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与借鉴:论恐怖主义犯罪追诉中的恐怖组织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组织认定是各国反恐实践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恐怖主义刑事打击的准确性和法律效果。在恐怖组织认定上,各国主要有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两种模式。前者具备诉讼的基本构造,既是"身份"的确认也是刑事制裁的法律依据,但存在滞后性;后者具有单向性、主动性和集中性的特点,但在权利保障上似有不足。我国的反恐斗争中也需要科学合理地认定恐怖组织,但目前的相关立法和操作存在诸多问题,对反恐效果产生不利影响。2011年10月24日,《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草案)》的审议通过,明确了行政认定中的很多问题。然而,从程序完善的角度讲,未来的反恐立法应当借鉴域外经验,充分汲取两种模式之长,在立足我国反恐实际的基础上,采取程序衔接的策略对认定程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4,(1):37-39
公安部2003年12月15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首批认定4个“东突”恐怖组织和11名“东突”恐怖分子。中国政府希望国际社会对中方打击恐怖活动给予支持,并愿意与国际社会在打击包括“东突”恐怖势力在内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中,就反恐怖情报信息交流、引渡和遣送恐怖犯罪嫌疑人、截断恐怖活动的资金来源等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东南亚宗教极端恐怖主义发展较快。在本土极端恐怖活动不断滋生的同时,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持续对东南亚进行渗透。当地极端恐怖组织、域外恐怖组织进一步融合,人员、资金、活动交流密切。恐怖活动的组织性增强,危害性进一步加大。虽然东南亚各国政府的反恐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反恐怖斗争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多举措努力,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恐怖主义威胁。  相似文献   

4.
要摧毁恐怖主义链条,仅仅依靠针对特定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的反恐怖行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需改变一些对暴力、政治和国家利益的根本看法。在一些国家喜欢对其他国家动用军事暴力的时候,是很难在道义上反对恐怖暴力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反恐策略只是国家武力的延续,事实证明并不适应世界各地反恐的严峻局势。后拉登时期,全球恐怖行动明显又有了变化:恐怖主义传播渠道拓宽、恐怖组织表现形态多样、恐怖暴力不断升级、恐怖分子不再自认其责。针对现实中的这些问题,反恐武力使用的前提应该是与对恐怖主义的认识、恐怖组织的认定、恐怖行动的演变相匹配;在武力使用的选择上不宜尽用或简化的"战争论",或单纯的"侦查观",或传统的"防范法";对于国际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可以借鉴美式制裁、俄式打击、英式预警等方法,进行反恐合作;对于国内的恐怖主义,则要把法律武器、反恐机制、武装力量和反恐策略高度整合,使其发挥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6.
刘涛  王鹏涛 《公安学刊》2005,(4):106-108
恐怖犯罪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掌握有关反恐怖犯罪专业知识在公安机关日常执法中越来越显重要.但目前在与反恐怖犯罪的斗争中还存在反恐怖犯罪的人才缺乏、意识缺乏和基本知识、技能缺乏等问题.因此,在公安院校开设反恐怖专业尤显必要.可以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以及学科核心课程的学习等方面,加强反恐人才的培养,尽快造就出高素质、高专业水准的反恐怖犯罪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9·11"事件为标志,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与反恐怖斗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恐怖主义前所未有地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广大民众的极大关注.数以千计、各种旗号的恐怖组织正潜伏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伺机进行暗杀、绑架、爆炸和劫机等暴力恐怖活动.近年来,每年发生的大规模恐怖活动迭数百起之多,恐怖主义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已成为整个人类的公害.可以说,当今世界最使人伤脑筋的,除了艾滋病外,就是"恐怖主义",有人把它称之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一场永无休止的地下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8.
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一环——国际反恐怖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国际社会见证了国际恐怖主义的巨大危害和残酷本性。有关国家在采取外交、军事、司法、金融、情报等手段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加快着手制定反恐怖法律。在很短的时间内,许多国家都通过了新的更为严厉的反恐怖法或在有关法律中增加了反恐怖条款。联合国安理会也通过了一系列反恐决议。有关起草并通过一个全面的反恐怖国际公约,成为联合国大会辩论的重要话题。但是,鉴于世界各国在如何界定恐怖主义含义以及如何认定恐怖组织等问题上尚存在分歧,能否通过一个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全面的反恐怖公约,将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9.
关于反恐     
<正>"要深刻认识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反恐怖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斗争,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要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使  相似文献   

