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蒙关系迅速发展孙树理1987年1月,美国与它几十年来一直拒绝承认的蒙古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开始在政治、文化、科学等领域有所接触。1990年初,蒙古执政的人民革命党宣布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改为建立“民主的,人道的社会”;废除一党制,改而实行多党制,议会...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蒙古适时调整了其安全战略,积极发展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交往和联系。地缘因素是蒙古安全战略调整的基础,其“多支点”外交政策的实施为美蒙关系的突破发展注入了强心剂。美蒙政治、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并持续升温,特别是两国在军事领域内的密切合作对于中国的战略安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将可能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相似文献   

3.
1995年7月,即越战结束20年后,美国和越南正式建交,美越关系开始步人正常化。2000年,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访问越南,从此打开了两国军事合作的大门。近年来,随着美越经贸关系的发展、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以及两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美越关系稳步发展,两国军事合作的力度也逐步加强。特别是今年6月以来,两国频繁进行海军接触、  相似文献   

4.
中韩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与展望曹世功一、发展现况及动因中韩两国建交刚刚两年多,但双方经济合作关系便迅速发展到成熟阶段,与长期建交的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两国政府和国民对此都感到满意。(一)中韩经贸合作关系发展的特征在短暂的时间里,中韩经贸合作在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和平与发展》2021,(5):104-117
中韩自1992年8月24日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快速发展。但2021年5月下旬,韩美总统发表联合声明,多处内容直接或间接指向中国。特别是联合声明首次公开提及台湾问题,这也是中韩建交以来的第一次。与此前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模糊"相比,文在寅政府的对华政策立场出现明显动摇。出现这一变化是多重因素所致,总的来看是美国施压,以及韩国政府的利益需求、对华认知与政治盘算共同作用的结果。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也将迎来新一届韩国政府,中韩关系面临深化发展的重要机遇,两国关系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在中美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韩国政府须保持战略清醒,同时中韩两国宜加强战略沟通,释疑增信;两国民众宜进一步加强交流,消除隔阂,从而深化并确保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6.
一、中巴友谊建立在双方共同战略利益基础上,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向前发展。1951年5月21日中国与巴基斯坦正式建交。建交之初,中巴交往较少,仅保持一般关系。从50年代末开始,外部环境变化使中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共同的战略利益使两国由普通邻居变成了唇  相似文献   

7.
印度与南非人民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建交十余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不断发展。在国际多边场合,两国是密切配合并探索南南合作的新模式。尽管印度与南非关系的深入发展存在众多的制约因素,但在历史文化联系、经济利益、战略利益以及地缘关系等因素的推动下,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8.
蒙古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与大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国一直重视并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这不仅对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蒙古国自身的经济发展。蒙古国需要依靠开发本国自然资源来积累资本,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长期的勘探、开发过程,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蒙古国在保证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国资本。蒙古国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稳定发展。中国是在蒙古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蒙中合作开发蒙古国矿产资源将成为21世纪蒙中经贸合作关系的主旋律。当今蒙中两国经济合作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自然环境的保护。蒙中两国除了在发展牧业方面进行合作外,中国还可以投资或蒙中合资建立肉类食品、乳制品等畜产品加工厂。蒙古国与中国在种植业方面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蒙古国同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普京总统2000年11月对蒙古国的访问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蒙美建交后,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经济合作不断加强。近几年来,蒙日两国经济合作关系得到快速发展。日本是所有对蒙古国援助国家中提供援助和贷款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中法关系中战略三要素--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中法自1964年建交起,两国关系进入了“不惑”之年。2004年1月,两国将隆重庆祝建交40周年。中法两国建交使双方在世界上找到了政治、战略上拥有共同语言的“知音”。  相似文献   

10.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把全面调整和“革新”苏联与美国、西欧关系作为其外交“新思维”的基石,殚思竭虑,全力以赴,故对亚太方向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相比之下显得用力不足,进展也未及所愿。至去年下半年,在苏美、苏欧新关系框架已定,形势基本明朗的情况下,苏审时度势,主动出击,对亚太、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努力开展新的外交,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与南朝鲜关系取得突破,双方已在正式建交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一)政治关系发展迅速。1990年6月4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与南朝鲜总统卢泰愚在美国旧金山会晤,商谈两国建交问题。同年9月30日,苏联南朝鲜宣布两国从即日起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2月13日至16日,应戈尔巴乔夫邀请,卢泰愚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  相似文献   

