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30年前开始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除毛泽东以外的任何人都是无法预料的。但是,它似乎又是必然要发生的。从最新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七律·有所思》中,可以窥测毛泽东1966年6月的心情: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相似文献   

2.
一、“老革命遇到新问题”30年前开始的那场史元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除毛泽东以外的任何人都是无法预料的;但是,它似乎又是必然要发生的.从最新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七律·有所思》中,可以窥测毛泽东1966年6月的心情: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旅旗.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相似文献   

3.
1966年6月,毛泽东写下了<七律·有所思>: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相似文献   

4.
和「圣人」对话毛泽东晚年文化心态的一个侧面○陈晋在写下《七律.有所思》不久,“凭阑听雨”的毛泽东,于1966年7月8日在白云黄鹤的武昌住所给江青写了封信。该信文辞流畅,一气呵成,颇富个人色彩,还引用了不少典故。当时看过这封信的人只有周恩来和江青,后来...  相似文献   

5.
孟红 《世纪风采》2010,(2):42-43
上世纪中叶的“大跃进”期间,毛泽东科学分析与把握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审时度势地发出了“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并提出要全民皆兵。作为毛泽东身边的机要工作人员,李原慧当时也积极参加进了首都民兵师,后来还照了一张全副武装的相片以作留念,并有幸得到毛泽东的《为女民兵题照》七绝一首诗词。  相似文献   

6.
1936年10月,在陕北保安,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谈到自己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情形时说:“我最讨厌的是静物写生这门必修课,认为它是极端无聊的。我总是想出最简单的东西来画,草草画完就离开课室。记得有一次我画了一条直线,上面加了个半圆,来表现“半壁见海日’的画意。”“半壁见海日”,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于此可见,毛泽东当时已在读李白作品了。同年11月,左翼女作家丁玲到了延安。她在延安时,常有机会拜访毛泽东,同毛泽东谈话。她说毛泽东“常常带着非常欣赏的情趣谈李白”。①当时在延安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14,(3):20-2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极左思潮的影响还未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个人崇拜还有很大影响,许多人无法相信,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也犯过错误、当时,在对待毛泽东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不愿承认毛泽东犯了错误这一客观事实,回避正确评价毛泽东;一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失误,甚至把林彪、“四人帮”的罪行也归咎于毛泽东。这两种倾向,实际上都是在搞“非毛化”。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逝世后,逮捕“四人帮”,为刘少奇等平反昭雪,邓小平再次出山,这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变化,自然影响到对毛泽东的政治评价。当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错误认识:一种是抛出“两个凡是”的观点,坚持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坚持肯定“文化大革命”;另一种则是呼应国际上的所谓“非毛化”思潮,颠倒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企图全面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抱负韩泰华“改造中国与世界”,这是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逐步形成并不断明确的伟大抱负。在20世纪初,当青年毛泽东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时候,正值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处于岌岌可危的存亡之际。当时还在湖南读书的青年毛泽东,面对中国日...  相似文献   

10.
刘明钢 《世纪风采》2008,(9):23-24,25,26
前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王芳,是一位传奇式人物:解放后,杭州是毛泽东最喜欢去的地方,当时王芳担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肩负保卫重任,成了毛泽东的“大警卫员”;他参与侦破“18号案”—揭露江青的匿名信案件,熟知江青不可告人的历史,并因此在“文革”中被捕入狱,武装看管审查长达7年之久;后来是毛泽东的亲笔批示,  相似文献   

11.
黄禹康 《世纪风采》2007,(1):23-24,25
30多年前,在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中华大地顿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当时有1700多万“知青”到农村插队锻炼。今天的老知青们,一定还记得福建省有个小学教师慨然向毛泽东写过一封后来促成调整知青政策的信吧?这封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千百万知青的命运和生活轨迹,这位写信人就是当年向毛泽东“告御状”的李庆霖。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一度“失去”坐飞机的权力,因为当时中共中央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禁止他坐飞机。毛泽东多次在外出时要求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给他派飞机。刘亚楼每次都以“空军没有好飞机,飞行员技术水平低”为由,委婉地回绝了。  相似文献   

13.
《党史文苑》2014,(10):43-43
“毛泽东致古柏的信”写于1930年12月中旬富田事变发生之后。当时古柏是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的秘书,受总前委的派遣,正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富田镇协助先期到达的总前委特派员李韶九进行肃反。富田事变发生后,段良弼、丛允中等领导人不能正确对待党内斗争,他们公井反对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一方面进行军事对抗,另一方面不惜制造政治谣言,到处张贴“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彭黄”和“毛泽东勾引白军反水”等反动标语。  相似文献   

14.
1958年夏,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不少地方提出了违反哲学常识的口号,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了。当时.武汉大学学生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时也发现了这个口号标语。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得知后,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是不科学的。9月.毛泽东在“大跃进”中视察大江南北到达武汉,李达见到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赵景文 《学习导报》2011,(11):62-63
在1993年版的《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中,收录了毛泽东同志写于1937年10月10日的《给雷经天的信》。这是毛泽东就处置当时轰动一时的“黄克功事件”而写给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的亲笔信。  相似文献   

16.
陈晋 《党史文汇》2007,(7):32-35
“铁老虎”和“纸老虎”:从两则消息说起 1960年9月29日,新华社对外公布了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即将出版的消息。9月30日,外电纷纷作了报道。合众国际社记者克雷格莫在报道中说:毛泽东在最近出版的书中发表了1946年接见美国作家斯特朗时的一次谈话,“这次谈话创造了他的得意的一句话: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当时他是在延安山洞中的一个叛乱的游击队的领袖”。  相似文献   

17.
遵义会议前后,当时一名忠实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同志曾指责毛泽东:你懂什么马列主义?山沟里还能出马列主义?(大意)毛泽东确实是在山沟里长大的。也确实在山沟里长期斗争,但毛泽东并非没有读过马列,早在1920年他就读过《共产党宣言》。那位同志的话却深深刺激了毛泽东,他一到延安就“发愤”读马列,这并不只是为了争口气,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这样,他“发愤”攻读马、恩、列、斯的著作及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书。马列原著方面,他几乎搜集了当时国内出版的所有著作。他读过(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作为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历来为毛泽东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出现了新的局面,毛泽东运用统一战线的思想,结合我国当时的外交需要,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为指导世界人民反对霸权斗争和调整我国外交政策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其豪 《党史博览》2011,(10):19-20
1942年10月,晋西北根据地人口由300万减少至100万,晋绥边区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当时,作为晋绥八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对敌斗争最前哨的交城山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2/3以上。交城山根据地能否保住成为决定整个八分区存亡的关键。此时,毛泽东电示晋绥分局,发出“挤敌人”的指示。华国锋领导团结全县抗日力量,科学运用毛泽东的“挤”敌思想,勇敢、机智、灵活地掌握毛泽东游击战术,取得了“挤”敌斗争的决定性胜利,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韶山的乡亲获知毛泽东就是一国之主,奔走相告:“今后天下姓毛了!” 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表弟李云凤赶来了中南海探亲。毛泽东很高兴,破例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和他们聊天、谈话。没想到要送他们回去时,遇到难题了:当时快过年了,买票的人很多,连续三天都没有买到票。警卫人员不得不到车站“安营扎寨”加入长列排队,费尽周折才买到车票,送两人回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