2010,(6):64-64
前不久,出了一个“神医”张悟本(我怀疑这是策划人给取的名字),尤其是他出了一本叫做《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畅销书以后,更是火得不得了,到他那里看病的人需要排队预约,需要高价挂号。  相似文献   

19.
聊吧老板娘:今天的话题比较生活化,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收入与消费的问题。想必大家都看过去年网上大肆流传的两篇文章,标题似乎是《月薪3000上海怎么过》和《夫妻两人月薪4000在北京怎么过》一类的,后者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描述了一对在北京的年轻夫妻,每月总收入4000,却生活得很幸福,颇有几分“你浇水来我耕田”的意味,怎一个甜蜜了得。这样的收入,还按揭买了回龙观的小户型,很快就要喜迁新居,这给了文章的作者——一名出身富裕家庭,收入不菲的IT精英很大的震撼。这篇文章刚一在网上出现,就立刻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被迅速转贴到各大论坛,有人羡慕,有人鄙夷,却不知道大家的看法怎样呢?  相似文献   

20.
中凯律师: 我是儿麻残疾人,高中毕业后自学中医,以看病卖药为生。1992年经县卫生局批准与乡卫生院在本村办起全县第一所合作医疗站,使用村委会3间房屋至今。不料,村干部未与我们打招呼,竟将这3间房屋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