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佟玉春  舒云 《党史博览》2012,(10):44-46
山海关机场原来是海军航空兵学校,1969年珍宝岛战斗后,中苏关系紧张到极点。整个东北包括山海关机场再也不能背靠苏联老大哥的“沙发”了。于是。1969年5月,山海关机场的海校搬走,归属海军航空兵某师建制。我被任命为山海关场站参谋长。  相似文献   

2.
康庭梓 《党史博览》2012,(1):31-32,43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座机256号三叉戟在山海关机场载着林彪等人强行起飞时,机组9人中只有机长潘景寅与3个机械师在飞机上,机组其他5人都没有上飞机,他们是:两名副驾驶、领航员、通信员及服务员(女).40多年过去了,九一三事件给人们留下的种种谜团中,也包括机组人员的走留问题.我作为机组副驾驶之一,亲身经历了9月13日凌晨山海关机场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相似文献   

3.
“九·一三”事件,是林彪叛党叛国、私调飞机仓惶出逃的反革命事件。周恩来生前指出,“九·一三”不是偶然的,是有它的思想基础的,从九大搞夺权,庐山会议上搞突然袭击.最后搞“571”(指林彪指使儿子林立果一伙在上海密谋的“武装起义”计划入当时,由于毛泽东洞察一切,南方巡视提前于9月12日回到北京,从而彻底打乱了林彪策划的武装政变、分裂党和谋害毛泽东的阴谋。林立果在毛泽东到达中南海的同时,窜到西郊机场私调了林彪经常乘坐的三叉越256号专机飞往靠近北戴河的山海关机场,当晚林彪就是乘坐这架飞机出逃的,两个小时后于蒙…  相似文献   

4.
林彪之死     
1971年9月13日凌晨,还在人民大会堂办公未歇息的周恩来总理,接到8341部队驻北戴河负责人电话报告:林彪一家乘中国民航256号三叉戟飞机,于零点32分在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北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发布有关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时,爱用"不明真相人员""不明真相群众"等词句.日前,吉林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发生群体性事件后,"不明真相"一词再次被反复提及.这一说法耐人寻味,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6.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不到4个月就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1933年1月日军入侵山海关,部分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官兵,不听蒋介石的命令,自发组织抵抗,打响了长城抗战的第一枪!在榆关抗战中,爱国军官安德馨喋血山海关,壮烈殉国。山海关古称榆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冲,历来为兵家必  相似文献   

7.
四川内江有位叫张厚明的公民,因车祸被医生诊断为死亡,送到殡仪馆后却尚未断气.亲属发现后将他从殡仪馆送回医院,经两小时抢救后才不治身亡.此事本可以有条不紊地按交通事故或医疗事故处理,内江市公安局以至内江市委、市政府却将它当做性质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动用大量警力参与"抢尸行动".据说,他们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来处置这一事件的,他们"看到了一些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稳".  相似文献   

8.
《党史博采》2005,(6):30
"高饶反党联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生事件.  相似文献   

9.
正陈光是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之一,在上世纪50年代初含冤离世。他生前与林彪的纠葛众说纷纭,本文就其中在解放战争期间所涉及的两件事,即"霸占电台"事件与从六纵离职的时间,作一些分析和考证。"霸占电台"事件《一代名将陈光的曲折人生》(载《党史博览》2003年第9期,何立波文。以下简称"何文")一文中提及,1945年11月下旬,林彪带领总部指挥所从山海关撤到阜新。这时,国民党军已进占锦州、沟帮子一带,情况十分紧急。林彪曾给陈光发电报,"要调配分给他的电台和机要人员到  相似文献   

10.
1971年9月13日零时32分,林彪座机三叉戟256号飞机在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向我国西北方向叛逃,飞行两个小时后,在蒙古国肯特省省会温都尔汗东北70公里的伊德尔莫格盆地坠毁。深夜,随着蒙古荒原上的一声巨响,三叉戟256号飞机的钢铁之躯被炸得粉碎。如今,33年过去了,当年散落在现场  相似文献   

