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发辉 《当代贵州》2016,(13):52-53
正以"互联网+农业"为主线,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把农村电商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投入,确保实现网络到村、物流到县、快递到乡镇、配送到村,真正实现"一村一品一店"。据统计,中国农村拥有高达6亿的消费群体及10万亿以上的市场潜力,2014年全国农村的网购总量约2000亿元人民币。以"互联网+农业"为主线,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已然成为发展农村电商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开篇:"三农"问题究竟有多大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简称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问题。它的提出缘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三农"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改革开放的成败.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正从家庭联产承包到农村产业革命,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贵州干部群众在"三农"发展历程中,演绎了一场跨时代的思想大变革,为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贡献了"贵州智慧"。1949年,贵州农业总产值为9.1亿元,2018年,全省农林牧副渔增加值2276.74亿元,增长250倍;2018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6元,比1949年农民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没有农村的社会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安康富裕。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现代化,最大的问题还是"三农"问题,因为13亿中国人9亿在农村。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我认为,就是要把"三农"问题放在整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宣布,在中国延续了两 千多年的"皇粮国税"将于明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今年,免征农 业税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达27个,8亿农民将告别千年"皇 税"。这无疑早中国农民最大的福音,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 新的重农思想。 取消农业税,只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一场涉 及农村发展全局的深层攻坚改举已经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宣布,在中国延续了两 千多年的"皇粮国税"将于明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今年,免征农 业税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达27个,8亿农民将告别千年"皇 税"。这无疑早中国农民最大的福音,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 新的重农思想。 取消农业税,只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一场涉 及农村发展全局的深层攻坚改举已经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宣布,在中国延续了两 千多年的"皇粮国税"将于明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今年,免征农 业税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达27个,8亿农民将告别千年"皇 税"。这无疑早中国农民最大的福音,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 新的重农思想。 取消农业税,只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一场涉 及农村发展全局的深层攻坚改举已经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宣布,在中国延续了两 千多年的"皇粮国税"将于明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今年,免征农 业税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达27个,8亿农民将告别千年"皇 税"。这无疑早中国农民最大的福音,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 新的重农思想。 取消农业税,只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一场涉 及农村发展全局的深层攻坚改举已经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宣布,在中国延续了两 千多年的"皇粮国税"将于明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今年,免征农 业税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达27个,8亿农民将告别千年"皇 税"。这无疑早中国农民最大的福音,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 新的重农思想。 取消农业税,只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一场涉 及农村发展全局的深层攻坚改举已经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6,(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的中国农村再次成为改革的舞台,在中央一号文件的引领下,新一轮农村改革使9亿农民"九喜"临门. 一喜:农民收入增加了 2004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实际增长11.4%,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4.4个百分点.权威人士认为,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有望突破5%的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搞起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发实行"村民自治"基层民主模式,推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三大创造,是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最生动、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相当严重,全国有2亿多农民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地。不仅贫困的农民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生活状况也使得一  相似文献   

14.
一、有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据我们了解,我国约有4.8亿农村劳动力,其中3.2亿多为农业劳动力,从现实情况看,农业生产只需要约1.7亿劳动力,有大约1.5亿为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是  相似文献   

15.
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是为了鼓励集中。我国农村的耕地、房基地、山林地,该不该流转集中?应该。8亿农村人口中的2亿人脱离耕地流动到了城市,他们留下的耕地和房基地权属当然应该适度集中。然而,农地流转集中给"资本"还是农民?笔者认为,土地应当流转集中给农村集体。削弱了农村集体,就阻碍了进城农民的退出机制,留在农村的人们就享受不到城市化的好处,反而走向破产。加强农村集体,巩固农村集体,农民才能自愿进城,而非被"资本"逼迫进城。  相似文献   

16.
鲍丰 《世纪桥》2014,(6):17-18
中国改革以后,在农村颁布《村委会组织法(试行)》文件,使8亿农民开始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真正当家做主",但此时村民自治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一直到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农村的治理才走上了改善、发展、完善的道路,但村级民主的推动收效甚微。200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因此,在农村以土地流转为代表的农业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好转。  相似文献   

17.
熊露斐  王智 《学习月刊》2013,(12):10-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始有了新的机遇和生机,农村社会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9年全国进城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如今的偏远农村几乎有60%以上成了"空心村",除了对延续千年的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传统家庭伦理构成巨大冲击外,还衍生出了土地荒芜、村舍闲置、群体留守等相关问题。一、农村空心化的内涵农村空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现象,也叫村落空心化、农村空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优先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成 《求实》2005,(11):92-94
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从根本上讲,取决于7.57亿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在抓好农村"普九"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民、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让更多农民更快、更好地走出土地、走出农业、走出农村,让更多农民在观念上得以转变,在知识上得以提高,在技能上得以加强,从而推动"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城乡和谐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构建城乡和谐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这样一个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注意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压倒多数的大国,全国13亿人口有8亿是农民。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亿,到那时即使城镇化率达到50%,农村人口至少还有7亿。在目前的中国,“三农”问题较为突出,这意味着城乡关系尚不和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关系。1、要处理好农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关系。作为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区域,农村是我国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正张家港市永联村1970年从长江边上围垦建村,曾是沙洲县(现张家港市)最小、最穷的一个村。改革开放后,永联村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牵引,带动城镇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幅由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的"中国农村现代画"。2013年,全村销售收入355亿元,利税18.7亿元,村民人均收入32937元。在发展过程中,永联村坚持经济要发展,精神要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积极投身文明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已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还获得了"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永联村的文明创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