10.
恐怖活动的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活动的防范对策有 :建立包括反恐怖指挥中心、反恐怖情报网和反恐怖特种部队的反恐怖机构 ;加强反恐怖国际合作 ,互换情报 ,截断恐怖活动的资金来源 ,采取措施防止恐怖分子离境 ;在国内加强保安措施 ,严格管理危险物品 ,开发防范恐怖活动的计算机软件 ,加强反恐怖立法 ,强化全民反恐怖意识。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表明,国际恐怖主义是21世纪人类安全的重大威胁,打击恐怖主义是世界人民、各个国家的共同意愿和任务.目前,从世界各国打击恐怖暴力活动的情况看,随着恐怖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许多国家都感到单靠警察和保安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纷纷动用正规军队向恐怖主义开战,这已成为反恐怖斗争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军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武装集团,也必然是反恐怖斗争的重要力量.因此,尽快提高反恐怖作战能力,是新形势下我军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所谓反恐“心理战”.是指部队在反恐怖军事斗争行动中,针对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的心理特征.运用多种信息刺激手段,有目的地影响其思想,动摇其信念,懈怠其士气,突破其心理防线,最终分化、瓦解恐怖分子的作战形式。反恐心理战战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恐怖主义如果仅仅是犯罪活动,那么反恐怖工作的主要任务在于收集犯罪证据,指控犯罪行为,缉捕犯罪嫌疑人;恐怖主义如果仅仅是战争行为,那么反恐怖工作的主要任务在于确认敌人身份,宣布战争状态,发动攻击行动。然而事实上,严密的恐怖组织往往使得侦查活动几乎无法开展,对恐怖主义的犯罪行为自然无法指控。同时,有些恐怖组织目的不明、组织不清,甚至名称从未披露,又使得战争目标无法锁定。因此,单纯将恐怖主义作为犯罪活动或战争行为的观点带来的是反恐怖工作"死角"。本文认为:恐怖主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单纯的司法措施、军事行动或政治策略都不足以揭示恐怖主义的变化特征,更无法契应恐怖活动的权变;反恐怖工作的范围要清晰界定,否则全社会的反恐怖动员会过多地影响其他人群的正常生活,甚至还可能助长恐怖主义气氛的蔓延;反恐怖工作情报是国家行动的前提,对恐怖组织的确定、目标搜寻与锁定需要精准的情报,这往往决定了反恐怖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0月15日,加拿大政府向众议院提交了一项《反恐怖法》的议案。该议案的主要内容有:1.明确规定恐怖主义或恐怖活动所涉及的犯罪类型;2.授权相关机构确定符合一定条件的集团或组织为恐怖组织,并公开告示;3.授权司法机关在本土起诉在其他国家实施恐怖活动的恐怖分子;4.警察如果有足够理由认为即将发生恐怖事件,并认为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或逮捕嫌疑人可以防止该恐怖事件发生,他们可以根据议案中的“预防逮捕”条款,提前逮捕恐怖嫌疑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恐怖分子对世界各国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国际社会不断加强反恐力量的建设,纷纷建立各具特色的反恐怖突击队,并不断健全和完善世界防恐反恐措施,国际反恐怖突击队的建立和发展,对潜在的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构成了巨大的威慑力。  相似文献   

16.
李恒 《公安学刊》2014,(6):39-43
情报工作是反恐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当前,恐怖犯罪行为手段诡秘多样、凶狠残忍,恐怖分子意图制造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来宣扬自己的政治目的或需求,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和人民群众心里恐慌。反恐情报是公安机关反恐怖工作部门为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及其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运用方法而搜集的情报信息。反恐情报在公安机关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反恐情报在反恐斗争中的应有作用,要更加注重反恐情报搜集、预警、分析之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7.
2001年9月11日,一个过去被人们所忽略、远离的名词——恐怖主义,一下子刺激着全人类的脑神经。恐怖主义是什么概念?恐怖犯罪离我们有多远?2002年8月26日,美国政府宣布将“东突伊斯兰运动”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并正式向中方通报了有关决定。中方对此表示赞赏,表明中国的反恐斗争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今年以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等国家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中国的老百姓也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是否安全深表关切,中国究竟会不会遭到恐怖袭击?中国政府为反恐怖又做了哪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恐怖主义犯罪呈现出人员流动复杂化,犯罪策略灵活多变,袭击手段简单易用并转向高科技,恐怖组织人员呈现低龄化、复杂化,恐怖活动高发地区未变、蔓延区域在增加,暴恐袭击目标扩大化等新趋势。这些对安机关的情报收集和研判能力、城市反恐防控体系、城市恐怖主义犯罪打击机制形成了挑战。我国应完善防范和打击恐怖犯罪和极端主义犯罪立法,织密城市反恐怖情报工作"局域网",打通情报共享与协作的"互联网",以重点单位、场所为结点构筑城市恐怖活动预防与打击网,同时利用现代科技和发挥群众在城市反恐中的作用,以预防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公安机关是唯一有权决定并执行拘留的机关,检察院与拘留权无缘。在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中,虽然赋予了检察机关以拘留的决定权,但并未赋予拘留的执行权。而在实践中的情形,使得刑事诉讼法这一规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侦查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侦查权的主体 ,就世界各国的整体情况看 ,将刑事案件的侦查部门设置于警察机构之中几乎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模式 ;笔者对“检、警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心存疑惑。关于侦查权的范围 ,我国《刑事诉讼法》列举的侦查权遗漏了询问被害人、侦查实验、辨认、查询冻结、秘密侦查等项 ;强制措施具有侦查的性质 ,预审也同样具有侦查的性质。关于侦查权的制约 ,应包括内部、外部制约两方面 ,当前更应从以权力制约权力 ,以权利制约权力 ,设立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 ,实行拘留、逮捕权与羁押权的分离 ,设立司法救济制度等方面加强外部制约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