11.
1995年7月1日,是中泰建交20周年纪念日。20年来,中泰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全面、迅速的发展。回顾20年来中泰关系发展的历程,总结这一时期双边关系的特点和友好合作的基础,对未来21世纪中泰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交以来中泰关系的简短回顾 中泰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成绩显著,令人瞩目;政治关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  相似文献   

12.
2000年末至2002年初不到一年半时间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总理卡西亚诺夫相继访问蒙古。他们表示,在俄罗斯对外关系优先方向中,蒙古国占有特殊地位;俄将发展与蒙古国的关系放在与亚洲国家关系的首位。俄与蒙加强关系的战略考虑是欲借同蒙重修旧好推动其东方外交,抵御美国在蒙古的继续渗透以及防范中国在蒙古的巨大影响。目前俄虽然在蒙古失去了昔日的优势及垄断,但俄在蒙积累起来的经济影响和非经济因素不容忽视。随着俄经济的迅速发展,蒙古在经济联系方面不排除向俄罗斯回归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建交初期无法想象的发展,中美间的根本性分歧开始明朗化,出现了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但国际体系的现状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中美两国的根本战略利益和基本对外政策决定了中美关系保持长期稳定是有可能的,两国可以避免战略摊牌。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与美国—印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以后,美国一印尼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反反复复.其原因非常复杂,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的东南亚战略①.冷战结束初期,由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实行"选择性介入"的战略,美国一印尼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双边政治关系则相对平稳;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在东南亚开始践行其"民主扩展"战略,致使美国一印尼双边政治关系"荆棘丛生",而经济关系则"陷入低迷";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始积极构建"反恐联盟",使得两国政治关系再度"升温",双边经贸关系趋于"回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埃及于1956年建交以来,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均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典范。两国在国际政治领域一贯相互支持,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1996年,中埃建交40周年之际,江泽民主席对埃及进行了重要国事访问。1999年4月穆巴拉克总统第七次访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埃关于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联合公报》,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达成共识。中埃良好的政治关系有力地推动了经贸关系的发展。40多年来,两国先后签署多项经贸合作协定,经贸合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势头,21世纪中埃经贸关系可望获得新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1989年中蒙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关系稳步发展,两国在包括政治和经贸在内的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在蒙古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蒙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健康互信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但同时两国关系仍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蒙古为发展经济提出了“千年之路”战略构想,这一构想的实施将为未来中蒙两国的全方位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抗衡苏联扩张基础上接近并最终建交的中美两国,其关系曲折复杂,已历经30载.建交初期,中美关系宛如婴儿,步履蹒跚,每走一步都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进人中期后,随着苏联解体,双方关系因失去了战略共同点而跌宕起伏,处于震荡时期;迈人新世纪后,中美关系在不断磨合中逐渐寻找到新的战略基础,双方在经贸、反恐、能源、气候、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尤其是在经贸关系中已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以至于经贸关系成为连接中美两国最强有力的纽带,足以防止两国总体关系出现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8.
中韩建交15年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合作快速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韩关系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一是相互利益的认同;二是发展目标的共识。此外,政治共享性、经济互补性、地缘临近性、历史纽带性、文化相似性等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有助于化解东北亚的冷战格局、稳定朝鲜半岛局势,并抑制新冷战思潮的形成。对制约半岛南北战争的可能性,抑制日本政治右倾化,制约美国的东北亚战略方面也有积极意义。同时,改变了中国在东北亚的安全环境,并有助于推动东北亚自曲贸易区的建设,促进东北亚经济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19.
一、中俄建交走过了15年的历程。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进入第二个十年 这期间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两国真诚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相合作、战略协作,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双边关系的范围,这不仅符合两国最高国家利益,也是维护亚太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印建交60多年来,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前行。近些年来,中印两国超越了冷战思维、印度核试危机、中印边界争端等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多重因素,在经济合作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两国战略互信不断加深,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深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已经成为中印两国的共识。然而,新型大国关系的最终实现还要经历较为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主要是因为:从地缘安全方面看,边界争端、中国西藏、印度洋战略利益问题将长期困扰着两国关系;从外部因素看,中、印、巴三国关系和美、日、印三国关系也将长期制约中印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