11.
"送外卖的狗,死在你爹怀里."这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要求外卖员优先配送遭拒后,对外卖小哥进行的极为恶劣的辱骂.此类事件在近期频繁发生,也频频登上热搜,例如去年底有一个外卖小哥因联系不上学生导致延后配送,被学生骂做"底层猪"事件也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2.
对"高饶事件"中几个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饶事件"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本文在对有关资料,尤其是新公开、新发现的资料 进行细致考察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高饶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东北一党员"来信、高饶阴谋的揭露时 间等问题加以考证和说明,以期有裨于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后的国际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9·11"事件后形成的国际联合中,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合作需求和其他国家在联合中的作用均显著增加;美国的单边主义有所收敛,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化和民主化成分随之有所提高,多极化得到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4.
1971年9月13日零时32分,林彪座机三叉戟256号飞机在山海关军用机场强行起飞,我作为机组成员之一,在停机坪上目睹了飞机起飞时的情况。 深夜,机场停机坪在白炽灯的照耀下亮如白昼,银白色的机身反射出一道道强光。就是这架飞机,无视机场调度人员不准起飞的命令,不顾右机翼前方尚未完全离开的油车,随着飞机发动机一声轰鸣,朝着右前方的滑行道口快速冲了出去。飞机上有林彪、叶群、林立果及死党刘沛丰等人。稍后,当林彪的警卫人员全副武装,驾车尾追至停机坪的时候,飞机已经进入起飞跑道。接着,飞机在声嘶力竭的吼叫声中强行起飞,消  相似文献   

15.
关于瞿秋白妥善处理"罗亦农事件"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后,中央两湖巡视员罗亦农因反对"无动不暴"的盲动错误思想,被中共中央免去职务。但是瞿秋白在听取了罗亦农的"答辩"和申诉后,及时自我反省,给罗亦农"平反"。"罗亦农事件"的妥善解决,表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在"左"倾盲动中还存有一份可贵的清醒,在推行"组织惩办"的同时还强调党内民主。而共产国际的工作人员中也不乏清醒之人,对瞿秋白妥善处理"罗亦农事件"给予了有力帮助。"罗亦农事件"被妥善解决的过程蕴含着一些值得总结和回顾的历史经验,如在反倾向斗争问题上不能非此即彼,左右失衡;在对待党内纷争问题上不能非是即非,要建立起解决党内矛盾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1952年7月,禹县中学学生宋北方因批评揭发本校和县委在王正刚婚姻事件、解雇理发工人事件和写稿事件上存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行为,受到开除团籍和学籍的处分,后进行不懈抗争,直至青年团中央、中共河南省委介入才使问题得到解决,此事被称为"宋北方事件".对事件的分析、反思,指出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以及加强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约束和规范权力、保障批评监督渠道畅通,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不明真相的群众"、"黑恶势力幕后指使策划"……近些时候,一些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初,总能看到地方政府这样匆忙定性的词语.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发生之初都能看到这样的"定性怪圈".  相似文献   

18.
正1971年9月13日零时32分,林彪仓惶登上256号三叉戟飞机,由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1时53分,空军雷达掌握该机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随后,最高层下达"禁航令",即不准任何飞机起飞,同时全军紧急战备,并要求各军区空军一律听从大军区司令员指挥,避免再有飞机外逃,或有人调动飞机轰炸北京。据时任空军指挥所值班参谋朱秉秀回忆,"禁航令"从1时56分起至2时20分止向各军区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上海市的"钓鱼执法"似乎已尘埃落定,事件已明确定性为违法行为,对相关人员的问责也正在进行中."钓鱼执法"及其类似现象已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公共权力机构会不会成为有组织的、"合法"的"寻租集团"?这是本文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郭明 《党史文汇》2001,(1):36-38
前一段,国内正放映电影《叶剑英在一九四六》,片中出现了叶剑英处理"安平事件"的情节.不少读者很想了解"安平事件"的来龙去脉,笔者愿在此作些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