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现实主义理论与政策设计在反对"台独"活动中有其独特的功效;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则印证了自由主义理论的特征。但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均无法解决两岸矛盾中最为根本的两岸集体认同的差异和对立。以"两岸命运共同体"为主轴的对台新方略,是两岸和平发展时期大陆对台政策的创新,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色彩。对台新方略,从两岸社会的视角对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民间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希望通过两岸合作机制的建设,促进两岸民众共同生活圈的形成,渐次消弭两岸之间各族群的矛盾,在共同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形塑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情感,从而奠定两岸之间的集体认同,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华 《今日中国(中文版)》2015,(1):30-32
2014年,两岸关系总体保持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接见台湾地区代表团体,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互访,展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路和新作为。2014年,两岸关系总体保持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接见台湾地区代表团体,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互访,展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路和新作为。但同时,"反服贸运动"、"九合一"选举等岛内因素对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涉台部分,对运用法治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些重要涉台论述,对推进两岸关系法治化进程、巩固现阶段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对30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对台工作的实践,既需要从宏观的角度、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和提升,又需要从微观的角度,对方针的贯彻、政策的执行等具体实践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八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十八大报告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八大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同样充分地体现在对台工作中。报告为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于两岸关系来说,2007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党的十七大召开,确定了新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大陆相继落实各项惠台措施,推动两岸交流向前发展;任期临近结束的陈水扁当局,推行“台独”进入最后的疯狂,两岸同胞共同进行了反击“入联公投”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加快执政党建设、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政治报告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八大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同样充分体现在对台工作中。政治报告为今后一个时期祖国大陆对台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平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十七大以来的对台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推动两岸关系从高度危险的关头转向和平发展,开创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进入巩固和深化的新阶段。在对台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肯定了这5年来对台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在总结5年来对台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下旬,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南京签署的“三项协议”和形成的“一个共识”,作为一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大潮的继续,是和平发展的重大成果,是推动两岸交流的重大举措,是两岸大交流大发展大合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全面贯彻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巩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促进经济融合,推动交流合作,开展协商谈判,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维护骨肉情谊,凝聚同胞心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我们期待双方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使 相似文献
11.
从孙中山的和平统一思想到两岸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英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6(6):82-85
国家和平统一思想是孙中山留给我们的最为珍贵的重要精神财富,成为我们两岸中国人共同的追求和责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基于对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福祉的关切,共同构建了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共同开创海峡两岸和平、和解、和谐、合作之路,使两岸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12.
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的大格局,决定了美国涉台关系的变化趋势.在政治上,美国乐见国民党连续执政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但对于台湾被迫走向统一,存有疑虑,希望及时把握两岸和谈的具体进程.美方对台湾在“国防”、“外交”等领域予以多方面支持的目的,从短期看是同步强化美台关系,维护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既有利益;从长期看则是增加台湾在两岸谈判中的筹码,谋取美国在台湾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上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台湾问题是困扰中美关系的一大难题。美国基于维护台湾海峡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利益考虑,试图对双方采取平衡交往的双轨政策。但这一政策却因美国国内不同利益团体的作用,选举周期的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海峡两岸的政治角力,不时地受到冲击,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美国对华政策的周期摇摆性,不利于维持台海现状。1995-1996年的海峡危机和2003-2004年岛内公投、制宪、正名风潮,与美方未能妥善处理台湾这一难题,给台北发出错误信号就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与最终实现完全统一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两岸关系不断实现机制化,最终形成各方都能够接受的机制性安排的过程。机制化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源于两岸交流交往的强大需求,建立在对增进共同利益的认知和化解利益分歧的需求基础之上。两岸关系机制化既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在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两岸关系机制化虽然还会遭遇到一些挑战,但也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5.
台海和平环境的建立,是两岸当局与人民自1949年内战之后一直的期待。两岸对和平远景的期待可以理解,但从理想走向实际却需要一段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前言、两岸创议“和平协议”的历史背景介绍、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协议设计与推行、两岸对“和平协议”解读的相互冲突,以及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展望,来解析两岸对此一问题的立场与要求,并整理出双方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以及彼此尚无法“跨出门槛”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6.
ECFA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到和平发展阶段的生动体现,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正式步人制度化轨道,也意味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要看到,ECFA只是两岸经贸制度化的第一步,其后续的政策落实,以及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仍将面临诸如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制约、两岸政治军事互信较低等问题与挑战。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够展现中华民族复兴腾飞的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期,为了帮助台湾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美国将对台湾教育援助的重点放在职业教育特别是工业职业教育方面,协助台湾设立相关机构,设计课程,建设实训工场,推动台湾的工业职业教育走向务实成熟。台湾工业职业教育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台湾工业的发展,而且还提升了台湾在美国亚太地区战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课题浅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领土主权意义上,“两岸一中”是现存状态,不需要追求,但需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如何正式结束两个政权之间的敌对状态,达成有序分配内政和外交空间安排的共识;如何解决与两岸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问题。“领土主权一体,政府差序并存;存量原则不变,增量拓展共商”的原则可以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点是解决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问题。双方可以在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沦述。 相似文献
19.
地缘政治中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战略中具有 特殊重要的意义。中美冷战时期,台湾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工具。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台湾在该地区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大幅下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美关系被美国的战略决策者 定位成战略上的竞争关系,台湾对美国而言的地缘战略价值再次上升。这正是台湾问题具有长期 性、复杂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马英九上台执政后,美国对台政策的着力点由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转向正面评价台湾当局调整大陆政策和两岸关系的改善。美国的上述调整虽然有其现实的国家利益需求,但决策环境的变化也在对美国传统的对台思维和战略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来四年,美国会继续发展美台关系,保持对台海局势的影响力,但随着两岸对话的不断深入,美国对台海局势的关注度可能会有所降低,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也可能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