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2009,(5):F0002-F0002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图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海外华侨等相继发表声明、宣言和通电,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随后,响应“五一”号召的各界知名人士从全国各地陆续到达解放区,与中共代表共同协商召开新政协会议的事宜(图⑦)。  相似文献   

2.
《前进论坛》2008,(5):9-11
“五一口号”的提出。指明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方向 1948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新路,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创建新中国的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贤达纷纷发表声明,  相似文献   

3.
《前进论坛》2020,(1):57-58
一、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作出政治抉择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郑重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其中第五条提议:“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表达了全国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政治主张,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拥护与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4.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迅速获得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建国初期虽未明确提出“多党合作制度”的概念,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新中国政治生活中实际…  相似文献   

5.
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为了尽早实现全国范围的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于1948年4月30日,发布了由毛泽东同志亲笔写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其中,第五条指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开国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纷纷响应和支持,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公开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正时间的河流会磨灭很多记忆,有些记忆却历久弥新。在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进程中,"五一口号"便是永不磨灭、历久弥新的记忆。1948年4月30日,为迎接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70年前,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热烈响应,公开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协商建国的序幕由此拉开。"五一口号"的发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也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走上新民主主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  相似文献   

8.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迈出了民主建国的第一步,揭开了  相似文献   

9.
正70年前,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热烈响应,由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拉开了序幕。"五一口号"的发布,推动了多党合作的历史进程。正是"五一口号"的发布,促成了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  相似文献   

10.
正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号召,做出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承诺,开始了与中国共产党70余年合作共事的光辉历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开启了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1.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一石激起千层波澜,消息迅速传遍海内外,引起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在香港,沈钧儒先生说:“蒋介石召开伪国大,举国唾弃,天怒民怨。而中共‘五一’口号一呼而天下应,足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是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团体及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啊!”民进人士蔡廷锴激奋高呼:“字字千钧,激荡乾坤。”郭沫若建议马上联合发表通电,立即响应中共“五一”口号。5月5日,…  相似文献   

12.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颁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其中第五条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代表  相似文献   

13.
秦立海 《传承》2008,(9):8-11
1948年4月30日,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中国革命进入新高潮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其中第五条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从而吹响了多党合作的号角,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于刚 《春秋》2009,(2):4-9
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开始于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号召”以后。当年8月。中共中央邀请在香港以及国内外响应“五一号召”的各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陆续进入东北和华北解放区。11月25日,中共中央的代表同在哈尔滨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就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和新政协的性质、任务、参加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商谈,取得一致认识,确定“新政协参加范围,  相似文献   

15.
正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动员全国各阶层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得到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明确表示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诞生的。1948年4月30日,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积极响应。百川归海,万水朝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  相似文献   

17.
历史让我们记住:1948年4月30日 中国共产党发表著名的“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相似文献   

18.
樊振 《前进论坛》2013,(5):42-43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5日,12位民主人士联合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号召。署名是:李济深、何香凝(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沈钧儒、章伯钧(中国民主同盟),马叙伦、王绍鏊(中国民主促进会),陈其尤(致公党),彭泽民(中国农工民主党),李章  相似文献   

19.
正从1948年4月30日发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到1949年10月民主联合政府开始运转,中国共产党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不打折扣。这是中国共产党讲政治诚信的一个成功范例。从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口号")算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建立70周年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共23条,其中第五条的内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是根据1948年《人民日报》和香港《华商报》的有关报道材料,兼以同一时期台湾民主自治同盟领导人的自传和其他相关历史资料,重点论述了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包括台盟在内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海外侨胞组织纷纷响应的情况,特别是论述了台盟响应“五一口号”,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积极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和新中国的建立,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自己贡献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