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养老、尊老、用老是家庭美德建设的体现。我们应立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顺应其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并将其作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战略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家庭美德不仅对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社会也具有强烈的辐射功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也是社会成员,其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对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  相似文献   

3.
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是家庭关系美满幸福的精神支柱 ,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文明基础。搞好家庭美德建设 ,对于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繁荣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在当前的家庭美德建设中 ,在尊老、养老、男女平等、夫妻关系、独生子女教育等方面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 ,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大力加强家庭美德建设 ,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并且要积极开展家庭美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干部的德是一个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在内的道德体系。在很长时期内,出于对“家庭”二字在观念上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家庭美德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特殊重要性。今天,把家庭美德作为干部德的内容要求来考核领导干部,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筑起反腐倡廉的道德防线,有利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担当起领导改革发展稳定的历史重任,有利于创造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提高干部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荣臣  谢英芬 《党课》2009,(6):24-29
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即调节夫妻、父母同子女、兄弟姐妹、长辈与晚辈、邻里之间关系的正确行为规范,也是调节家庭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科学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6.
陈信琼 《党史纵览》2002,(10):41-43
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小社会。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是家庭稳定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论题开启了西方道德理性主义的先河.他认为美德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而实际上知识并不总是与美德相伴而行,而美德也并不总是和知识统一在一起.从对"美德即知识"的评析可得出两大启示:(一)从道德理性走向道德情感是道德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二)道德哲学应当涉及实践领域.因此,我国的道德建设必须从对传统道德的理性主义批判入手,充分认识情感在道德哲学中的意义,实现道德向自由情感的回归.在道德教育中不能把道德作为一种纯粹的知识加以传授和灌输,要让道德教育在实践中逐步丰富自己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我道德需要,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论题开启了西方道德理性主义的先河。他认为美德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而实际上知识并不总是与美德相伴而行,而美德也并不总是和知识统一在一起。从对“美德即知识”的评析可得出两大启示:(1)从道德理性走向道德情感是道德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道德哲学应当涉及实践领域。因此,我国的道德建设必须从对传统道德的理性主义批判入手,充分认识情感在道德哲学中的意义,实现道德向情感的回归。在道德教育中不能把道德作为一种纯粹的知识加以传授和灌输,要让道德教育在实践中逐步丰富自己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我道德需要,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9.
修身是儒家学说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其内涵是通过陶冶、锤炼自身的道德品质,提升素质、完善自我、实现理想人格,进而影响他人、奉献社会。美德山东建设的要义是提高全社会的"四德"水平,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儒家传统修身重德思想与美德山东建设关系密切,二者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来重视道德建设,有着丰厚的道德文化传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06,(4):34-36
最近.我们深入到哈尔滨、绥化、大庆地区及其所属县市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调研,并对其它10个地市及部分县、乡、村进行委托调查,就搞好全省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涂大杭 《世纪桥》2012,(19):127-128
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家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须重视和搞好这一建设。必须认识和把握先进家庭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搞好中国特色的先进家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 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把建设文化大省作为浙江面向新世纪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 ,在内容上多着重于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旅游、体育等领域 ,以及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促进文化消费的措施和途径等。笔者认为 ,建设文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形势的日益复杂,家庭,特别是领导干部家庭,既成为别有用心的犯罪分子拉官员下水的突破口,也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固本清源的前沿阵地。如何面对新形势,卓有成效地开展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以良好的家风促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华波 《理论文萃》2005,(2):35-41
一、大国法治: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国法治”是“法治”和“大国”两个概念的复合,简单说来就是在“大”的国家如何进行法治建设。要弄清什么是“大国法治”,我们首先必须对“法治”和“大国”的含义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震惊新闻界的山西记者群体受贿改写煤矿伤亡事故案,让几家媒介确实丢了一回大脸。而2003年让新闻界蒙羞的事件却还不只一回,北京某报社记者孙某某,在采访某电信发展总公司综合信息台时,索要18万元等等。这些记者的行为不仅违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还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这些记者违法案件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却足以引起新闻界好好反思的了。2003年10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和全国记协联合向全国新闻传媒介发出了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正如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所说:“在新闻界开展‘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昆明市官渡区的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制约社区发展的问题.为此,要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治功能,加快社区服务与集体资产管理的剥离,实施社区分层次服务,以建立健全社区长效服务的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不足,具体到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在家长的越位、缺位,以及行为指导缺失、生命教育指导缺失、心理健康指导缺失等方面。要提高家庭教育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减少未成年人问题在家庭的酝酿产生以及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建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家庭支持系统,这个完整的系统由四部分构成:其一是围绕未成年学生个体,建设家校协调一致的支持系统;其二是围绕家庭,在社区建立三位一体的支持系统;其三是围绕未成年人群体,建立统计、信息、科研服务支持系统;其四是在相关机构中设立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未成年人工作,建立以国家和政府部门为主导的政府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的家庭基础。  相似文献   

19.
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同全国及周边省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推进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路和对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重视解决民生问题;逐步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努力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着力建设平安三晋。  相似文献   

20.
陈永昌 《奋斗》2012,(1):42-43
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国家不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2011年全国安排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到“十二五”末,全国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达到20%。但是,保障性住房建没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建设资金匮乏、建筑质量难以保障和分配不公等现实困难和问题,对现有支撑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制度框架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