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确立社会主义义利观的问题,这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无疑也是一个带根本性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一、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客观依据观念的东西,归根到底不过是被改造了的物质的东西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社会主义义利观不会凭空出现,它之所以能够形成,在于它有客观依据,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能够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的义与利从本质上是统一的。首先,确立社会主义义利观是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义利之辨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积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确立起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义利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时代性课题.本文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义利观相统一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义利观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一、倡导社会主义义利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义利观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逐步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是我们党的文件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全社会必须遵循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义利观对在新的形势下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形成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4.
“义”和“利”,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中的一对范畴。“义”泛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利”则是指物质利益、功利。“义利观”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群体中具有不同的内容。 社会主义“义利观”,就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在处理两者关系时,主张“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观点。强调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社会主义“义利观”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义利观”中的合理因素、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统一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忽左忽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科学价值观。这一新型的科学价值观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义利观的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体现了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统一 ,因而坚持新时期的义利观就是坚持“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6.
德育工作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发展 ,反过来说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加强德育工作。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不是“万应灵丹”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其各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影响 ,对于市场经济给社会领域带来的负面效应 ,我们要加以抵制 ,否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极为不利的。第一 ,帮助学生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市场经济的冲击使社会道德教育环境有所改变。社会中浓厚的实惠观念 ,使部分学生只顾眼前利益 ,而忘了社会的责任。所以 ,当前德育的重点是提倡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7.
魏艳  鲁志美 《世纪桥》2000,(2):27-28
邓小平的义利观是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关于以利驱动、以义框利、义利并重、义利相宜等一切思想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经济规律高度融合的义利观,是我国传统的义利理论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以物质利益规律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小平“义利观”的第一个层次“义”与“利”所揭示的关系,其实质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持“重利轻义”论者,往往是在历史上具有某种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思想家。他们强调物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猜测到在物质与精神关系中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这一重大的哲学原理,猜测到在物质与精神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中平 《发展论坛》2000,(12):24-2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紧密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努力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市场经济与加强社会主义义利观建设的关系,科学地构建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规范体系,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义利观建设的规律和途径,对于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重大的现…  相似文献   

9.
义利观是古今中外一切伦理形态都要涉及的重要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是社会主义的契约伦理文化。社会主义契约伦理应该继承和超越传统伦理,坚持正确的功利原则,坚持正确的道义原则,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义利观,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应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当代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最能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应该说,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关系到当代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治理市场秩序与调整政府职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我国目前市场秩序状况不容乐观。透过市场秩序混乱的表象,我们发现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职能的“错位”与“缺位”并存。因而,只有调整与转换政府职能,才能为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提供制度保障。一、市场经济和市场秩序的内涵市场经济是在本质上不同于计划经济的经济形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全社会只有国家一个社会经济主体,其他主体(企业、家庭、个人)不具备经济活动的主体资格,也不能进入市场。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资源配置、生产经营流通以及产品分配等进行宏观控制…  相似文献   

12.
义利观,即如何对待伦理道德和物质利益的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具备什么样的义利观.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义利观,既信利,更讲义,正确处理利与义、企业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挥骨干作用.一、树立正确的义得观,就是要不忌讳讲“利”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职工群众物质生活的需要是企业经营者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我们进行企业转变型,招商引资,资产重组,抓大放小等一系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在学界基本成为统一观点。但儒家为何要“重义轻利”,重何“义”轻何“利”,在何种情况下“重义轻利”以及如何全面、客观地对之加以评价,更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主集中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 ,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这就为我们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拟就努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主集中制的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 ,必须坚持并健全它。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活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德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义利观对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着极深远的影响。在孔子看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肯定了追求物质利益和求富疾贫是人的天性;他肯定了“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的行为准则,要求在求利时摆正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他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主张平均、平等的思想。以现代的新视角来观照孔子的义利观,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义利失衡—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义利关系态势义利观问题实质上是价值取向问题.义利矛盾自古有之,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情况有所不同.大凡社会变革时期,义利矛盾都很突出.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原有利益格局已被打破,新的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尚在形成之中.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和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道德批判,以及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上的迷惘与失范,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汹涌浪潮使一切不适应其发展的陈旧的、僵化的、极左的思辨方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处于理性的思考与道德价值的认同过程之中.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资源配置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但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价值规律的普遍作用,往往使人们在热切关注经济效益之时,容易忽视它的社会效益的一面,放弃道德对经济行为的制约、规范、引导职能.在价值取向上误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不顾其他的歧途,导致了义利观上的混乱现象,出现了义利对立的论调和以“重利轻义”为主流的社会价值取向,这虽有其客观性的一面,但同时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一样,在价值的取向上同样需要有价值导向、需要义与利的统一与协调.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市场经济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上,“二律背反”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结道德带来消极影响。道德建设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就是说,发展市场经济一定会造成道德滑坡。这种市场经济和道德水火不容的观点究竟如何?符不符合历史和现实?这是我们在把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无法搞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受影响。应该说,市场经济和道德“…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在发展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会导致道德沦丧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某些令人担忧的丑恶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引发了种种“缺德”的行为。有人认为,这几年是“经济大发展,道德大滑坡”。有人甚至断言,“目前的道德沦丧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究意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状况呢?这里涉及到一个道德评价问题。按照马…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结合这些年工作的切身体会,我认为党委领导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一条总的原则:从政治的高度来谋划经济建设,靠经济的发展来促进精神文明。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做到“五抓”。(一)提高认识长期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各级党委首先要牢固树立长期抓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决定的: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精神文明建设要常抓不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而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