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贺瑞 《理论研究》2016,(4):12-14
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自从邓小平把小康社会确定为中国社会发展第二阶段奋斗的战略目标以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对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一字之改,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由"建设"到"建成"的目标,在全国人民面前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呈现地更具体、更生动,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形势在发展、事业在开拓、人民在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的情况,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又郑重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战略概念和具体的奋斗目标,它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国民个体小康的制度保…  相似文献   

4.
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的战略构想,从建成总体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了40年。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开拓,在推进中深化,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不断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是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接力赛中的一段奔跑,经过起步、发力、追赶、冲刺达到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实现后,党中央将领导中国人民开始进军下一个目标的新长征。建设小康社会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同上个世纪末实现的总体上的小康相比,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皆、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和明确了实现小康目标的战略构想,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就业问题密切相关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1世纪头2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斗的具体目标。与此同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八项任务之一。由此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就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发建设小康社会,历经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到总体小康的跨越,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在总结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七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大势,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改革创新精神,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本期特别策划从经济、文化、民生、扶贫等方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与成就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0.
1982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它就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的社会存在形式.为适应世界发展新形势和我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新要求实现之后,我国将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人民生活富裕的国家.这种小康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方面共同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主体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文化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小康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多样有序的文化生态环境,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兰坤 《学习论坛》2003,8(5):41-43
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为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提供了思想文化渊源;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出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节约型社会的研究逐步深化,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如重复劳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等。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一是加强节约型社会理论渊源的研究;二是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杨刚来到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就党校学员和教职工学习十六大精神、并结合乌鲁木齐实际产生的疑问进行了精彩的回答。杨刚书记首先肯定了这些意见和疑问是大家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并结合实际、研究问题、勤于思考的成果,是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些意见和疑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杨书记分别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16.
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提出的背景不同,前者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后者是新世纪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目标;在面貌特征上有差异,前者是一个静态复杂的目标体系,后者强调动态和谐的社会过程。体现的理念有差别,前者致力于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后者反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同点是:都着眼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党的奋斗目标,都落脚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2002年4月2日下午,乌鲁木齐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雪克莱提·扎克尔在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向广大学员和教职工传达了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精神,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就对这次人大会议的认识和乌鲁木齐市今后的发展进行了一场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形式新颖的授课。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民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首先完成的任务 ,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又是其中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分析了农民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绘就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新蓝图。为实现这一目标和蓝图 ,我们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胡锦涛同志 2 0 0 2年 12月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 :“要实现宏伟目标 ,把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 ,需要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 ,艰苦奋斗。”这就把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又一次鲜明地提到了全党面前。我们应如何认识艰苦奋斗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呢 ?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一、艰苦奋斗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斗争中…  相似文献   

20.
秦伟 《学习论坛》2003,(4):36-38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而新县农民的实践证明劳务输出是一条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